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我光脚走8里山路请外公踩筒车,被外婆吼一顿,外公追来了

2024年05月19日07:55:18 故事 1206

为增加可阅读性,本文部分情节做了艺术化加工,请注意甄别。

俗话说,女儿是母亲的小棉袄,不管是以前穷苦还是现在富裕,这句话都准没错。

但在我三岁以前,我几乎没有去过外婆家,尽管去外婆家只有六里路。

84年,我光脚走8里山路请外公踩筒车,被外婆吼一顿,外公追来了 - 天天要闻

而外婆也没有来过我家,在外婆眼里,似乎就没有我妈这个女儿。为什么我妈会和自己的母亲那么不对付呢?说起来还真是话长。

我外婆家在山冲里,离公路还有五里多山路,而且是那种类似于羊肠小道的山路。可在六七十年代,外婆所在山冲,却被我们当地人称为“世外桃源”。

虽然仅有的一点水田也是冷浸田,一年只能一熟,大米确实没多少产量。但好在整个村子都在山上,漫山遍野都能开垦出成山土种作物,红薯包谷能够让人敞开肚子吃。

再加上当时还健在的一些老人总是说,以前兵荒马乱时,只有山里没有乱兵来。于是,比起外面村子里的人吃不饱饭来说,外婆那个村子的人确实有值得自豪的地方。

外婆只生了三个女儿,我母亲是长女。从小到大,外公和外婆就给她灌输一个理念:长大了要招郎(上门女婿),也就能把家里的香火续下去。

母亲慢慢长大,却出落得水灵清秀,一点也不像山里姑娘。

而古人说的“才貌”也一般不会落单,她从小就很聪明,初小读完又上了高小,然后又上了初中。这个学历在当时的农村,至少算得上是个读书人了。

84年,我光脚走8里山路请外公踩筒车,被外婆吼一顿,外公追来了 - 天天要闻

人的思想和眼界,必定会随着知识的增加而变化。在读书之前,母亲能毫无怨言地全盘接受外婆为她做出的人生规划,读的书多了,就有了不同的意见。

母亲认为,虽然娘家的村子暂时比外面安稳,但社会发展的趋势,这里必将会是被遗弃的地方,交通不便就是最大的硬伤。

所以,母亲年龄越大,就越是向往山外的世界。

初中毕业后,母亲在公社的篾厂上班。那时候,我父亲刚好也在篾厂当会计,两人都算是年少有为的青年才俊,没多久就对上了眼。

很多年后,母亲也老实说,之所以嫁给我父亲,既是看上了父亲有文化有技能之故,也有他是“外面的人”的原因。

父亲当时家里条件并不好,爷爷过世的早,奶奶拉扯五个孩子长大。我父亲是家里的老大,自然得肩负起养大弟弟妹妹的重任。

幸好也是无师自通,读了三年初小,然后借了别人一些书读,又跟着老人学会了记账,后来便进了篾厂当会计。

因为外婆早就有话在先,母亲的爱情,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只能暗地里进行。但世上焉有不透风的墙?大概一年后,外婆还是知道了这个事。

84年,我光脚走8里山路请外公踩筒车,被外婆吼一顿,外公追来了 - 天天要闻

虽然外婆是个女人,却是家里的当家人。我外公是有名的好好先生,开着一个代销点,对谁都不得罪。虽然也认同妻子对女儿婚事的安排,但女儿自己有打算,他这个做父亲的也不愿强加干涉。

于是,外公不闻不问,外婆的一口否决就成了母亲婚事最大的阻碍了。

外婆给我母亲下了最后通牒:有娘家就没有你那个对象,老老实实回家招郎。你要是铁了心要嫁出去,那也行,从今以后我们就一刀两断。

母亲也是硬骨头,悄悄和我父亲商量了一阵,真的就做出了自认为对的选择:不要娘家一丝一毫陪嫁,也没有三媒六聘,两个人去悄悄公社登记领了证,结为了正式夫妻。

外婆原本以为,自己的话都说的那么绝情,女儿多少也得退让一下,至少也得等自己消了气再提这事。可谁料到她就那么铁了心,硬要嫁给我父亲这个穷小子?

