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网络上有一股神秘的部队,但凡华为有一项技术的进步,都会遭到群体的讥讽和抹黑,其风格跟老美一个德性,怎么下作怎么来。
比如,老美说华为抄袭了其未来的技术,这些人就会说华为的实体偷了他们的PPT概念。
对于这些梦幻的说法,但凡小时脑袋没被驴踢过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但那些思想被宗教蛊惑的教徒却觉得合理。
教徒的眼睛不是看真理的,而是用来找黑材料的,比如华为给欧美大学每年捐款3亿美元的这个“污点”,逢黑必提。
那么这3亿美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3亿美元前的小故事
说这前,我给大家说个小故事。
以前呢,农村收稻谷全靠镰刀人工割,一天下来,腰背酸疼的恨不得长在别人身上。
后来呢,外面来了个自动收割机,突突突三天把整个队的粮食给收了,但是一亩田收的费用能买好多只大公鸡,村长于是找全村人开会,号召大家出钱出力造自己的收割机。
大家一听兴奋了,卖猪卖存粮把这钱给凑齐了。
年轻小伙子光着膀子准备大干的时候,发现出大问题了。
大伙儿卖力气都行,一天翻个三分田都不算啥,可要造收割机那是一脸瞎。
从图纸到材料,从塑性到组装,啥都不懂啊……
隔壁村见了收割机的效果也动心了,干脆也凑钱买了部收割机,派人学习了操作,第二年就开进田把粮食突突突就给收了。
结果这个村就闹笑话了。
花了很多钱建组装小工厂,联系了厂家订货,又请专家下乡指导,还派人去省城学习,最后一算,比请人收割足足多花了三年的资金。
隔壁村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买来就用它不香吗?
村里很多人打退堂鼓了,村长连开十三场会才把人心又聚集了起来,然后宣布准备造收割机,很多村民当时觉得天都黑了。
好在年轻人多,思想跟得上,所以这个小村又掀起了造收割机的热潮。
自动收割机造出来了,不但丑,而且比人娇气,动不动就熄火趴那儿休息,结果又遭到了隔壁村的嘲笑。
第三年,这个村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优质自动收割机,还获得了几项国家专利,开始销往全国,半年就把三年全村人的投资赚回来了。
隔壁村开始打听里面的门道。
原来村长把聪明肯学的年轻人全安排到当时最优秀的工厂各个岗位去学习,从设计到零件制作无一不包,所以这一批人一回来,就形成了整个产业链的闭环系统,造个自动收割机跟玩似的。
隔壁村眼红了,也搞了个组装厂,但销路不行,于是村民到处去黑这家的产品,声称自家的的自动收割机是高配低价的高端品,不赚一分钱只为交朋友。实际上,嘴仗没输过,但体验没赢过。
等到隔壁村占有了一定的市场,发现这个村又开始谜一样的操作了,准备进军汽车行业。
原来,村长早就意识到自动收割机市场总有饱和的一天,要想有所突破,那就得布局更具有前景市场的行业,所以他选择了市场范围更广阔的汽车开拓。
当初造自动收割机可吃了不懂技术的亏,所以村长这次不但出钱建校培养后继人才,还提供资金让村民去世界科研名校学习先进的技术知识和理论,并付诸于实践。
花钱买知识,花钱买人才,这是一个企业从学习、借鉴再到自主掌控核心科技知识的必经之路;搞科研合作,实质是取长补短,最终培养出自家具有世界领先科技知识的人才。
人才,是使企业活力十足长盛不衰的唯一源泉。
隐藏在3亿美元背后的5G之战
华为从2009年开始涉及5G技术,于2013年组建团队,正式对5G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并于2016年取得5G技术重大突破,成为全球首家完成5G端到端系统互通验证的公司。
2018年,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5G通信标准,华为参与5G标准制定和推广工作,成为全球提供5G技术的供应商之一,其5G设备运用到全球的5G网络建设中。
一场抢夺5G技术的制裁战争也打响了。
1、制裁战争从手机开始。
美国运营商AT&T取消华为手机订单。
美国零售商百思买取消合作。
美国国防部禁止在美军基地销售华为和中兴手机。
