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技术算法不应成为压榨底层劳动者的工具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技术算法与商业模式的结合为行业带来效率革命,但其背后潜藏的伦理问题也引发争议。2025年3月21日,京东创始人刘强东通过朋友圈公开发声,呼吁企业不应将技术算法作为压榨底层劳动者的工具,强调企业利润与财富的积累需建立在保障员工权益的基础之上12。这一观点迅速引发社会广泛讨论,也为行业树立了新的价值标杆。
刘强东在发文中提到,京东已为1200多名快递员提供退休福利,包括数十万元公积金、每月5350元退休金及全覆盖医保34。他直言,企业技术算法的核心不应是“最大化利润”,而应兼顾底层劳动者的生存尊严。京东外卖自2025年上线以来,与超1万名全职骑手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全额承担其五险一金费用,确保骑手实际收入不受影响4。这一实践表明,大型平台完全有能力在保障员工权益的同时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
刘强东的发声不仅是对京东自身经验的总结,更是对全行业的倡议。他指出,中国头部平台的利润与市值足以支撑快递员、骑手等群体的五险一金覆盖,呼吁其他企业摒弃以“灵活用工”为借口的低成本扩张模式35。这一观点直击当前零工经济中劳动者权益缺失的痛点,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方向。
在刘强东看来,技术算法的设计逻辑应避免陷入“效率优先”的单一维度。他强调,知识、技术与商业模式不应成为剥削底层劳动者的工具,企业的市值与财富更不应建立在“无保障生活”的基础之上16。这一立场揭示了技术应用中的人文关怀缺失问题,呼吁企业重新审视算法的社会价值,推动技术向善。
刘强东的发声不仅是一次企业家的道德反思,更是一次对社会公平与技术伦理的深刻拷问。当技术算法与资本力量深度融合时,企业需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将劳动者权益置于商业逻辑的核心27。唯有如此,数字经济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而非加剧阶层分化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