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行进中国”重庆调研采访团
6月7日,在重庆两江新区赛力斯超级工厂的总装车间,一辆辆崭新的问界M9从这里下线。问界M9交付突破20万辆暨用户在工厂验收交付仪式,也在这里同时举行。

赛力斯超级工厂。赛力斯供图
这座超级工厂内,1600多台智能终端、3000多台机器人协同运作,实现了焊接过程自动化率100%、喷涂自动化率100%、全自动智能伺服压机线自动化率100%,满产后下线一台车最快仅需30秒。
“我们车间目前已实现AI视觉检测,十几秒钟就能对单一零部件几十处卡口进行全部检测,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出厂品质。”赛力斯超级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一天,在重庆两江新区的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参加重庆车展的欧洲媒体记者,正在了解科幻片中的“脑电波驾驶”。
该技术是将车辆上的头枕与脑电控制技术相结合,提升车辆的智能化程度和驾驶员的驾乘体验。2023年3月,长安汽车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该项技术的相关专利。
“截至目前,我们全球专利布局量已达到约2万件,平均19件/天,发明专利占比70%。研发实力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名列前茅。预计今年底,将完成全新一代飞行汽车试飞。到2028年,实现人形机器人生产下线应用。”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说。
其表示,长安汽车将持续加大投入,布局AI垂直领域模型、光子计算、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打造陆海空立体出行解决方案。“为此,长安未来十年将在新兴领域投入超过2000亿元,新增超1万人规模的科技创新团队。”

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内展示的研发成果。人民网记者 刘祎摄
赛力斯的智能化生产,长安汽车的重金研发,是重庆车企发力新能源新赛道、重塑竞争新优势的缩影。近年来,重庆抢抓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支持长安汽车、赛力斯等企业加快在智能网联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产品布局,持续推出深蓝、阿维塔、问界等中高端品牌,实现产品“换道超车”。
2024年,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量95.3万辆,同比增长90.5%,高于全国56.1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对全市汽车总产量增长贡献率达207.8%。
同时,重庆还配套出台和争取了一系列的产业支持政策,从《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到《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都为重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在2025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建设“便捷超充之城”“车路云一体化”标杆城市和自动驾驶生态高地,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被放在重要位置。
自动变方向、安全跟车、等红灯、主动避让行人和非机动车……在西部(重庆)科学城金凤城市中心,一批智驾小车正在进行上路测试,这是重庆首批“车路云网图”协同下的智驾小车,将有助于弥补单车智能在特定场景下应对能力不足和失效的风险,大大提高车辆安全性。
研发是让车变得越来越聪明,而车路云一体化则是“聪明车”+“智慧路”+“强大云”。通过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空间、信息空间融合为一体,基于系统协同感知、决策与控制,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交通系统安全、节能、舒适及高效运行。
目前,重庆开放智能网联测试道路约2400公里,覆盖多种道路场景。并向当地“车路云一体化”云控平台共享450组交通信号灯数据。特别是在重庆高新区开展的新一代可编程交通管控技术体系试点应用,是全国首个面向车联网的智能交通控制专网。

渝蓉高速大足服务区超级充电站。人民网记者 刘祎摄
“去服务区超市买杯咖啡的时间,车就充满电了。”在渝蓉高速大足服务区超级充电站,来自深圳的游客陈先生边给车辆充电边感慨。
“现在,全市已建成超充站1403座,建成超充桩2472个,超充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全国第一,高速公路服务区快速补能效率全国领先。”重庆市超充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有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已实现全市乡镇街道超快充基础设施全覆盖,有效缓解了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22年以来,重庆按照“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共建生态”的发展思路,加快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下一步,重庆将打造汽车技术创新高地和人才集聚地,培育汽车消费中心城市,加大“渝车出海”力度,加快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辐射力和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和汽车名城。(张峰、魏星、胡虹)

(责编:刘政宁、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