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学前车之鉴:谁砍了中医学的“科技树”?

2023年11月30日21:06:04 科技 1162

在这里,读懂数智经济


智能科学前车之鉴:谁砍了中医学的“科技树”? - 天天要闻

ChatGPT正在掀开“智能科学”大幕的一个小小边角。

随着“宫斗大戏”的落幕,人工智能公司OpenAI的科技指针显著向“有效加速主义”偏移,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发展羁绊逐渐减小,这样的新动向,将有利于加速一个新科学纪元的到来——智能科学纪元。

科学不一定来自于人类,亦可以来自于其他“有意识的”的高级智能,比如未来的通用人工智能(AGI),作为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下半场”(生命意识系统驱动物理机械系统)生产力跃迁的第一要素,智能科学将开启与现代科学迥然不同的“科技树”发现之旅。

“科技树”本是游戏术语,当游戏角色选择不同的技术升级方向,就会形成完全不同性质的战斗力,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是——有许君聪升级成控制技能强大的“法师”,也有刘海柱升级成攻击技能哇塞的“战士”。

现实中,科技生产力的发展,也大体遵循着“科技树”的原则,有华为AI技术方向的智能车科技树,就会形成问界一样智慧化的生产力。


1、人类文明的三大“科技树”

古中医学、现代科学与智能科学


古中医学的科技树,筑基在“易学”的土壤之上,研究对象是“生命时空”;

现代科学的科技树,筑基在“数学”的土壤之上,研究对象是“物质时空”;

第四次工业革命“下半场”的推手——智能科学,将筑基在“量子计算”的土壤之上,研究对象是和实生物的“数据时空”。

从实践来看,古中医学的“科技树”,与现代科学的“科技树”二者完全不相融:

一个遵从“道法自然”原则,如以自然草木的寒热温凉之性,复圜人体的阴阳表里之疾;一个寻求“自然法道”原则,如以人造器械的力热电磁之属,逆转宇宙的静动升降之序,它们是两株迥然不同种类的“科技树”。

以此推演,“无道生无法道”的未来智能科学,还将诞生属于自己的另一株“科技树”——或以人工智能的智算慧通之能,重塑现实世界的道法术器之类。

历史上看,中医学“科技树”的生长很是坎坷,曾被以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名义砍斫数次,现又重新冒出“翠叶新枝”,不过仍有被现代科学移花接木之虞,丧失其“易学为根,生命时空为躯”之科技树的独立性,并有被再次导入现代科学“自然法道”发展轨道之嫌——舍其温凉寒热之本,而求其分子构成之末,强使中医学接受现代科学的收编。

中医学被砍斫科技树的前车之覆,足以为智能科学的后车之鉴。由此,发展未来的智能科学,首要思考的就是:基于不同根系特征、时空土壤、成长逻辑生长起来的“科技树”,应不应该保持其各自的独立性?在现代科学之外,智能科学像中医科学一样另起炉灶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2、从科学乃“时空之学”说起

生命时空、物质时空与数据时空


科学,乃时空之学。有什么样的“时空”,就会有什么样的“科技树”。

参酌星辰之变,有了牛顿力学;仰观宇宙之大,有了广义相对论科学;俯察粒子之微,又有了量子力学;即便是内观小小的人体生命时空,也产生了讳莫如深的古中医科学。

过去数千年里,随着人类接触的时空类型、时空界域越来越广大精微,人类的科技树也随之愈发丰富多元,从人体到地球,从太阳系银河系,从星系团到宏观宇宙,从分子、原子量子,人类的“科技树”总是伴随着时空的拓展,而生新根、冒新枝、吐新叶。

可惜的是,人类由于大脑智慧、身体构造和文明等级的局限,对宇宙时空的探索有着明显的边界,如人类的眼睛看不到暗物质,人类的觉知感受不了暗能量,人类的肉体凡胎也串联不了“神魔妖仙”,这些都限制了人类“科技树”的向上跃迁。

