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亿元,寻找科学家!

7月1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由科学家主导、腾讯公司出资、独立运营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下称“新基石”)正式开放申报。公开信息显示,该项目整个申报期将持续三个月,直至2022年9月30日结束。


据了解,“新基石”是一项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公益属性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作为项目的出资方,腾讯公司将在未来10年内投入100亿人民币(该笔资金来源于腾讯在2021年推出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后设立的千亿专项资金),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


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整个科学技术的源头,也为社会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提供底蕴和后劲。中国基础研究尽管已取得长足进步,但“短板”依然突出,“从0到1”的原始创新能力亟待提升,而“新基石”项目设立的初衷恰恰是为了提升这一能力。基于这一点,“选人不选项目”的“新基石”未来将以科学家为主导,立志成为国家支持基础科学研究的有益补充,并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达成贡献力量。


“雄心勃勃、年富力强、敢于担当,敢于在人类未达之境中全力以赴探索,这就是我们要支持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新基石”科学委员会主席施一公如是表示。而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所长、“新基石”科学委员会委员张杰则向科学家们发出邀请:“科学家实现梦想需要机遇和支持。‘新基石’就在这里,你的梦想够不够大?”


重在“选人不选项目”

未来10年支持200-300位杰出科学家


事实上,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顶尖科研人才依然是我国科研的痛点。2018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以下称“《若干意见》”)指出,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顶尖人才和团队匮乏。


《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0)》也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存在企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增速放缓,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投入强度(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全时当量)、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中的研究人员占比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科技人才的整体质量和结构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新基石”采用“选人不选项目”模式,其实是打上了“以人为本、放眼长远”的特色标签,在聚焦基础研究人才的同时,也助力了我国建设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


据悉,腾讯将在10年内长期稳定地支持200-300位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推动科学发展。在2022年度,“新基石”计划资助60人。


从本质上来说,“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重在“选人不选项目”,是把更多的目光聚焦于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上,支持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开展探索性与风险性强的基础研究。为此,项目在人才遴选方面严格遵循“科学家主导”的原则,并设立了科学委员会作为人才遴选方面的决策机构。


从目前已公开的资料来看,“新基石”包括机构提名和自由申报,两种申报方式的申报人都需要符合以下条件:申报时未满55周岁;担任博士生导师5年以上;在中国内地或港澳地区全职工作(国籍不限);每年投入科研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并仍处于研究一线。


滑动观看


社会力量加入进来

为推动“从0到1”提供新的可能性


基础研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力和源泉,但同时也面临周期长、难度大、高风险等现实问题。如何让更多的资金进入基础研究,也成为有关部门希望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家重视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将“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基础研究”写进了政策。


2018年,《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探索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联合资助、慈善捐赠等措施,激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基础研究投入。2020年,科技部办公厅等6部门在有关通知中进一步明确,支持社会各界设立基础研究捐赠基金。


在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社会资金资助基础研究为“破题”自由探索和推动“从0到1”的原始创新提供新的可能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社会资金的灵活性优势,可以为科学家提供最大的自由空间,支持他们布局更为长远的科学目标,义无反顾地从事富有挑战性,又有重要科学意义的探索。


据“新基石”披露的信息显示,该项目目前设置了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两个领域,并鼓励学科交叉研究,其中,物质科学包含物理、化学和没有立即产业化可能的理论计算机领域。与此同时,“新基石”资助类别设置为实验类和理论类,实验类每人每年不超过500万元,理论类每人每年不超过300万元,连续资助五年。资助期满如通过评估,可获得续期资助。



值得一提的是,“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并不是腾讯第一次助力国家基础研究。据《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报告(2021)》显示,早在2018年,腾讯就曾发起科学探索奖,并资助150位优秀青年科学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致力于关键领域攻关。在资金支持之外,腾讯还举办了“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为优秀青年科学家搭建高水平的跨学科交流平台。正是在这些不断尝试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充分了解到科学家群体的普遍期待,“新基石”项目也得以应运而生。


“从跟踪到模仿,到超越引领,中国的科学发展正处于有条件突破与收获的关键机遇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希望成为国家支持基础科研的有益补充,为基础研究不断突破,注入独特的‘催化剂’。”施一公表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潘建伟也表示,“新基石”项目响应了科学界长久以来的期待,自由探索瞄准不确定性,往往难度大、风险高、耗时长,社会资金更具有灵活性,能够为专注自由探索的科学家雪中送炭。


被业内寄予厚望

“新基石”要选拔出这样的科学家


“新基石”希望选拔出怎样的科学家?


施一公表示,“在我个人看来,申报人发过多少文章,有多少专利,有多少引用,都不是关键,也不是标准,唯一的标准就是他过去的研究在国际上是否有影响、今后要进行的研究是否真正处于基础研究最前沿,我们希望看到他的雄心壮志,看到他的研究方向还没有人尝试过。”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新基石”科学委员会委员谢晓亮同样表示:“希望选出来的‘新基石研究员’是一个领域最具原创性的科学家。一提到他的名字,人们就可以想到他在这个领域做出的开创性工作。”


在谈到未来时,张杰非常期盼“新基石”可以对改善我国基础研究生态带来重要影响,“希望十年后新基石研究员中出现一批对其所在领域有引领作用的科学大家。”


据了解,“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官网(https://www.newcornerstone.org.cn)已正式上线,申报人可通过官网了解,如细分领域、申报指南、常见问题解答等信息,并通过项目官网完成申报。本年度“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名单将于2023年第一季度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