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一手推着电动车,一手去掀挂在门上的帘子,着急把车推进屋里,好赶快去做晚饭。
冷不丁地,却被屋里伸出的一只大手,一把推倒在地。
电动车倒在了一边,秋菊摔在了另一边。虽然身上没摔多疼,秋菊的心里却疼得很。
因为,这只从屋里伸出来的手,不是别人的,正是她的老公袁玉良的。而此时的袁玉良已经走了出来,满脸的怒气,嘴里还骂骂咧咧的。
生病的老岳父
前不久老岳父病倒了,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影响了自理能力。岳母是十几年前去世的,之后岳父一直独居,这下日常生活就成了问题,需要人照顾了。
岳父有六个子女,三个儿子,怎么算,袁玉良都没想到养老会落到自家身上。
可自从岳父病倒后,秋菊就一天三遍地往娘家跑,做饭、洗衣、收拾家,忙完再回来做饭,完全把重心放在了岳父家。
农闲时也就算了,袁玉良把怨言放在心里;可农忙时,秋菊还是提前就骑车赶过去做饭,耽误了干活不说,等他天黑了回家,发现秋菊还没有回来,一口现成的饭都没有。
袁玉良从不做饭,更何况此刻的他怒气满满。
怎么那么多子女,非要他家照顾。这不都是儿子的事吗,秋菊已经是嫁出去的女儿了,有病回去看看就行了,怎么能天天如此,还养儿子干什么?
袁玉良有自己的认为。当年他的父母生病卧床,一直到临终,他都没有让几个姐姐和妹妹来照顾,都是秋菊做饭、洗衣、喂药的。他还有一个在城里工作的弟弟,因为工作原因,也没有回来照顾,只是回来看望了几次。
怎么到了岳父这边就要女儿去照顾了呢?
他越想越生气,看着匆匆赶回来的秋菊,正要进门,就一把推倒了她的电动车。
无奈的秋菊
父亲病了,三个弟弟都在外面打工,大弟媳和二弟媳也在外面,只有三弟媳在家。媳妇照顾公公多有不便,但女儿就不一样。
况且三弟媳又嘴多,妯娌都不在家,让她一个人去照顾,肯定会说一箩筐不满的话。到时候就不是她去照顾老人,而是去给老人添堵了。
秋菊是老大,有一个妹妹远嫁,来往不方便。另外一个妹妹刚有了一个孙子,实在走不开。
秋菊也是没办法,几个侄子还没有成家,现在农村结婚能褪家长一层皮,这个时候把弟弟们都叫回来照顾老人,显然不现实。
但秋菊更怕袁玉良不满。
她每天早早地起床,做好早饭,才匆匆赶到娘家照顾父亲。给父亲喂过药再匆匆赶回来干活,袁玉良一声不吭,脸色阴沉得要拧出水来。
快中午时,秋菊会小心地跟袁玉良商量,问他是回家吃饭还是和她一起去父亲那里吃饭,大多数袁玉良会选择跟秋菊去岳父家吃饭,这样秋菊就不用做两锅饭了。
有时,袁玉良心情不好,就会大声吼秋菊:“累得要死,还要跑几里地去吃饭,不去。”这时的秋菊没有办法,只能先回家给袁玉良做好饭,再出发去几里地外的娘家。
累,当然是累,但秋菊更怕这样的日子袁玉良都不允许她去维持了。
谁的老年生活不想相对舒适点
要说农忙时,老人为什么不能去秋菊家居住,这样秋菊就不用一天三趟地奔波了。其实父亲来过家里住过几天,那时收麦子,家里实在忙得厉害,天气又热,秋菊也年龄不小了,又有高血压,万一累倒了,这老人、家里、地里可怎么办?
袁玉良不是良心发现,而是权衡利弊之后把岳父接了过来。
老人开始不愿意来,但看到女儿这么忙,也就妥协了。
老人之所以不愿意来,是知道袁玉良的脾性,还有自己明明有儿子,却要去女儿家住,不合常理。
岳父搬来后,不到两天,袁玉良就开始烦了。一天到晚地唠叨为什么其他人不管,就赖着他们一家,大不了几个儿女轮着也不能一直让他管啊,生的儿子是干什么的,女儿又不分父母的钱和地……
如此唠叨,在老人看来无疑就是撵他走。
事实上,袁玉良一点都没有照顾过岳父。但他的思想是秋菊照顾了就等于是他照顾了,就像他自己的父母一样,当年都是秋菊照顾的,他却承担了名声。
从此岳父再没有说来的话,秋菊只能两头跑了。
秋菊的三弟媳哪怕只给老人做一顿饭,饭都是硬的,不好吃也不能说,你都躺在床上了还要求这么高,难听话当面说到脸上;铺一次床,床都没有妥当过,不是这折起来了,就是那边有硬东西。
老人还能活几年,看着父亲泪水涟涟的诉说,秋菊还能说什么。人一辈子了,谁不愿意老了找个相对舒适点的环境生活?
一边是需要自己照顾的父亲,一边是满腹怨言的丈夫,秋菊只能小心翼翼地应对。难道她照顾自己的父亲有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