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观炊烟袅袅,引来903名饥饿红军,道长掰手指:东西够吃吗?

对于郭元亨来说,这绝对是他一生中,最不寻常的一天。


1937年4月,郭元亨和往常一样,早早地就起床了,他顺便把自己的两个年轻徒弟,也叫了起来,徒弟们穿好衣服,便来到灶台前生火做饭。


榆林窟道观外,天色已经从十多分钟前的漆黑,变成了现在的淡灰色。郭元亨把两头老黄牛,牵到了道观后面的林子里,接着,他又把羊圈里面养的几十只羊,赶了出来。

郭元亨道长

道观里的香火,一直都很旺盛,郭元亨和两个徒弟,以及这群牛羊的生活,已经养成了固定的规律和习惯。


安顿好牛羊,郭元亨便走到了菜地旁,打算顺手扯些青菜回去,给徒弟们做早饭用。


两个徒弟早上也很忙碌,他们除了围着灶台洗洗刷刷,把淘好的米下进锅中煮开,舀出一些米汤留着备用,他们还要把道观里供奉的神像,里里外外地擦拭一遍,等着香客们的陆续到来。


在微弱的晨光里,郭元亨突然看见,三个身着军装的官兵现身不远处。三个人系着腰带,束着裤脚,也不知道他们从何处而来,想要干什么。


官兵的脸上,留着很久没有刮过的胡茬,面部并没有那么清爽,他们越走越近了,郭元亨无法分辨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或许,在他的潜意识里,这三个人应该不是好人。


榆林窟道观

他下意识地从地上捡起两根牛绳,用力的拽着两头黄牛,希望拉着它们快点逃,可老黄牛哪有什么危机意识,它们在牛棚里憋了一晚上,好不容易出来放个风,只顾着低头吃草,悠闲地甩着尾巴,丝毫没有把朝它们走过来的,三个陌生人放在眼里。


眼看着牛拉不动,羊也赶不走,郭元亨果断放下牛绳,拔腿就要跑。


三个官兵停下了脚步,其中一人朝着郭元亨喊话,“道长,我们是工农红军,想请您帮个忙。”


郭元亨虽然身处深山,但是从来往香客们的嘴里,没少听到红军的故事,他站在原地,看着慢慢重新朝他走过来的三位将领,他们的脸上饱经风霜,可以看得出来,来到这里之前,他们一路上吃了很多的苦。

祁连山困境

可能是三个人自带的亲切感,也可能是三个人始终和郭元亨之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礼貌距离,而且他们似乎很在意郭元亨的反应。因此,郭元亨在独自面对这三个人的时候,心中也有了底气。


和三位将领聊过才发现,他们此行并非只有三个人,而是有903名同志,剩下的900名同志,都在道观下面的河滩那里原地等待。


他们翻过祁连山之后,基本上就没有找到可以吃的东西。一直和道长沟通的将军,称自己叫做程世才。

程世才

昨天一整夜,战士们因为挨着饿,整晚整晚都睡不着觉,所以天还没有亮,三位将领就来到炊烟袅袅的道观,想要寻求道长的帮助。他们从道长徒弟那儿得知,道长在林子里放牧。


郭元亨走到崖边,眺望着不远处的河滩,程世才将军让他大可放心,说道,“战士们纪律严明,没得到允许,他们是不会私自闯入道观的。”


郭元亨早就听说过红军有着铁打的纪律,如今,他亲眼见到了。眼下,郭元亨心里想的事情只有一件,他掰着手指,盘算自己能拿得出多少粮食,够不够这900多名同志充饥,他要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


郭元亨把自己的牛和羊,还有储存的粮食、调味品,几乎全部都拿了出来,让红军带着这些东西去赶路。


程世才也没有想到,这位老道长竟然如此慷慨,他高兴地跑到河滩上,站在战士们中间,激动地说,“道观里有一个特别好的道长,他愿意给我们提供吃的,每个人都能吃上饭!”


战士们已经饿得没有力气了,他们先前是卧的卧,躺的躺,当听到程世才将军慷慨激昂的演说,瞬间来了精神,战士们一个个坐起来,探着身子,想听程世才将军多说一些刚才的经过。


战士们得到允许后,来到道观领取物资,他们十分有礼貌地向道长,还有他的两个徒弟,表示感谢。不过,程世才想来想去,都觉得有些愧疚,他知道自己欠道长太多,于是就让参谋人员把眼前的物资,一样一样地列成清单,他郑重地向道长打了一张欠条。


虽然他也不知道何时能还清道长的情分,但他坚定地对郭元亨道长说,“我们红军一定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到时候,您拿着这张欠条,红军一定会报答您!”


对于郭元亨来说,他遇到红军的那一天,是让他既感动又难忘的一天,可就在这一天,他的灾难也随之而来。

蘑菇台陈列馆

红军走后,国民党的围剿部队也追到了这里,郭元亨遭到了国民党方面的严刑拷打,道观里仅剩的一些黄金和银两,也被国民党军抢了去。


对于郭元亨来说,这一天似乎极其的漫长,让他一次性看到了人性,截然相反的两面。


在新中国取得了胜利后,国家鉴于郭元亨曾经救助过革命的队伍,对他进行了嘉奖和特别的照顾。


郭元亨道长不再只是民间的一名普通道长,他后来成为了敦煌文物研究所的一名文物管理员,还享受到了国家干部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