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下“接回令”:两位宇航员成“政绩工程”,难挽回衰落形象

2025年01月29日19:43:15 科技 1065

文/熊猫侠

特朗普下“接回令”:两位宇航员成“政绩工程”,难挽回衰落形象 - 天天要闻

这两名宇航员于2024年6月5日搭乘波音星际客机”前往国际空间站,原计划6月14日返航,但因飞船推进器故障、氦气泄漏等问题,返航时间一再推迟。

特朗普下“接回令”:两位宇航员成“政绩工程”,难挽回衰落形象 - 天天要闻

目前,SpaceX“龙”飞船已成功对接国际空间站,两名宇航员预计将于2025年2月返回地球。航天专家指出,特朗普此举旨在将SpaceX的救援行动包装为“美国优先”的政治胜利,同时打击民主党支持的波音公司

特朗普下“接回令”:两位宇航员成“政绩工程”,难挽回衰落形象 - 天天要闻

瘦脱相了

波音“星际客机”的技术困境

波音“星际客机”在首次载人试飞任务中暴露出系统性技术短板,诸多问题导致两名宇航员滞留国际空间站超过9个月。

特朗普下“接回令”:两位宇航员成“政绩工程”,难挽回衰落形象 - 天天要闻

这些问题包括:

1. 推进器故障:飞船的4台RS-88推进器中,2台因氧化剂阀门卡死完全失效。波音承认,阀门材料未通过太空极端温差测试(-157℃至121℃循环),导致金属膨胀系数失配。

2. 氦气泄漏:飞船氦气加压系统发生4处泄漏点,供应商Aerojet Rocketdyne提供的钛合金管路存在焊接瑕疵。波音为压缩成本,未按NASA要求进行100%X光探伤检测,仅抽检30%。

3. 备用系统局限:备用氦气罐容量仅为主系统的40%,且因管路布局问题无法有效补充泄漏。工程师试图启用“氦气回收模式”,但飞船计算机系统因软件冲突多次死机。

4. 软件漏洞:在国际空间站对接期间,飞船因软件漏洞误触“紧急脱离程序”,险些酿成碰撞事故。

NASA的妥协与波音的困境

为维持“双供应商”战略,NASA在验收“星际客机”时放宽了33项安全标准,包括允许波音使用未经太空验证的铝合金阀门。2024年9月,出于安全考虑,NASA和波音被迫宣布“星际客机”空舱返航。此后,波音载人航天部门裁员30%,其与NASA签订的6次国际空间站任务合约被单方面暂停。

特朗普下“接回令”:两位宇航员成“政绩工程”,难挽回衰落形象 - 天天要闻

NASA的商业载人计划原定为波音与SpaceX的“双供应商战略”,因为扶不起的波音,该计划已实质宣告失败。

SpaceX的救援与技术优势

在波音难扛大旗的背景下,美国除了SpaceX ,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SpaceX的“龙”飞船有一定的技术优势,首先它搭载18台Draco推进器(波音仅4台),即使12台失效仍可安全返航。此外,“龙”飞船还配备了AI应急系统和自愈式密封技术,氦气管路采用3D打印蜂窝结构,泄漏时可自动膨胀填补裂缝。

特朗普下“接回令”:两位宇航员成“政绩工程”,难挽回衰落形象 - 天天要闻

根据美国媒体透露,马斯克为了满足特朗普的“政治时效”,SpaceX已提前启用尚未验证过的“快速返回模式”,将返航时间从24小时压缩至8小时,但需宇航员承受12G过载(正常为4G)。如果消息属实,马斯克作为一个生意人,用NASA的宇航员测试自家尚未验证的技术,一旦出了事,两位宇航员算“工伤”,不出事的话,自己名利双收,果然好盘算!

美国航天的深层矛盾

尽管SpaceX成功接回宇航员,但美国航天的根本矛盾仍未解决。商业利益与国家利益难以平衡,波音等老牌巨头与SpaceX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特朗普下“接回令”:两位宇航员成“政绩工程”,难挽回衰落形象 - 天天要闻

波音正在通过游说团体推动国会通过《商业航天保护法案》,要求NASA未来采购中“传统承包商优先”。这种内部博弈可能进一步削弱美国在航天领域的竞争力。美国航天领域的新旧势力,已超越国家利益,正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博弈战!

中国航天的稳步发展

“星际客机”事件并非偶然,美国已展现出其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系统性衰退!2024年1月18日,“游隼”月球着陆器因推进剂泄漏坠毁,美国发射探测器尚且不能成功,更不用说载人登月了!果不其然,2024年12月5日,美国再次推迟了载人登月的时间!

特朗普下“接回令”:两位宇航员成“政绩工程”,难挽回衰落形象 - 天天要闻

与美国航天的动荡相比,中国航天以“长征-天宫-嫦娥”三位一体体系稳步推进。中国“神舟”飞船不仅安全可靠,对接效率也更高。例如,神舟十八号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仅用6.5小时就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

此外,中国在重型运载火箭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长征九号火箭的运载能力与SpaceX的Starship近似,预计2028年首飞。

结语

美国航天领域的内部分歧和技术困境,使其在全球航天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而中国航天的稳步发展,正逐渐改变全球航天格局。美国若不能重构技术创新生态,恐将彻底失去“太空领导者”的王冠。

特朗普下“接回令”:两位宇航员成“政绩工程”,难挽回衰落形象 - 天天要闻

与此同时,中国航天的持续创新和应用成果,正为全球航天事业贡献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https://news.cctv.com/2025/01/29/ARTIXDqbhvh3V3t7yfnX9TcA250129.shtml

https://sputniknews.cn/20250129/1063871517.html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长安与东风重组新进展:朱华荣称不会改变长安既定战略 - 天天要闻

长安与东风重组新进展:朱华荣称不会改变长安既定战略

2月9日,长安汽车和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同步发布了控股股东“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的信息。长安汽车的控股股东是兵装集团,而东风集团股份的控股股东是东风公司。随即,长安汽车和东风集团这两家汽车央企将合并重组,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公安部出手了!年龄限制放宽10年、送考下乡,2025年考驾照不难了 - 天天要闻

公安部出手了!年龄限制放宽10年、送考下乡,2025年考驾照不难了

电动车加强管理以后,要求机动车类型的车辆需要持证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驾照却受阻,一方面有年龄的限制,另一方面偏远山区考驾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龄限制放宽10年,同时推出送考下乡服务,还进一步的降低考驾照的费用,2025年起考摩托车驾照不难了。
从“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到昊铂HL,看懂广汽科技日 - 天天要闻

从“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到昊铂HL,看懂广汽科技日

发布会以技术切入,并全程围绕安全展开。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率先登场,宣布2025年四季度将正式上市支持L3级智能驾驶的车型,他同时强调面向自动驾驶时代对智能驾驶技术、整车安全架构以及突发风险处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满足更高的要求?冯兴亚提到了“广汽
关税大棒下,最受伤的车企出现了 - 天天要闻

关税大棒下,最受伤的车企出现了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刚挥出,尚未吓退“外敌”,却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拥有玛莎拉蒂、Jeep等14个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车企斯泰兰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国工人,关闭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家工厂,北美生产线陷入瘫痪。几乎同一时间,捷豹路虎宣布暂停对美出口一个月,奥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