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未来,如果“云”知道.......

电影《人工智能》海报

最近有几位朋友想考研,于是随便聊了几句之后,打开手机就会有相关的咨询推送出来,而且可以说相当精准,比如想提高考研英语的成绩,想扩大词汇量,那么打开某书就会推送有关英语词汇以及考研的相关视频。

类似的场景你可能也遇到过:这边刚和朋友泡茶聊天,打开手机就刷到各种各样刚刚聊到的相关新闻信息或者产品广告?是不是感觉一瞬间,有了那么一种怀疑世界真实性。

很多疑问涌上心头:难道真的有上帝掷骰子?宇宙是全息影像?我只是个游戏角色?平行宇宙发生作用了?高维生物在作怪?……从量子叠加态到宇宙大爆炸,脑子里面一团浆糊,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关于一些互联网概念:大数据和云计算

有人将互联网时代称作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又称为巨量资料,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大概理解了大数据,也不得不要提一下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

典型的云计算提供商往往提供通用的网络业务应用,可以通过浏览器等软件或者其他Web服务来访问,而软件和数据都存储在服务器上。云计算服务通常提供通用的通过浏览器访问的在线商业应用,软件和数据可存储在数据中心。

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大数据说的是一种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背景下的应用场景,各种应用产生的巨量数据,需要处理和分析,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云计算说的是一种技术解决方案,就是利用这种技术可以解决计算、存储、数据库等一系列IT基础设施的按需构建的需求,两者并不是同一个层面的东西。

然而大数据和云计算有着相辅相成的联系:大数据是云计算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而云计算则为大数据的处理和数据挖掘都提供了最佳的技术解决方案。

其实大数据就是互联网发展到现今阶段的一种表象或特征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大幕的衬托下,这些原本看起来很难收集和使用的数据开始容易被利用起来了,通过各行各业的不断创新,大数据会逐步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

疫情之下的“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2020年,充满着戏剧性、偶然性、不确定性和巨大的激荡感。在疫情的冲击下,一个云上的孪生中国正在加速诞生:商业、生活、社交、服务、城市治理都被交托至云端,中国进入云2.0时代——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转型。

吴晓波、王坤祚 、钱跃东三位相关资深人士执笔的《云上的中国·激荡的数智化未来》对阿里云和各行业案例的实地调研与深入采访,从零售、运营、制造、出行、教育、城市治理等不同领域甄选出更具标杆意义的案例,在全景式呈现中国数字新基建的产业图景与未来趋势的同时,回答中国所处的转型阶段、在全球数智化浪潮中的地位,还原政府与企业在转型中的痛点与解决思路,以期为政企的数智化转型提供切实可行的行动路径。

随着数字智能科技的发展人们更强烈地意识到,云能力是现代城市治理的关键能力,也是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硬实力。企业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政府如何更好地融合产业势能、城市发展与人的需求,引领区域经济的同时,共建更宜居的人性化城市。

时隔两年这本《云上的中国·科技创新与产业未来》面世。

这本书由吴晓波领衔策划与执笔。吴晓波作为财经作家,“890新商学”“蓝狮子出版”创始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2009年,吴晓波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他还是每年一度的“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评委会的主席。

还有另外两位作者,一位是苏建勋 资深商业和科技领域作者,专注观察科技领域变化,长期报道一线科技公司。历任界面、钛媒体资深作者、36氪科技频道负责人。另一位梁红玉 资深财经媒体人,曾在《时代周报》、《广州日报》、金角财经等媒体任职。专注于公司案例、产业经济等领域的财经报道。

这本书为我们阐述了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团队实地走访调研了大量案例,涉及能源、农业、制造、零售、金融、教育、医疗、出行、城市治理等10个热门行业和领域,重点回答了各行业的转型关键点与未来趋势,记录了政府与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呈现的新技术、新模式、新场景,既展现了数字科技助力实现国家战略、支持产业转型创新的典型实践,也揭示了将技术真正转化为业务价值、加速产业革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路径。

后疫情时代随着疫情变得常态化,碳中和、碳达峰政策倒逼各个行业重新思考如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数字化转型,从元年进入了关键期:企业和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呈现出空前的紧迫感,各行各业对技术创新的要求呈指数级上升。政府如何最大化释放科技和产业变革红利?企业如何在数字时代保持竞争力?个人又如何抓住时代的发展机遇?

说给“云”之下焦虑的我们

吴晓波曾说过:人的观念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那段时间其实也是,你面对这些事实变化的时候,作为一个旁观者,那个焦虑是非常大的。

面对迅猛发展的数智化,机遇也无处不在,但是在机遇到来之前,伴随而来焦虑似乎成了这个时代大部分人的常态。我们尽力做到提前预知,保持学习,不失为克服焦虑的一个好方法。或许读完这本书或许你心里便有了一个清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