要知道,当时我们家可真的是家徒四壁不说,除二叔参军不需要照料之外,还有两个姑姑一个叔叔没有成家,眼睁睁看着我父亲这个大哥呢。

虽然在自己的婚事上,母亲确实扬眉吐气,但婚后也确实吃了不少苦头。先后送两个小姑子出嫁,多少也得准备点嫁妆,还有只比我大了十岁的四叔在读书。

84年,我光脚走8里山路请外公踩筒车,被外婆吼一顿,外公追来了 - 天天要闻

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地方,就是婚后父亲一直觉得自己亏欠太多,对她总都是百般容忍。可以说,在我家的风格,母亲完美继承了外婆的强势。

我出生时,父亲也曾去外婆家放鞭炮报过喜。别人都说生米煮成了熟饭,如今孩子都生了,也算是水过三丘,该放下的恩怨就能放下了,

但外婆不。父亲在门口点上鞭炮刚响起,她就从后门出去找邻居聊天去了。

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做外婆的人,多少也得给女儿准备点坐月子的东西,抓一只母鸡,附带十几二十个鸡蛋

再不济,多少也得给刚出生的孩子“带点粮”,也就是一两升大米。

外婆去了别人家,父亲也是束手无策,只能垂头丧气出门回家。

老好人外公也没露脸,悄悄进了山,沿着山脊走了两三里地,赶在我父亲前头拦住他,塞了二十块钱在他口袋里,嘴里也是叹着气说:

的别怪你岳母,你老婆当时做得过火,她们母女都是那个脾气,你想要当好丈夫,就得先当好忍气吞声女婿。这点钱你拿去买点东西坐月子,最好别和你妻子说是娘家给的。

父亲拿着手里的钱,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外公却不和他多说,又进了山偷偷回去了,唯恐被外婆发现。

84年,我光脚走8里山路请外公踩筒车,被外婆吼一顿,外公追来了 - 天天要闻

就那样,从我出生到三岁,母亲从来没有带我回过娘家。每年正月初二拜年,也只打发我父亲一个人去走一趟,还交代他把东西交到我外公手里就走人,千万别落座,坐下就会被我外婆克一顿。

我渐渐长大,两个姨妈也陆续成家。

二姨性子软,接受了外婆给她的安排留在了家里招郎,姨父就是本村的,一个老实的男人。

小姨也嫁到了外村,离我们家也就三四里地,倒是和我母亲走得很勤密。

也就是这时候,我才得以跟着小姨去了几次外婆家。外婆见到我也算和蔼,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歧视。我和二姨的儿子、小姨的女儿,吃的零食都是一样,回家时打发的零花钱也是一样多。

但我还是不怎么喜欢外婆家,除非母亲催促,有着小姨领着,我一个人绝对不会去。

一转眼,我也五六岁了,当时的农村孩子,7岁才开始上学,也没有什么幼儿园,直接就是上一年级。在启蒙之前,那可是满世界地乱跑,完全就是散养状态。

那时候,家里的条件原本开始有点好转,但四叔读书很不错,父亲和母亲商量,只要他读得进就送。

于是,四叔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竟然去县里读高中去了,而我家刚有点起色的条件又拖了后腿。

84年,我光脚走8里山路请外公踩筒车,被外婆吼一顿,外公追来了 - 天天要闻

84年双抢,我们当地遭遇大旱,全乡除了沿河的几个村能有点水之外,其他村几乎连晚稻都无法插下去。而我们村就在大河边,有个水龙泵日夜不停从河里抽水上岸。

可架不住抽水的多了,我们村的水龙泵也没水上了。为了抢在大暑前把晚稻插下去,乡亲们各种办法都想了,最后从队屋楼上把那个老古董筒车也搬了出来。

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筒车是什么。

其实就是一个大的木架子圆盘,圆周上帮上一圈竹筒,架在水沟里,两个人在上面踩着筒车不停地转,竹筒就能把水沟里的水舀起来倒到地势高的地方。

虽然有了筒车,可当时已经包产到户。于是,谁家用水就得去两个劳力踩筒车,还要安排人一路把水沿着水渠护送到自己水田里。

如果小叔没有去读书的话,他就能和父亲搭档踩筒车,如今他不在家,母亲刚好怀上了,全靠父亲一个人显然是力所不逮。

两个姑妈家里也是自顾不暇,眼见得别人家的田都灌上了水,马上就轮到我家了,却只有父亲一个人,显然是做不到的。

这时候,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吧,母亲甚至不顾父亲劝阻,也要挺着大肚子顶上去。

