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妹妹每次回娘家,都会直奔二哥他们家。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我家虽然不是那种宅院大家庭,但关系网错综复杂,亲戚朋友一大堆,过年过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门庭若市。然而,不知从哪儿开始,这种热闹似乎和我们越行越远了。
要说起来,这中间的曲折啊,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任凭这世上多少口舌灵活的人,也不见得能把这故事讲得明白透彻,只能试着说得俗气一点,让大家容易懂些。
背景得先交代一下:我家除了我和妹妹,还有两个哥。老大家继承了我父母的家业,做得风生水起;二哥呢,人称“二哥好”,平易近人,常帮街坊邻居;至于老三,那就是我的小妹,我们俩感情特别好。我是排行老二,人家常说老二贤,真不是吹的,起码我对妹妹是,哈哈。
故事就发生在上个月,大冷天的,妹妹从远方坐飞机回来,我俩就计划去看看老家,也顺道看看二哥他们。大哥家嘛,人多事杂的,一到节假日那边就跟菜市场似的,谁进谁出的也不知道。反正我觉得,还是二哥家温暖些。
结果呢,大嫂得到风声了,说是听街坊说的,说我俩只往二哥家跑,从来不去她们家。哎,这一下子,可就瞪出火花来了。大嫂对我这个劲爆消息是相当不满,她接着就对我娘说:“你看看,这是什么意思嘛?他们是不是全家都在孤立我们啊?”
我娘一听这话,可就急了。她赶紧给我打了个电话,嗓音都颤抖:“你们,怎么就不来你大哥家坐坐呢?大嫂她,她伤心了。”
我哪能听出我娘的语气不对劲嘛,但是这事我感觉冤枉啊。我就给妹妹说了一下,妹妹也觉得莫名其妙。说实话,大嫂的那些话,我真是只能冷笑了。这事得分明白点,不能让误会越闹越大。
于是我和妹妹来了大哥家,哎,进门那个气氛,得说是静得出奇。大嫂坐在那里,脸上的笑容比冬天的太阳还勉强。我们也不迟疑,我就开门见山了:“大嫂,你这是怎么了?你这么想是不是哪里误会我们了?”
大嫂便说:“你们啊,每次回娘家不是往二哥家就是妹妹的家,咱家成什么了?难道我们这不热闹,不好玩吗?”
我心想,大嫂真是会曲解人心思。但我还是耐心解释:“大嫂,你误会了,我们每次回家,顺路去二哥那边,等于是串门儿。况且,你们家那么多人来来去去的,哥也忙,我们觉得过去也帮不上忙。”
妹妹也赶紧补充:“是啊,大哥每次看上去都那么忙,咱们去了怕打扰到你们。”
谁知大嫂听我们这么一说,突然表情缓和了点,她思索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笑出来:“哎呀,我这人就是直,想什么说什么,你们别往心里去。既然这么说了,那就算了,大家都是一家人。”
气氛渐渐和缓,我突然间也笑了起来:“大嫂,你一个人操那么多心,以后有事儿可得和我们说,别让误会变成隔阂了。”
那次之后,妹妹她哼着小曲儿跟我说:“这次算是没白来,至少解释清楚了。”
我点头:“是啊,就像疙瘩一样,不解开,心里老是憋着个结儿。”
大嫂那边情绪也逐渐缓和,我们一家人的关系似乎因为这次坦诚的交流,又多了一些理解和宽容。我们又恢复了往来,不再有了隔阂,至少在这件事上,我们不再彼此猜疑。
而每逢节日,我们都会轮流去彼此家中,那份家的温暖,让我们重新确信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回想起来,那一丝的误会,也变成了促进我们亲情沟通的契机。
回头看,这故事算不上多曲折,但它让我们懂得了沟通的重要。有时候,一个眼神、一句话,都能引发一场风波;反之,一顿真诚的交流,又能消除无数的疙瘩。
所以呐,遇事儿多换个角度想想,说说心里话,没准儿很多事就能迎刃而解了。毕竟啊,世上没有解不开的结,只有不愿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