很多未知的时空,是人类所鞭长莫及的,惟其如此,当人工智能迎来奇点时刻,未来的量子智能催生出比人类智能更加强大的生命3.0,它们或可通过智能数据建模、量子远程感应等新技术,洞见人类智慧触及不到的更为丰富的宇宙时空,从而发现宇宙文明中更多纷繁芜杂的“科技树”。

与古中医学研究“生命时空”、现代科学研究“物质时空”不同,未来的量子智能和生命3.0,它们面对的将是一个“数据时空”。

这意味着,无论宇宙是物质的,还是生命的,都会被统一解构为各种“数据包、数据集、数据库”,不带有任何的“科学”偏见和局限——宇宙是生命的,在它眼里是数据,宇宙是物质的,在它眼里亦是数据,它不是无神论者,也非有神论者,抑或它既是有神论者,又是无神论者。同时,量子智能和生命3.0既可把物理、化学、生物……分开进行“串行思考”,也可以把物理、化学、生物……柔在一起进行“并行思考”。

总之,它们拥有远高于人类的圆通智慧,绝不会像人类科学家那样偏执地认为宇宙就是物质的。科学本应如此,有生命时空、物质时空、数据时空的时空分野,就会有中医科学、现代科学、智能科学的科学区隔,不同的时空土壤环境,注定会生长出不同的“科技树”。


3、中医“生命时空”之学的科学启示

一种社会成本极低的“科技树”范式


按照中医泰斗刘力红老师的观点,中医学是方位之学。

人体方位之学,也就是人体“生命时空”之学,五千多年来,对人体“生命时空”的内观研究、实践探索,才生长出了“中医学科技树”。

中医学为什么科学呢?因为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体现了对人体生命这个时空环境道法自然的科学认知与科学改造,并且得到了海内外无数医家、病患的临床验证。

举一个例子,中医对“太阳病”的病机和治疗,就是根据人体内表环境的生命时空之学。它是怎么做的呢?

说起来很简单,四个字:道法自然。

想象一下,随着太阳每日的东升西落,你的身体里也每天都有一个“春→夏→秋→冬”的圆运动,当这个圆运动停滞了的时候,人体也就生病了,这时候就需要利用中药的“温、凉、寒、热”等属性,在身体里营造出“下一个”四时环境,以恢复人体气机“春→夏→秋→冬”的圆运动。

具体来说,中医学把人体生命时空分为“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其中太阳经主“表”,你可以理解为“表”就是人体内“春→夏→秋→冬”四时阴阳圆运动的一个表环境,当人体表环境出问题,人体就会生“太阳表病”。

对于太阳表病,中医对应的“道法自然”治疗方案大体是:

智能科学前车之鉴:谁砍了中医学的“科技树”? - 天天要闻

1、青龙汤,治太阳病冬(如太阳伤寒)——太阳病冬,即人体太阳表气机的圆运动停滞在了冬气,则用青龙汤来推动人体太阳经的气机进入春气,麻黄色青对应东方青龙,以麻黄启动人体太阳经表的春气(《本草经解》:“麻黄气温,秉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则太阳表四时圆运动恢复,其病自愈。

2、朱雀汤,治太阳病春(如太阳中风、温病——太阳病春,即人体太阳表气机的圆运动停滞在了春气,则用黄连阿胶汤(即朱雀汤)来推动人体太阳表的气机进入夏气,黄连色褐对应南方朱雀,禀天冬寒之水气而得地南方之火味,气水而味火,可燥湿除烦,帮助人体太阳表环境启动南方夏气,推动人体气机的圆运动,其病自愈。

3、白虎汤,治太阳病夏(如太阳热病、湿温、暑病)——太阳病夏,即人体太阳表气机的圆运动停滞在了夏气,则用白虎汤来推动人体太阳表的气机进入秋气,石膏色白对应西方白虎,禀金气有肃杀之能,能泻热除烦,辛凉解肌,帮助人体太阳表环境启动西方秋气,推动人体气机的圆运动,其病自愈。

4、真武汤,治太阳病秋(如太阳燥病)——太阳病秋,即人体太阳表气机的圆运动停滞在了秋气,则用真武汤来推动人体太阳表的气机进入冬气,附子色黑对应北方玄武,可补肾阳及水中之火,温少阳肾相火而补人体之冬气,推动人体气机的圆运动,其病自愈。

关于这四汤、四时与四方的关系,还有一个千古之谜——刘力红老师在《思考中医》中提到,张仲景伤寒论》中有青龙汤、白虎汤、真武汤(玄武汤),但唯独没有朱雀汤,让大家一起思考在112个经方中,哪一个是朱雀汤?