最后还是奶奶在一旁嘀咕了一句:你这么大肚子怎么踩筒车?要不就我这把老骨头上吧。

84年,我光脚走8里山路请外公踩筒车,被外婆吼一顿,外公追来了 - 天天要闻

见奶奶要去踩筒车,母亲就急了,生怕被别人说自己虐待婆婆。就一边拦着奶奶,一边让我去找外公。嘴里还不忘交代我:尽量别让你外婆看到。

因为家里穷,我的凉鞋也是捡着四叔穿过的旧鞋,很不合脚,反正平时也基本是光脚板打天下,得了母亲的命令,拔腿就朝外婆家跑。

幸好那几年,那条山路也做了一些平整,毕竟也开始有了自行车,还有一些两个轮子的人力车拉货,我光着脚也不是那么特别难走。

但到底还是个五六岁的孩子,脚板皮算是娇嫩吧,还是磨了好几个口子。

总算到了外婆家,我在门口转悠了几下,瞧着外公坐在当代销店的房里,外婆却不见人影,我就蹑手蹑脚进了屋。

正在打瞌睡的外公,被我一声外公给叫醒,睁开眼一看是我,眼睛马上就朝门外看,心里想着,小女儿是不是在后面。

我赶紧拦着他说:小姨没来,我是一个人来的,妈妈说请你去帮我家踩筒车。

外公听得满头雾水,一边从一个装糖果的玻璃亮缸里拿了两颗糖塞给我,一边还得问我到底是怎么回事。

84年,我光脚走8里山路请外公踩筒车,被外婆吼一顿,外公追来了 - 天天要闻

问了好久,连问带猜才算勉强搞清楚我的来意,外公就站在门口喊了一句“大民(我大姨招的上门女婿),你去帮一下大姐”。

可没有听到大姨夫的回答,却迎来了外婆的声音:搞么子,他进山去了。帮他大姐,哪来的大姐?

外公马上就不吭声了,还示意我别说话。

可外婆还是从邻居家走了回来,一眼就看到了我,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外婆走进屋,拉着我问了几句,我那幺小也不懂得瞒,也就一五一十把来意全说了出来。

想不到,原本和我轻声细语的外婆马上就大吼起来:不是说没有娘家的么,怎么想到找娘家帮忙呢?

我原本就对外婆没有多少好感,被她这一吼就吓坏了,低头就从她腋下钻了过来,像只老鼠一般直接出门往家跑,也不管外公在后面喊,还夹杂着外婆喊我的名字。

心里只想着,尽快离外婆远一点。

我跑得很快,但毕竟还是个六岁的孩子,还是光着脚丫在跑,跑了不到一里地就跑不动了。只听得外公在后面追着我喊,我一听又顾不得歇气,立即撒开脚丫继续跑。

84年,我光脚走8里山路请外公踩筒车,被外婆吼一顿,外公追来了 - 天天要闻

就那么跑了一两里路吧,实在是没有力气跑了,这才一屁股坐在路旁的稻草上直喘气。

外公也是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看到坐在路旁的我也是哭笑不得。又看到我光溜溜的脚板破了好几道口子在流血,嘴里就直说“造孽啊”,弯腰把我抱起来背在背上,一路还得说些好听的安慰我,总算把我送到了家。

