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云南大理府城的南边十余里处,有一座屹立在巨石之上的观音阁,巨石下面镌刻着一名老妇人,从远处看仿佛是老妇用肩扛起巨石,当地人称此为“妇负石”。
相传昔年有敌军准备偷袭大理,进入边境时,看到一位老妇人扛着巨石行走。敌军相顾惊愕,老妇人告知他们:这里的百姓都是虎背熊腰,力大无穷的人。老妇我体弱多病,不堪负重,你们不要嘲笑我无能。
敌军闻言再不敢前进,当即遁逃而去。老妇人把巨石放在地上,亦不知所踪。后人认为她是观世音的化身,就在巨石上建起观音阁,香火不辍,颇有灵验。
数百年后,到了清代咸丰年间,回民杜文秀在云南起兵抗清,占领大理十余年。由于信仰不同,那时大理境内的寺庙道观几乎都毁于战火或人祸,独有观音阁安然无恙。
同治十一年冬,云南巡抚岑毓英围攻大理,此人手段老辣,善于收买、诱降、离间义军将领。杜文秀力不能支,思谋以诈降来保全部下性命,即便事有不成,也可以乘机逃走。
城破之前十余日,人见城中有旋风扶摇直上,携尘裹土,如同浓烟一般。旋风上升到半空中,忽然一分为二,分别绕城而行,到城南观音阁一带汇聚,随即消散不见。
彼时,岑毓英的大营就设立在观音阁附近。当天夜里,岑毓英梦里见到有童子送他一卷画册,说是奉大士之命,以此示警。画册共有二十八页,各画二十八个人像,面目怪异。
次日,有部下来报说,杜文秀从城里前来乞降,连同随从共有二十八人。岑毓英顿悟梦中之事,命人将他们全部处死,起义失败,大理亦从此平定。
云南姚州(姚安县)龙华山上有活佛寺,建于唐朝初年,规模宏大,寺院中僧人多达数百人。某年,寺庙中来了位行脚僧,自称是从大理鸡足山而来,衣衫破旧,面目黝黑,说话颠三倒四。主持和尚见他可怜,便留他在后厨烧火。
几年后的某个除夕,行脚僧忽然辞行回归故里,请求寺院找个脚夫替他挑衣服行李。主持和尚闻言劝告说:今天正是除夕,人们都在家中欢聚过年,哪有人愿意外出干活。况且鸡足山距离这儿千余里,岂能于一天之间往返?不如暂且留下,等到过完年再走。
行脚僧却执意请求脚夫,主持和尚被他闹得不耐烦,指着前殿四大天王塑像,开玩笑地说:现在只有四天王闲坐无事,任你挑选一位去挑行李吧!行脚僧没当是玩笑话,乐得手舞足蹈。
次日正月初一,负责打扫的僧人慌张地跑来说,前殿四天王少了一位。主持和尚大吃一惊,让人寻找行脚僧,却已不见踪影。当天庙中僧人如丧考妣,毫无节日的欢乐气氛。到了晚上,附近村民传言说,十余里外的普关山上有尊孤零零的天王像。
主持和尚派人前去查看,果然是庙中丢失的那尊。因而就地化缘建庙,名曰“天王寺”。
编辑资料:清 俞樾《右台仙馆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