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故事啊,或真或传说不提,今儿这故事,您算来着了,聊一段儿真真儿听来的老故事,可应佳节!
话说老年间吧,从推车儿的货郞、走方的郎中们的口中,流传了一处宝地的存在,那只是一个小庄子,村人动辄百二以上高寿!但怪的是每个人口中说的地方都情形相似,细节又不太一样:有说要往北走多少里陆路、见几座山转几条岭方能得见!又一个说要奔南行多少帆水道、绕几许大川小水始能到达!这个传说与本地传说几十年不断,货郎和郎中都换了代,长寿村的传说却依然流传。
却说本乡间有一位老秀才,时年六十余,仕途再无进身之可能,坐馆教书几十载且小有家资,于上,早已送高堂仙逝,对下,已见儿孙满堂顺遂。那一日与邻里众老街头闲坐,又听远来的郎中说起长寿村,桩桩件件如在眼前,老头子终于下了决心,定要去寻一寻,自儿时传说至今的长寿村!
当下安排了家中事务长短,跨起一头矮小幼牙的骡子,搭链往牲口后座儿上边一搭,只带了一个贴身的老家人,出了庄子大路往北走,两主仆就算上了路了,出发正是阳春时节,老秀才始初仗着百里以内多有交情,出发半月许也还顺当,权当探访旧交故友了,可有一点,老秀才一生最远也只是去赶了趟乡试,北行了一月余后可就没有相识了,他爷们儿脚程又慢,走走停停、兜兜转转打听着路走,可巧每地都有长寿村的传说!一路上历经了三番寒暑,第三年上秀才骑不得已长成的大骡子了,只得购了木车一辆架在牲口上,途中辛苦自不必说,这年秋前,远远看见一垛小村傍于河边,秀才自许是读书人,照例要收拾打整一番,才好进村求宿问路,刚吩咐了家人河中取水,抬首望见桥头上一位尽白了须发的古稀老者,正蹲坐在栏杆下放声哭泣!
老秀才读书人不假,却也是庄户人出身,见了老人哭泣最是不忍,不等家人回来便上前打问:老人家请了,若大年纪,何事在此哭泣?老者听了,又哽咽两声,才开口:因不听话,挨了父亲的责打!说罢捞起裤管指了指:喏,这两道印儿,就是老头子用拐棍儿打的!
老秀才听了,一哈长的花胡子直抖楞:老人家!您老都已逾古稀了吧?敢问打了您的令尊大人,现在何处?那老者右手抹了眼泪儿,左手一指村里方向:父亲打我时,祖父看着了,这会儿,估计被老太爷追到了,正挨打呐!
以上,纯属乡野故事传说,权当逗笑,也祝各位老少团圆、上下合美!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