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不寒而栗

意思是:栗,发抖;指的是不冷而发抖。形容内心非常恐惧。出自于《史记·酷吏列传》其中记载“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相传在西汉武帝时期,有个叫义殉的人,是个女医生,因为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太后于是很宠爱她,义殉有个弟弟叫义纵,汉武帝听说义殉医治好了太后的病,爱屋及乌,也给义纵封了个官。

在当长安县令时,他依法办事,不讲情面,使得当地的治安有了很大的改善,于是,汉武帝认为他很有才干,升他为南阳太守。

当时,南阳城中有个管理税收的都尉宁成,此人利用手中的权利横行霸道,欺压乡里,鱼肉百姓,百姓们都很害怕他。在听说义纵要来南阳时,便带领全家老小到城门口迎接,义纵知道他的为人,就故意没有理睬。一上任就开始查处,凡是有罪的都被杀了,宁成也没有逃脱。而当地有名的氏族,怕被查处,也都逃离了南阳。

之后。义纵又到定襄做太守,当时的定襄治安混乱,而义纵一到定襄就把监狱中的重刑犯全部处决。一些来到监狱探视的家属也被处决。尽管,那时是炎热的夏天,但住在定襄这个地区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却还是被吓得浑身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