我印象中,这是外公第一次来我家,母亲不可思议地看着背着我的外公,脸上顿时就双泪长流。

还没来得及坐下,姨父也到了,气喘吁吁地对我母亲说:是妈让我来的。

那一天,外公就在家里照顾我们母子,还劈了一角落的柴,二姨夫陪我父亲去踩了一个下午的筒车,总算把晚稻插下了田。

有了这次出手相助,母亲和外婆的关系也很快缓和起来。

那年的中秋节,是外婆的60大寿,母亲终于带着我们全家去给外婆拜寿。后来妹妹出生,外婆也第一次来了我家。

后来一些年,四叔考上了中专分配了工作,对我父亲和母亲非常尊敬。

84年,我光脚走8里山路请外公踩筒车,被外婆吼一顿,外公追来了 - 天天要闻

再加上父母也是聪明人,渐渐摸到了一些赚钱的门道,我们家的条件也逐渐好了起来。

再后来,我和妹妹长大了,也先后考上了大学,都在城里安了家。

在我们村里,父母就是被人羡慕的老人了,都说他们有三个孩子,也就是我和妹妹之外,还有我四叔像晚辈一样孝敬他们。

一些年后,外公和外婆先后去世。时至今日,外婆所在的村子,已经整体搬迁到了我们河对岸,二姨家也住进了拆迁楼。

而外婆当时心心念念想要留着母亲在娘家守护的“家”,已经彻底荒芜。整个村子没有了住户,只有那些废弃了的老屋,以及安葬在各个山头的老人。

每年的清明,也只有那个时候,我们才会去那里看一看。

我一直佩服母亲的倔强,能在那个年代,为了自己的爱情,也为了自己将来的人生,竟然不惜和外婆反目。

当然,我也一直相信,母亲和外婆的不和,其实只是亲人之间更高的要求所致,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吧。

84年,我光脚走8里山路请外公踩筒车,被外婆吼一顿,外公追来了 - 天天要闻

如果当时的她们,彼此能更多一些体谅,或许就不至于有那么多年的亲情疏远了……

故事分类资讯推荐

民间故事(瞎子摸骨) - 天天要闻

民间故事(瞎子摸骨)

陈干看着手里的玉佩叹了口气,这是他当初送给未婚妻林可儿的定亲信物,陈家败落后,林家嫌弃他穷,退了婚事,这玉佩也送还了回来,他一直没舍得典当,如今家里就剩这么一个值钱的物件,他打算典卖了作为赶考的路费。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 - 天天要闻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1.母亲走的那天,天空灰蒙蒙的,像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纱布,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我跪在灵堂前,泪水模糊了视线,耳边回荡着亲戚们断断续续的哭声,心里却空荡荡的,像被人掏空了一般。母亲走得很突然,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车,说道,我们去宾馆。 - 天天要闻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车,说道,我们去宾馆。

张鸿蓄着一头乌黑的短发,眼神中带着些许郁郁寡欢,他站在这座繁华都市的边缘,独自望着远方林立的高楼。每一天,他就像无数城市里的普通职员一样,重复着简单枯燥的工作内容。这一天也不例外,他按时走进了那间已经有些陈旧的写字楼,坐进自己格子间的角落。“张鸿,这份文件你检查过了吗?
父亲去世,大伯带全家要钱,我拗不过去厨房拿钱,大伯慌忙离开 - 天天要闻

父亲去世,大伯带全家要钱,我拗不过去厨房拿钱,大伯慌忙离开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故事来源于生活,进行润色、编辑处理,请理性阅读。父亲去世的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震得我们家四壁生寒。我站在客厅的窗前,看着窗外的雨丝,心里一片凄凉。突然,门铃响起,我打开门,只见大伯一家站在门外,脸上带着勉强的笑容。
公公住院,妻子请假医院陪床,提前回家,却看到丈夫慌张去倒垃圾 - 天天要闻

公公住院,妻子请假医院陪床,提前回家,却看到丈夫慌张去倒垃圾

医院外的疑云:当陪伴与疑惑交织在一个普通的周末,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客厅的地板上,本应是温馨宁静的午后,但对于小芸来说,却是一场情感的风暴即将来临的预兆。小芸的公公因为一场突发的疾病住进了医院,作为孝顺的儿媳,她毫不犹豫地请了长假,每日在医院里悉心照料。
78年我去当兵,给女同桌写信两年没回信,退伍后去找她才发现真相 - 天天要闻

78年我去当兵,给女同桌写信两年没回信,退伍后去找她才发现真相

头条改版后新增广告解锁,广告开始5秒后用您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1978年的秋季我刚进入高中就读,一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满园漂亮的秋海棠,青红相间,煞是好看,正当我四处张望时,一个清秀的女孩从我身边走过,微风吹拂着她的
刚做完流产手术,婆婆做了辣子鸡和水煮鱼,父母连夜赶来接我回家 - 天天要闻

刚做完流产手术,婆婆做了辣子鸡和水煮鱼,父母连夜赶来接我回家

小雨靠在出租车的后座上,脸色苍白,疲惫不堪。一年前,她和小李满心欢喜地步入婚姻的殿堂,两个人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谁知这一年,幸福的生活却出现了意外的波折。小雨患上了妊娠相关的并发症,医生告诉她必须尽快手术,以免对生命造成威胁。术后,她需要好好休养,心和身体都需要时间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