美国国会呼吁谷歌停止合作。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被加拿大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捕。
2、2019年,制裁战争转向5G技术。
美国以涉嫌盗窃商业秘密和欺诈为由对华为提出23项起诉。
美国FBI突袭华为实验室。
美国政府出面敦促欧洲国家不要购买华为的5G设备。
美国CIA造谣华为是由中国国家安全部门资助。
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国家安全法令全方位的制裁华为。
美国两党参议员组织推出了5G立法,将使华为列入黑名单;禁止美国政府与华为开展业务。
*孟晚舟的引渡听证会在加拿大获得批准。
3、2020年,制裁战争白热化。
美国政府诡称“发现华为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后门访问移动网络”;颁布新禁令,禁止华为使用美国的软件来设计芯片。
美国司法部指控华为进行敲诈勒索,盗窃商业秘密。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宣布将华为和中兴列为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公司;
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了修订版禁令,进一步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产品,添加38个华为子公司为制裁实体。
*加拿大最高法院判决孟晚舟“双重犯罪”成立,引渡程序将继续进行。
4、2021年,制裁战争平息
美国政府撤销供应商对华为出货的许可证;
美国商务部雷蒙多表示将限制美国技术和产品流向中国华为和其他企业;
美国拜登政府继续收紧供应商许可证,禁止向华为出口5G设备或5G设备所需的零组件;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认定华为等5家中国企业对美国构成国家安全威胁,将拆除其生产的部分通信产品和设备;并提出拨款19亿美元的拆除更换华为、中兴的设备计划……
孟晚舟引渡案结束审理,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返回祖国。
虽然失去了5G冠名权,但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通讯行业敢小看华为。
只要华为的技术团队在,5G算多大个事?
2023年8月,华为全球首款 5G 芯片麒麟9000S面世。
2023年10月,华为宣布5G-A迎来重大进展。
这场制裁战争说白了就是5G技术带头大哥之争,在尖端科学技术上赚的盆满钵满的美国,自然不想华为跑出来搅局,但凭真本事又干不过,只能以下三滥的手法来拖慢华为迅猛的发展趋势。
其实美国比谁都清楚,根本不可能阻止华为5G技术的发展,华为那每年3亿美元可不是白花的。
3亿美元
这3亿美元到底是怎么来到?
在美国对华为制裁初期,许多名校迫于美国政府施与的压力停止与华为合作,当媒体为此采访徐文伟时,徐文伟透露出华为公司每年为大学提供资金以及开展伙伴项目的开支总计超过3亿美元,而且表示会加大投资,“我们与大学的合作、尤其是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合作,不仅不会停止,还会增加。”
注意,对美国大学的投资是属于支持基础性研究的“赠款”或“资助资金”,不设置任何附加条件,也不不需要成果,也不需要所有权。
科技知识每一次突破,是人类集体智慧的一次跨越,这是美国硅谷成功的原因,也是华为成功的原因。
这种模式,很难抄袭。
从模仿到自主,再到超越,掌舵人对未来科技的走向判断、庞大的资金支持、优秀的人才的凝聚,布局时间的沉淀、世界优秀团队配合的默契,还有长期合作建立起来的信任和声誉,这里面涉及的人力、物力那是个天文数字。
也就是说,华为通过与国际、国内大学合作研发,根本目的是把专利和技术商业化,最终转换成或者说变现为社会价值。
接着来看看每年3亿美元的去处,就知道是“双赢”还是单方面的“送礼”?
