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贼僧

安徽桐城(今桐城市)有一个姓邓名慧的年轻人尤爱读书,他在城郊租了一个草房日以继夜勤学苦读,如愿以偿地考取了秀才。此后他打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欲一鼓作气考取举人,无奈时运不济一直名落孙山,直到三十岁也未能中举。

这天邓慧在房中苦读,一个故友前来探望他。两人相见恨晚,邓慧留朋友吃了晚饭,买了一只大公鸡杀掉招待故友。第二天故友刚走,邓慧的邻居陈寡妇就指着邓慧家门怒骂不止,邓慧不解地走出门外,看到陈寡妇生气地说:“你们两个没良心的东西,竟偷吃我的鸡,还要不要良心?你就看我孤儿寡母好欺负是不是?”

邓慧这才明白,陈寡妇家中恰巧也丢了一只公鸡,邓慧愤怒不已说道:“我自幼读圣贤书,行光明正大之事!从未做过偷鸡摸狗的勾当。我招待故友是在集市买的公鸡,你莫要血口喷人!”

陈寡妇一手叉腰一手指着他道:“我血口喷人?还好意思说自己圣贤书,真是天大的笑话,怪不得你一直名落孙山,都是做坏事的报应。”

邓慧哪里受得了这种屈辱,他上前与陈寡妇理论,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这时候不少邻居都来围观,有人劝说陈寡妇道:“那邓慧不像是这种人,说不定有误会!”

陈寡妇厉声道:“什么误会,他穷得叮当响哪有钱买公鸡?那分明就是他干的,就看我孤儿寡母好欺负......”

邓慧怒发冲冠,脖子青筋暴起大怒道:“你胡说八道,我朋友也能证明!另外那公鸡是我买的,鸡毛都还未打扫,你睁大眼睛看看究竟是不是你的公鸡,莫要信口雌黄!”

陈寡妇一边拍手一边哭喊:“哎哟,它又不会说话,我的眼睛再小也认得出来那就是我家的公鸡。你那朋友跟你一伙沆瀣一气,找他有什么用?可怜我们母子哟!”

这时候周围人都对邓慧指指点点,议论纷纷道:“男子汉敢作敢当,做这些事也不怕遭到报应......”

“就是,就是!肯定就是他们吃了,哪有这么巧的事!”一群人在邓慧背后指指点点。

邓慧愤怒不已,立即拉着陈寡妇说:“走,咱们去报官!”

这时候有义愤填膺的年轻人挡在前面说道:“枉你还读过几年书,知道县太爷不会审理这芝麻大的小事就拿报官说事。一只鸡而已,你赔给人家又怎样?真要让一个妇道人家陪你走几十里路去找县太爷审理?”

邓慧此事有苦难言,屈辱万分,他当即说道:“我对天发誓,若是我偷了鸡,就天打雷劈不得好死!谁要是诬陷了我,也将恶疾满身不得善终。”

邓慧发完誓,围观百姓又议论道:“发誓要是有用,天底下哪还有人作恶?明知道不会天打雷劈还假惺惺地发这种毒誓,你当我们都是傻子呢!”

邓慧再也忍不住了,当即说道:“我今天就撞死在这棵树上以死证明我的清白,到时候就变成厉鬼,找你们这些心存不良、愚昧无知的人索命,你们一个个都给我记好了!”说完他便一咬牙,狠狠地向大树上撞过去。

这时候一个路过的僧人眼疾手快,迅速将邓慧抱住,好不容易将邓慧劝住之后他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我佛慈悲,事到如今贫僧只得如实相告,这位女施主家中的公鸡是贫僧所偷。贫僧饥饿难忍吃了这只鸡,原本不打算承认这一切,但又恐导致人命佛祖怪罪,故不得不承认!”

围观众人面面相觑,陈寡妇满脸怒火地盯着德志和尚,见他身后还带着一个年幼的沙弥,怒斥道:“你这个贼僧还敢破戒吃荤?带着年幼的徒弟干坏这种缺德事就不怕佛祖怪罪?不怕死后坠入十八层地狱?我家中也丢过不少羊和鹅,是不是都是你干的?你就说说怎么办吧!”

和尚双手合十,说自己名叫德志,平日里秉着济公活佛“戒心不戒口”的原则修行,故对于荤腥没有忌讳。他让陈寡妇盘算一下总共丢失多少家畜,自己一文不少地赔给她。

陈寡妇伸出右手道:“你自己看着办,若是你拿不出来我一定告诉住持将你逐出佛门,让你的丑事大白于天下。”

德志将化缘来的铜钱倒在陈寡妇面前道:“这是这些天化缘得到的,原本是为建寺庙而化。现在全部还给你,不知施主能否原谅贫僧?”