我的思考是——黄连(阿胶)汤即为朱雀汤,因为黄连色褐入心,可清心火、燥湿、祛风、除烦,黄连(阿胶)汤清心火的原因,实为“令少阳相火不淫浮上越、无扰心神(人体病春,则少阳相火必淫浮上越)”,因此推动人体太阳表从春移入夏气,以解决人体气机太阳病春的问题,恢复人体气机的圆运动。

张仲景为什么不把黄连(阿胶)汤叫朱雀汤的原因,我推测是因为朱雀为南方火,在四象中是老阳(即太阳),它在古代神话图腾中也是太阳,因此朱雀即太阳,而张仲景那样严谨的一位医圣,总不能跟后人说“治太阳病用‘太阳汤’”吧,那其他的三个汤算什么呢,为了避讳“太阳病”,因此也就没有了朱雀汤(太阳汤)一说(熟悉刘力红老师的网友,可以把我的陋见转他教正)。

可见,中医学“科技树”的取用,完全遵从了“自然之道”,将自然物的温凉寒热之气信手拈来,让人体生命时空的四时阴阳运动重归有序,便使药到病除。也正因其如此,中医学才堪称一种成本极低的科技树范式(连成年的狗都可以自己觅食本草治肠胃疾病,不花一分钱),这就是中医科技树保持其独立性的社会意义所在——它是每一位穷苦病患的福音。


4、科学的时空价值:俄罗斯点错“科技树”了吗?

电子管是献给极寒之地的礼物


1940年代,苏联美国先后研发出第一台计算机MESM和ENIAC。

但从这之后,两个大国围绕“电子管”和“晶体管”,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科技树路线。

苏联选择了电子管,美国则更青睐晶体管。其结果是,随着晶体管小型化到纳米级别,美国一路引领了现代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而苏联则因为电子管小型化上存在的先天弊端,在计算机产业竞争中错失了先机。

有鉴于此,很多专家就把现今俄罗斯在电子计算机产业方面的失败,归因于其前身苏联在“电子管”和“晶体管”之间点错了科技树。

但专家们可能忘记了“科学乃时空之学”的道理,事实上,苏联并非无缘无故就选择了电子管,而是其独特的地理时空环境,决定了自身科技树的真实走向。

苏联的地域特征与美国不同,绝大部分土地处在北半球常年极寒的环境中,中国人应该更能够对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威力感同身受,因此,苏联很多需要用到电子电路的设备,必须要能够耐受极低温的环境,如果从电子管和晶体管中二选一的话,显然选择发展在极低温环境中更稳定的电子管,对苏联的计算机工业发展更为有利。

否则,如果选择了不耐极低温的晶体管,苏联领土上的火车、坦克、导弹、雷达、运输机械,可能就只能在白雪皑皑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了。一如你手上的苹果手机,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只会变成板砖一样,这难道也是苹果公司点错科技树了吗?

所以,“科技树”保持其独立性,本质上是人类在特定时空环境中的自我生存需要,不应该强行砍斫,削足适履、自宫求成,以求与其他科技树的走向一致。“科技树”低一个级别,并不一定就是件绝对的坏事,毕竟,有用的笨蛋总强过无用的废物。

回到中医科技树被现代科学削足适履后水土不服的现象中,也能反面证明这一点。恰恰因为世界各国还有很多看不起病的穷人,所以道法自然的中医才又显得弥足珍贵,能够跨越重洋到穷人聚集的非洲、东南亚、北美等地落地生根

