除了降本增效,谁在反向增加品牌预算?

  身处营销领域,很多人感知到“降本增效”成为经常出现的主题词。谨慎背后,是广告主投放的保守和对短期回报的要求,一些企业认为长期的品牌建设投入要等到环境好了再说,但是在简单直觉思维下的削减品牌广告投入,真的能让企业活得更好吗?

  01 大牌启示:艰难时期的品牌投入究竟有何价值?

  在回顾那些大品牌的营销史后,我们看到了一些在消费低迷时期“反其道而行之”的故事。

  韩国某知名电子品牌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时还只是oem厂商,八九十年代虽在韩国本土受认可,在其他市场上仍属于二流品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向所有企业袭来,该品牌却在危险中推行“新经营”转型方案,品牌营销的力度几乎从未减弱。除了连续进行体育赛事营销,还持续投入韩剧,2013年《来自星星的你》爆红,剧中主角所用的该品牌笔记本、手机和多门冰箱全部大卖。

  该品牌走过的路,足以为我们带来启示:品牌需要有全局观,营销策略本就属于企业整体经营策略中,单纯减少营销费用相当于是将其“剥离”出来,反而无法为企业经营带来帮助。与此同时,做营销并非一蹴而就,树立起品牌需要十多年来一步一步地走。若对做品牌营销的态度始终是“观望”,那么其价值呈现也永远是在尚未到来的“未来”。

  另一大消费电子品牌的故事同样有启发意义。

  2008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后日本某电子品牌连续亏损,这时这家企业抓住了一个核心点:明确品牌使命“kando”(感动),通过产品和服务与消费者建立深厚的情感链接,每年的品牌活动都会被视为粉丝聚会,直营店内的活动也如同粉丝派对,再叠加上品牌营销策略,进一步激发用户对品牌的喜爱。

  品牌广告可以说是一个同时推广产品、服务及输出品牌理念的重要“窗口”,它让一个不识品牌真面目的路人,更快升级为对产品感兴趣的消费者,直至最后成为无条件信任品牌、与品牌共成长的忠实粉丝。

  不只以上两家品牌,其实这两年很多大品牌也已经在增加品牌营销投入,或是扭转了砍预算的思路。去年某可乐增加了面向消费者的营销投资;而某知名洋酒品牌在财报中也明确写道:“我们相信投资于品牌,即使在波动时期也是发展品牌的正确方法。”

  此时再回想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头部大品牌们已经给出了答案,看似最为谨慎的“缩减营销预算”,其实并非优选。很多知名品牌都选择了一种更“治本”的策略,一方面,从业务结构、经营模式和发展目标等多个维度去做调整和优化;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营销投入让消费者知道,即便是生存或转型,品牌也始终积极与消费者沟通,传递出为长期发展而努力的态度。

  02 占领心智空档,抓住错位良机

  或许有人还会有疑惑:头部品牌可以在低迷期持续投入营销,但其他玩家有这个资金实力和策略能力吗?硬币总有两面,如果换个角度思考,你会发现低迷期投入品牌营销可能反而会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好时机。

  首先,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低迷期大众的情绪阈值普遍也在下降,如果这时候突然有人宣传全新的品牌和产品,让人眼前一亮,这时候刺激的作用会额外放大,此时的记忆度和心智形成自然是事半功倍的。

  其次,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低迷时期竞品会暂缓新品上市,那么此时反而正是一个错位竞争的良机。现在其实有了更多机会,去更完整地讲述并传达品牌故事。

  再次,从营销资源竞争的角度看,优质稀缺资源就有了更多可以“捡漏”的机会。

  另外,容易被行业和品牌们忽略的是:好的营销其实也可以反向去驱动品牌的发展,对内提振士气。

  市场喧嚣,品牌卷成红海;市场冷静,反而事半功倍。无论是品牌焕新还是追求出圈,当下这一时期正是与消费者沟通互动、走进消费者内心的关键期。(转载有删减)

  来源: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