2016年,华为向香港科技大学捐赠了5000万港币,支持该校的研究和发展计划。
2018年,华为向剑桥大学3D打印实验室捐赠了100万英镑,支持该实验室的研究和教育项目。
2019年,华为成立华为奥斯本研究所,加强与牛津大学之间的合作,共同致力于解决全球的行业挑战。
2019年,华为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合作建立创新实验室,通过合作开发新技术。
2020年,华为向新加坡国立大学捐赠200万新加坡元,以支持该大学的研究和学术活动。
通过与国外名校合作,利用其前沿的科技知识和底蕴、先进实验室条件和优秀的人才,除了促进整个科技行业的发展外,华为科技也成了共享技术的获益者。
有了世界人才的智慧的推动,躺平的人哪怕躺着照样过五关斩六将。
这也就是面对制裁的三年,华为的科研速度照样风生水起的原因。
如果整个国际国家全部对华为实行技术封锁,华为是不是就会进入蛰伏了呢?
你能想到的任正非老爷子早就想到了。
华为合作的对象不只是外国的月亮圆,国内的太阳更加红。
华为设立华为清华奖学金,资助计算机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生。
华为设立华为北大奖学金,资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
华为设立华为交大奖学金,以资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华为设立华为厦大奖学金,资助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等专业的学生。
对于华中科技大学,华为更是情有独钟,分别设置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前者重在培养品质类人才,后者重在培育精英类人才。
对于华中科技大学出的人才,有句话很贴切,“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的确华中人满了科技园。
华为轮值董事长孟晚舟,康威视创始人龚虹嘉,武汉明德生物创始人王颖,南航董事长马须伦、平安财险董事长孙建平,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微信之父”张小龙等等风云人物,都是华中科技大学啃过馒头的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网络上溜号的都占全了。
华为还与重庆大学的人工智能&大数据、武汉大学的ICT、东南大学的通信、吉林大学智能汽车、人工智能等等合作研发。
华为不惜投下巨量资金,要的不是独占技术,而是共享技术,知识变现之后,带着整个行业进入新篇章。
这每年3亿美元的投资花的值不值?该不该花?
3亿美元前的故事
任老爷子为什么舍得花钱在科技知识上,这里边又有个小故事。
任正非出生在贵州的一个小山村里,估计在黄果树大瀑布里面游过水,以至于在未来的洪涛巨浪中一个猛子就能扎上岸。
从部队转业到连续亏损的深圳南油集团下属企业,任正非就没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家庭和事业都没能保全。
1987年,任正非带着筹措来的2万元创办了华为。
跟其他创业公司一样,老板活得比员工累,公司主要靠代销香港的程控交换机来赚点微薄的差价来维持公司运营。
患难与共,说起来容易,做到的人很少,但华为就凭着就种不值钱的精神活了下来。
赚到的第一桶金随后被任正非用去打造自己的交换机。
代工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任正非的眼光看的很远很远。
1992年,华为投入C&C08机的研发。
五十多个员工,挤在一层楼里面干活,在除开库房和厨房外,还设置了单板、电源、总测、准备四个工作间。
任正非和领导层每天要到现场检查生产及开发进度,随时针对遇到的问题开会,产品也会经过无数次调试、修改、再调试。
1993年末交换机研发成功。
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了三分之二,低价高质让华为一炮而红。
利润也就像鸡生蛋,蛋孵鸡一样滚动了起来。
利润的用处只有两个。
1、投入新的开放,布局科技前沿知识产品。
2、奖励员工。比如2012年的154亿元利润,125亿元作为了年终奖送到了华为员工手上。
对于华为产品,你永远可以相信它的质量。
对于任正非,你永远可以相信他的人格力量。
正如他对母校都匀一中的起草校训:“立志,崇实,担当;视野,意志,品格;放眼世界,自强不息。”
这也是华为精神。
只有放眼世界,格局才能打开,才有资格成为世界的弄潮儿;也只有务实和担当,才能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和正确的方向;也只有不屈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才能让前进的脚步坚定而充实。
华为人,的确做到了。
华为人最喜欢的吐槽:刚从学校出来,发现又进了一家新学校。
(声明一点,我不是华为粉,也没拿一毛钱的公关费,之所以写这篇小文章,是看不惯那些自己黑就认为别人也黑的别有用心的人,也正是这些人,把我也变成了华为的自流水,无他,公道自在人心。)
(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