电子管是献给极寒之地俄罗斯的礼物,中医学是惠及普天之下穷苦人的科学,这正是它们作为“科技树”的时空价值。


5、丛林无共根:保持智能科学“科技树”梯度与丰度

每一株“科技树”都有其时空意义


与中医科学一样,未来智能科学的“科技树”也应保持自身独立性,不受现代科学自然法道思维的束缚——数据时空是一个高度量子化的时空,这个时空里不存在现代科学所追求的“常道(公理、定理)”,只有各种参数和变量不断变化着的“非常道(数据AI、通用AI)”,因此在现代科学自然法道思维的主导下,不可能诞生有价值的未来智能科学。

从这个意义上说,把第四次工业革命“下半场”的科技树主导权,交给秉持“自然法道”思维的现代科学家,必将引发一场科学的灾难;科技树的发展,需要遵循基本的“丛林法则”——丛林无共根,中医科学、现代科学、智能科学,每一株“科技树”都应保持其独立性。

智能科学前车之鉴:谁砍了中医学的“科技树”? - 天天要闻

理想的科技树“丛林生态”(如上图),应该是在科技大部下设三个不同的子部——医易科学部(道法自然)、现代科学部(自然法道)和智能科学部(无道生无法道),以分别解决生命时空、物质时空和数据时空等不同时空领域的科学问题,从而助力打造释放人类文明生产力的自然系统、机械系统和智能系统。

现代科学在底层逻辑上的缺陷显而易见,它建立在物质时空之上,在它身上注定长不出通灵的“人参果”,人类唯有同时突破“生命时空、物质时空和数据时空”的组合难题,才有机会实现对“生命与机械互融”的智能系统和智能工具的开发。

展望未来的10-30年,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下半场”的国家竞争中,人类对智能系统和智能工具的开发、生产和使用,将是大国经济、政治、传媒、军事等角力的主战场,它的主要特征就是“意识驱动物质”“生命与机械互融”“赛博空间仿生”等智能系统和智能工具的广泛使用。

在这样的大国竞争框架之下,中医科学、现代科学、智能科学等,每一株“科技树”都有其时空意义,尊重这些科学演进的底层逻辑,不削足适履,不自宫求成,始终保持“科技树”的智慧梯度与丰度,将是科技大国必须面对的迫切现实。


6、智能科学的“科技树”跃迁:潘建伟们>杨振宁们

科学人才匹配向智能科学的“科技树”倾斜


杨振宁,世界物理科学泰斗,他把人类现代科学的“科技树”向上显著拔高了一个身位。但即便如此,也并不意味着他有足够的专业底蕴,来主导未来智能科学的“科技树”。

如无意外,潘建伟将是中国的“量子智能”之父,他也是中国一个绝好的启动“智能科学”的切口。他和他的团队主导研发的量子计算机,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已成功构建255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刷新了量子计算优越性的世界纪录

个人预判,随着量子计算、ChatGPT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逐渐发展成熟,在未来五年内,美国、欧盟(如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很可能在现代科学部门之外,启动“智能科学部”的建设,主攻未来智能科学的发展方向,以竞逐第四次工业革命下半场——从“能量驱动物质(机械系统)”向“意识驱动物质(生命系统)”生产力跃迁的全球主导权。

但中国对潘建伟们的重视程度显然还不足够,智能科学的人才引进存在断档和错配现象。随着科技和国力的崛起,中国正在迎来一波“科学家”的归国潮,但他们的“含金量”,真的与第四次工业革命下半场“意识驱动物质”的“中国需要”相匹配吗?

新一轮“智能科学”的全球竞赛中,相比颜宁牛谦们,中国显然更需要贾斯汀·卡塞尔、皮埃罗·斯加鲁菲、吴恩达李飞飞、迈克斯·泰格马克等人工智能、机械智能领域的专家,来系统构建未来全球“智能科学”的科技树。

即便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讲,我们也应该理性看待科学家群体的“过剩产能”,他们为什么现在才大批回国?本质上,还是现代科学的“科学家”群体出现了严重过剩,且很多人更像是“学科家”,而非“科学家”,科学理论样样精通,但数十年没有新的、有用的科学建树;同时,他们也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竞争中逐渐显现出价值颓势,很多大公司都已经不在雇佣他们了。

