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拍故事:列俊卿交互姻缘

本故事改编自《警世通言》,原名《范鳅儿双镜重圆》请知悉!

北宋末年,朝纲不振,奸臣当道。金国趁机进犯,攻克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有幸逃脱,乘“泥马”渡江,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为帝,是为宋高宗。高宗为躲避金兵,带领几十万百姓向南迁徙。最后定都临安,建立“南宋”王朝。这些被迫背井离乡,随驾迁徙的百姓,一路上遭遇金兵追赶,流兵抢劫,颠沛流离,凄惨无比。不知有多少骨肉亲人被迫失散,终身不见。个中偶有分离再聚的均被民间传为佳话。正是: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话说南京应天府有位青年,姓徐名信。家境富裕,自小学了一身好武艺,长大后娶妻崔氏,生的花容月貌,夫妻俩过的十分称心。不料,金兵大举进犯,一夜间国家破碎。徐信同崔氏收拾细软,连夜随众百姓出城避难。走到虞城境内时,突然,喊声振天,原来是本朝败兵追来。这些败兵目无军纪,遇到金兵不战而逃,遇到百姓,耀武扬威,恣意抢夺。徐信虽有三分本领,奈何寡不敌众,只好随人群拼命奔逃。跑出不远,身边不见了妻子崔氏,再看漫山遍野都是溃兵流民,哪里去找?无奈强忍悲伤,继续赶路。

走了许久,看见村边有家酒馆,便抬脚进去,打算买些酒饭充饥。因是离乱时期,店家只卖些粗劣糙饭。因怕被哄抢,要先交够钱才给食物。徐信正要数钱,突然,耳边传来妇女哭声。出门一看,一个妇人蓬头垢面,身穿单衣坐在地上,看年纪与自己媳妇相仿。徐信想到走散的崔氏,动了恻隐之心,走上前询问她来历。那妇人说:“奴家乃郑州王氏,小字进奴,跟随丈夫避乱,不料中途走散,奴家被乱军掳掠,走了两天一夜来到此地,两只脚肿得不能走路。被那些贼徒剥走外衣,将我丢在此地。眼下又冷又饿,举目无亲,唯有死路一条。”说完,哀哀哭泣。徐信对那妇人说:“我也在乱军中不见了妻子,幸好身边带着盘缠,娘子若不嫌弃,不如暂且在店里歇息,等在下打探拙妻消息时,顺便查访你丈夫,不知娘子意下如何?”妇人收了眼泪起身谢道:“如此甚好。”

徐信于是解开包袱,找几件衣服给妇人穿了,就在店里安排她饮食住宿。每天殷勤备至,送茶送饭。妇人深受感动,料想乱世之中,寻夫找妻难上加难。眼下一个是鳏夫,一个是寡妇,遇上也是缘分,索性两人就做了夫妻。等进奴脚好后,一路结伴来到建康府。彼时,正值高宗皇帝南渡即位,出榜招兵,徐信应征做了一名军校,从此二人就在建康城住了下来。

时光如梭,不觉已是三年。一天徐信同妻子去城外访亲,回来时天色已晚。进奴叫嚷口渴,徐信将她领到路边一个茶肆吃茶。里面有个汉子一直站在旁边,目不转睛盯着进奴偷看。徐信心中诧异,却也不便发作。吃完茶回家路上,那汉子又远远跟随,直跟到家门口还不肯离去。徐信心头火起,大声责问:“你是什么人?为何觊觎良家妇女!”那汉子急忙拱手谢罪:“尊兄息怒!在下有一事相问。”徐信余怒未消,愤愤地说到:“有什么话快讲罢!”那汉子说到:“尊兄若不怪罪,请借一步说话。若还嗔怪,在下便不说了。”徐信依言跟着汉子来到一个僻静巷子里。那汉子欲言又止,挣扎半天才开口问到:“刚才那妇人是谁?”徐信说:“是荆妻。”那汉子又问:“娶过几年了?”徐信说:“三年。”那汉子说到:“可是郑州人氏,姓王小字进奴吗?”徐信大惊,问道:“足下如何知晓?”那汉子说:“她是我的妻子,战乱中失散了,不想落在尊驾手里。”

徐信听了汉子的话,诚惶诚恐,便将遇到妇人的前后始末细细说了一遍。当初着实因为可怜她孤身无依,并不知她是你的妻子,如今可如何是好?不料,那汉子反安慰他说:“足下不要多心,我已娶了别人为妻。以前的事就不要再提了。只是当初仓促分开,连只言片语都没有。倘若能再见一面,当面把话说清,死也无憾了。”徐信被他说的心中凄惨,便邀请汉子第二天带着新娶的妻子来家中相见,以后两家就以亲戚往来。那汉子谢了徐信,欢天喜地走了。临走前,徐信问他姓名,那汉子说:“我乃郑州列俊卿也。”

徐信回家后,对进奴说起此事。进奴想起前夫恩义,暗自垂泪,一夜不曾合眼。天亮后,列俊卿夫妇到了。徐信出门迎接,看见俊卿之妻,一下子呆在原地,俊卿妻子也是一般模样,二人四目相对,泪流不止。原来俊卿之妻正是徐信的老婆崔氏。那天被乱兵冲散,眨眼不见了丈夫,找了半天踪迹全无。便同一位老婆婆结伴来到健康城。等了二个月,依然没有丈夫的消息。老婆婆见她孤身无靠,便从中做媒,说合她嫁与列俊卿为妻。现今,两对夫妻双双重逢。两家各自换回旧时妻子。徐信又与列俊卿八拜为交,从此成为通家之好。

这一段被称为“交互姻缘”,乃宋高宗建炎三年发生在建康城中的故事。与此同时,另有一段叫作“双镜重圆”,也是十分奇巧,详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