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灯号|我的“大力”父亲

我的父亲叫余大力,熟悉他的人总爱把“大力”两个字合起来,叫他“夯哥”。小时候,我常跟着父亲去劳作,他累了就会坐下,点上一根他最爱的玉溪牌香烟,唱一首民歌,然后对我讲他当兵时的故事。

父亲十八岁便去四川遂宁当了兵,那时的他壮实精干,他说,比力气时就算是面对班长,他也从没输过。

不过他讲的最多的还是当初抓捕毒贩的经历。那时缉毒大队接到群众举报称一伙毒贩藏匿在某学校教师宿舍,疑似携带枪支,需要中队配合抓捕。父亲的指导员便带着他在内的四名战士迅速赶赴现场。

毒贩位于二楼,房间的窗户挨着公路。为了防止他们从窗户逃跑,父亲和指导员便爬上窗堵截犯罪分子的后路。果不其然,其中一名犯罪分子为了跳窗逃走,抄起随身的一把大砍刀就径直朝窗户冲了过去。

“不能躲,如果我朝旁边一闪,人就跳窗跑了。”那一瞬间,父亲没有避让,而是当机立断,侧手抓住嫌犯的手腕将其按倒在地。等公安干警把嫌犯带走,他才发现自己手臂上的血已经染红了衣袖。讲到这,他抬起手臂,一条白色的弧形伤疤依旧清晰可见。

那时的遂宁市,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有一次情况颇为严重,父亲在射洪县复兴镇参加地方救援。 “那家两口子都到福建务工去了,家里只剩一位老人和两个孩子,哥哥才10岁。”父亲向我描述当时的场景,“那个小妹妹很害怕,一直躲在她奶奶怀里哭。我很心急,好不容易将大门撬开身体宽的缝隙,我就往门里面钻。”

在父亲整个身体快要进入房间时,一个浪头拍了过来,门板顺势咬合,将他的手腕狠狠夹住,父亲顿时苦不堪言。虽然在战友的帮助下他很快就挣脱了,但这次负伤让曾经的“大力哥”再也回不来了。

“手掌和手腕脱节畸形,虽然不影响生活,但却很难再发力。”父亲因受伤而一度陷入消沉,训练尖兵“夯哥”也成为了历史。伤好出院后不久,他就被派遣去参加网络维护员集训,在那里,他走上了另一个战位。

面对通信班班长、电台台长、网络维护员三个全新的身份,父亲尽心尽力完成好每一个岗位的各项工作,多次参加总队比武并取得优异的成绩。他所在的电台也被评为武警部队优秀电台、总队优秀通信单位。

2008年,父亲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专武干部,继续为国防事业发光发热。干一行爱一行的父亲,在征兵岗位上,他又多次被评为国防动员先进个人、优秀专武干部,兢兢业业地为国家输送了几百名优秀青年人才。

2021年9月,我毅然选择入伍,父亲骄傲地把我送进军营,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

记得临走前,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豪娃子,我叫余大力,你叫余家豪,我这个‘大力’没个几年,就伤了废了,你这个‘家豪’一定要在部队里长久保持住,既要让我们这个远在巫山的小家自豪,更要让祖国这个大家为你自豪。”父亲铿锵的话语深深地烙在了我心里,他的军旅历程也时刻激励着我,成为我的指路明灯。

作者:武警海南总队 余家豪

整理:王翔宇、罗天艮

监制:刘凤桥、张红卫

执行监制:张金岭

主编:姚洪华、王文

值班编辑:王超、王燕婷

邮箱:wjxinmeit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