陈寡妇没有多言表示同意,众人见状纷纷嗤之以鼻,小声讨论说:“这贼僧,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你们看他的面相,什么戒都犯了个遍,坑蒙拐骗没少干,死后必下阿鼻地狱......”周围人议论纷纷。德志和尚并不生气,给陈寡妇道歉之后带着年幼的沙弥离开了。

待德志和尚走后,邓慧和陈寡妇的矛盾也算了结,两人厌恶地看了一眼对方回到自己家中。不久之后,陈寡妇家中经常莫名被盗,有一次邓慧听到陈寡妇歇斯底里大喊道:“你这个贼和尚还敢动手打人,屡教不改、恶贯满盈,你不得好死!”第二天脸上果然满是清淤,别人问起原因,她说看到一个和尚来他家偷鸡,被发现时不但不跑,还打了自己几拳。

周围邻居忙建议他找住持,陈寡妇叹息道:“算了,那贼僧心胸狭隘,坏事做绝,我怕他再来报复,此事就此作罢吧!”不论谁再劝说,那陈寡妇都忍气吞声。

邓慧听到此事后叹息不已,自言自语道:“苍天有眼,为啥就不打雷劈死这个贼和尚呢?”说完他又拿起书,继续苦读。三年后终于金榜题名,中举后的邓慧官运亨通,几年之后任职当地县丞,一时间风光无限,人人羡慕。

在他上任后不久,听闻当地有个名叫德志的住持圆寂,很多人都到庙里给他送行。邓慧听后冷笑不已,心想这个贼僧竟然也能做住持?待我去揭穿他做过的坏事,让世人看穿他的真面目!

邓慧来到庙中,冷哼一声便将当日得志偷鸡之事讲了出来,在场僧人面面相觑,气氛尴尬到极点!

这时候有个年轻的僧人道道:“你错了,师父自出家以来,从未犯戒,所谓的荤腥是无稽之谈!”

邓慧冷笑道:“你能比我还了解?我可是这件事的亲历者,这偷鸡摸狗之事说出来并不光彩,说什么‘修心不修口’之谈真是有辱佛门,这种人死后要进阿鼻地狱的。”

年轻僧人冷冷说道:“不知施主有没有兴趣听一个故事?”

邓慧冷冷道:“说!”

年轻僧人道:“从前有个僧人带着小沙弥去化缘。他们看到两个人在争吵,一个寡妇指责读书人偷了她家的公鸡,两人相持不下,路人纷纷指责读书人做得不对。读书人有口莫辩,那个老僧人就主动站了出来揽下所有。为了让人相信他是贼,就随口说出‘修心不修口’之言!实际你应该知道,那寡妇根本没有丢鸡,她目的很明显,就是想讹一笔!”

邓慧张口结舌惊讶不已,僧人又说道:“事后,小沙弥问师父为什么这么做,师父说这矛盾是不可调解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有人站出来揽下这一切,也是救下读书人最好办法。为了让人不再对读书人心存成见,他承受多年骂名,只为了那个读书人安心读书,没有任何负担,而今天,那个读书人出现在他圆寂的日子,出言侮辱,令人心寒。”

邓慧犹豫半天道:“这是一派胡言,不论你将故事编得多动听,都不会有人相信!谎言就是谎言!据我所知,那陈寡妇还发现有僧人偷过他的鸡鸭,这些都是他做的,你如何解释?”

年轻僧人沉默半响说道:“不知施主能不能认得出,我就是当日那个小沙弥。至于偷鸡偷鸭行为,这一切都是贫僧所为,佛祖面前绝无虚言。”

邓慧一头雾水,不明所以。年轻僧人道:“那时我遁入佛门不久,看不惯陈寡妇诬陷别人就偷了她的鸡鸭,卖够那日师父给她的铜钱才收手,被他发现之时,贫僧的确动过手!她为何不敢找住持评理?是因为她内心惭愧,知道事出有因。那时候贫僧坚定的认为坏人要受到惩罚才行。贫僧至今都相信这样一句话: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说完僧人低下头念道:“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邓慧站在那里愣了许久,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泪如雨下......

关注我,明天的故事会更精彩!

本故事为纯原创民间故事,寓教于乐,旨在丰富读者业余文化生活,所有情节根据民间口述整理而成。纯文学作品,借古喻今、明道讲理,勿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抄袭、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