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天九思原创
最近,人工智能在机器视觉上有了重大突破,让机器有了“第六感”超能力,应用前景惊人,值得高度关注。
影子相机有预见能力
2019年10月27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官网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该研究让机器通过分析周围环境里光影的变化,来预判障碍物之后物体的运动轨迹。
这是基于一套叫作影子相机的系统,该系统通过分析连续拍摄的图像中光影强度的变化,就能判断是否有物体正在靠近。
在这项研究中,实验人员让正在拐弯的汽车和医院里的自动导航轮椅使用了“影子相机系统”,结果发现:在遭遇突发情况时,使用该设备比使用传统的激光雷达系统反应时间要快0.5-1秒。
你别小看这1秒的时间,它相当于让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像有丰富经验的老司机开车一样有预见能力,可以提前1秒钟发现苗头预防,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由于视线遮挡造成的事故。比如,可让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判断旁边的公交车后面有没有正在过马路的行人,从而提前采取规避措施。
人工智能练出“透视眼”
2019年9月27日,麻省理工的研究团队一项研究大幅提高了机器“透视眼”能力。在该研究中,机器能隔着一堵墙,判断墙后的人在做什么样的动作。比如说,在一个房间外面,机器能看出房间里两个人正在握手。还能看出,在一个封闭的电话亭里,打电话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姿势。
▲麻省理工团队实验中的现实图片和结果比对
这是什么原理?大家知道,可见光虽然不能穿墙而过,但光也是一种电磁波,而多数电磁波是不受墙壁阻挡的。家里的WI-FI就是一种电磁波,无论你在哪个房间,它都能穿墙过去抵达你的设备。
这项实验里,机器之所以能获得透视眼,就是因为它实际上监测的,是物体传递出来的电磁波。过去,科学家也做过类似实验,但由于成像技术分辨率很低、误差太大、反射的环境太复杂,实际成像效果一直不好,拍摄出来的图像人眼都看不出来。
但是,麻省理工团队研究用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他们把穿墙拍摄的电磁波图像跟传统摄像机拍摄的正常图像,通过一一进行对比,然后用机器学习,找到其中对应的规律。用这种方式,让机器获得了理解穿墙信号的能力。
人工智能让白墙也能变“镜子”
未来,可能你对着教室天花板拍一张照片,可能就能看到全班同学卷子上的答案。因为即便是一面大白墙,它也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信息,这面大白墙上映射着很多不同物体呈现出来的光影。
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对这些光影进行分析,就有可能还原出墙前面的物体。因此,科学家可以把一面白墙变成一面“镜子”。这也是2019年发表在《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成果。
“超视眼”技术应用前景广泛
可见,不管是影子相机的预见能力,还是机器“透视眼”,还是墙面变镜子的“戏法”,本质上都是让人工智能分析环境中那些细微、复杂的隐含信息,从而发展出的“超能力”。这些见微知著的“超能力”,将在未来重塑我们的信息环境、隐私环境和生活环境,也必将带来战场环境的革命性变化。
目前,自动驾驶汽车都有一个致命软肋:由于通讯信号的延迟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延迟这些技术上的瓶颈,无法处理像行人横穿马路之类的突发紧急情况,这是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发生多起亡人事故的根本原因。有了这种“超视眼”技术,不仅可以看得更清了,而且有了0.5-1秒的预见能力;又有了毫秒级延时的5G技术,基本上就可以实现实时自动控制,这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目前,军用机器人也有类似自动驾驶汽车那样的技术软肋。俄军最先进的机器人不是自主作战,而是遥控作战。2015年12月在叙利亚战场高地争夺战中,俄军就投入了一个机器人战斗群掩护叙军地面部队进攻“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据守的阵地,仅20分钟武装分子就前线崩溃,有70多人被消灭,而叙军仅4人受伤。
▲“平台-M”型履带式战斗机器人
如果有了这类“超视眼”技术和5G技术,战斗机器人就能真正实现自动驾驶,有预见能力和透视能力,机器人部队将会如虎添翅,真正做到:先敌发现、先敌锁定、先敌开火。难怪最近俄罗斯宣布2025年前将组建战斗机器人部队。
▲“天王星-9”战斗编组
不难预见,随着这种“超视眼”技术的成熟,还可能发展出全新一代高灵敏度的军事侦察和态势感知装备,让更多不可能变成可能。
备注:图片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