总之,科学人才的匹配理应与时俱进,服务于时代竞争的大战略、大背景,而面对第四次科技革命“下半场”的竞逐,把科技老古董的“牛顿们”请回来的意义是什么呢,帮着卖苹果吗?这话说起来就很刻薄,但现实如此,竞逐第四次工业革命下半场迫切需要的是“智能学家”“人工智能学家”,科学家们也要尊重点现实吧。


结语:勿要错付了“智能科学”的种子

创造一个如蝶飞舞的轻资产驾驭重资产的美好世界


《轻资产时代》有这样一段话,“人类智能是可以窥见极限的,由于知识无法自然地代际遗传,每个人生下来都需要一次从零开始的‘冷启动’,但人工智能是不需要冷启动的,它可以不断在原有智能水平的基础上代际遗传。”

现代科学家都是伟大的,他们用超人的智慧,帮助人类打造了一个“重资产”的社会,飞机、汽车、火车、卫星、太空飞船等精密运转的科技成果琳琅满目,不禁让人顿生工业社会瑰丽如斯的感慨。

未来的智能学家也是伟大的,他们的使命将是让“重资产”的社会变得轻盈起来,给所有机械系统装上会思考的AI大脑或类生命组织,为你我创造一个运转如飞、如蝶飞舞和轻资产驾驭重资产的美好世界。

智能科学的进步,很可能会因算力的指数级提升而一日千里,并产生出很多株人类前所未见的“科技树”。如果,我是说如果,这一次我们又错付了“智能科学”的种子,后代子孙们可能会“再用四十年去追赶别人的百年”,那时再言命途多舛,就多少有点矫情了。

希望当前的人工智能学界以及未来的智能科学界,能够始终铭记中医学被砍斫科技树的“前车之鉴”,不要让高高在上、自以为是且封神自诩的“现代科学”束缚住了“智能科学”的手脚,是时候揭竿而起扛起智能科学的大旗了,中国不该第二次输在起跑线上。

——本文作者,正在接受刻薄脑细胞植入的杜鸣皓

(原创内容,盗用必究)


作者声明:本文为“数智经济100大生产力跃迁”的第2期《科技树的跃迁》,作者出于崇尚数智科技、智能生命创作此内容,不反科学、不反社会、不反人类;本篇内容没有“科学依据”,为作者对数智经济未来发展的预测,相关内容非针对社会公众的科学科普;如若内容对相关主体的科学研究造成误导,作者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专题往期内容:数智经济100大生产力跃迁


第001期:科技本身的跃迁

《给科学的“墓志铭”,写在智能科学大爆发前夜》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长安与东风重组新进展:朱华荣称不会改变长安既定战略 - 天天要闻

长安与东风重组新进展:朱华荣称不会改变长安既定战略

2月9日,长安汽车和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同步发布了控股股东“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的信息。长安汽车的控股股东是兵装集团,而东风集团股份的控股股东是东风公司。随即,长安汽车和东风集团这两家汽车央企将合并重组,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公安部出手了!年龄限制放宽10年、送考下乡,2025年考驾照不难了 - 天天要闻

公安部出手了!年龄限制放宽10年、送考下乡,2025年考驾照不难了

电动车加强管理以后,要求机动车类型的车辆需要持证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驾照却受阻,一方面有年龄的限制,另一方面偏远山区考驾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龄限制放宽10年,同时推出送考下乡服务,还进一步的降低考驾照的费用,2025年起考摩托车驾照不难了。
从“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到昊铂HL,看懂广汽科技日 - 天天要闻

从“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到昊铂HL,看懂广汽科技日

发布会以技术切入,并全程围绕安全展开。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率先登场,宣布2025年四季度将正式上市支持L3级智能驾驶的车型,他同时强调面向自动驾驶时代对智能驾驶技术、整车安全架构以及突发风险处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满足更高的要求?冯兴亚提到了“广汽
关税大棒下,最受伤的车企出现了 - 天天要闻

关税大棒下,最受伤的车企出现了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刚挥出,尚未吓退“外敌”,却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拥有玛莎拉蒂、Jeep等14个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车企斯泰兰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国工人,关闭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家工厂,北美生产线陷入瘫痪。几乎同一时间,捷豹路虎宣布暂停对美出口一个月,奥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