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
今天的主人公我们叫他三爷爷。
三爷爷年轻的时候,人高马大的,浑身的力气,两膀子一晃,能扛起二百斤的麻袋包。
不过三爷爷的命不怎么好,十几岁上就没了爹娘。仗着有把子力气,东家帮个忙,西家打个短,就为了挣口饭吃。
后来,挣口吃的也难了。就跟村里几个年轻的后生一起去参了军。别人都说参军苦,但是三爷爷不觉得苦,因为天天都能吃饱饭,那就是好日子。
一起去的一个隔壁村的一个后生,跟他关系很好。那个人比三爷爷大,很照顾三爷爷,俩人也能聊得来。
那个人成亲早,走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俩姑娘了,媳妇儿肚子里又怀着一个。家里还有爹娘,但是都岁数大了。
三爷爷说,你真有福气,有爹有妈还有老婆孩子,我啥也没有,光棍儿一根。
三爷爷饭量大,那个人经常会把自己的饭匀出来一些给三爷爷吃。总说,你别嫌弃哈,我这吃不了呢!三爷爷就憨憨的笑,咱兄弟之间说什么嫌弃不嫌弃的。
后来,在战场上,那个后生为了救三爷爷,牺牲了,走的时候攥着三爷爷的手说,我不后悔有你这个兄弟,只是哥哥要走了,一家老小,以后还拜托你多看顾着点儿。
三爷爷自己也瞎了一只眼。后来,战争结束了,三爷爷回了家乡。去了隔壁村找到了那个人的家,给他父母磕了头,说,以后我就是您儿子,我给您二老养老送终。
他怕住家里不方便,就在院门口搭了个窝棚,住在里边。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先把水缸挑满。然后去山上干活,吃饭也不在一起吃,盛了端去窝棚里吃。
开始的时候,村里很多闲话。说什么的都有。
都不是什么好听的话。一晃三年过去了,因为三爷爷的能干,家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他除了给家里干活,村子里其他人家但凡有需要帮助的,三爷爷都会去搭把手。日子久了,大家都挺感谢他的。因为他有见识,有能力,大家也信服他,到后来,不管村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邻里纠纷闹矛盾啥的,都会找三爷爷去帮个忙,评个理。
三爷爷在那个家待了三年,有一天,老爷子跟老太太就找了他,说,三儿呀,一晃你来家里三年了,洪生不在了,这三年你忙里忙外为这个家奔波,大爷大妈有个想法,跟你说说。你要是不嫌弃,就跟你嫂子结为夫妻吧!以后咱就是一家人了,好好过日子。三爷爷听了,说,不,我是一个残废,我配不上嫂子。三奶奶隔着门说了一句,我看人只看心,我不在乎一只眼两只眼。
就这样,三爷爷跟三奶奶就结成了夫妻。那时候,家里俩女孩都大了,十多岁了,老幺还小,才几岁。
有一天三爷爷干完活回来,无意间听见老爷子跟老太太唠嗑,说,三儿如今也算成了家了,怕是不出一两年,就会有自己的孩子了,也不知道到时候还能不能待咱家老幺像现在这么好了。
三爷爷没说啥,过了几天,趁着活少,去了一趟镇上医院。有一天,三奶奶给他收拾衣服,发现了三爷爷结扎的单子。就这样,三爷爷为了让两位老人放心,放弃了给自己留个后的机会。
后来,老头老太太都活到了九十多才走,临了抓着三爷爷的手说,三儿呀,亲儿子也不过就这样了,我们这一辈子有依有靠活到老,我们知足啦!
三爷爷对他们活着尽孝,走了也给他们风风光光的办了后事。家里的孩子,三爷爷都视如己出,男孩女孩都供着读书,读到哪供到哪。家里有好吃的,必须等三个孩子都齐了在一起吃。
大女儿二女儿虽然跟三爷爷不是特别亲,但是非常敬重三爷爷。小儿子,一早就改了口叫爸了,三爷爷也惯着他,相处的非常好。
时光荏苒,一晃,三个孩子都长大成人了,两个女儿嫁了人,三爷爷忙前忙后的给置办嫁妆,送女儿们出嫁。婚后也生活的辛福美满,有了孩子回来了都叫姥爷。三爷爷乐得眯了一只眼。
小儿子很皮,读书不行,但是干活是把好手,后来就在家里务农了。
三爷爷给挑了一个十里八村响当当的好姑娘成了亲。媳妇儿拿的住小儿子,日子过得特别红火。家里买了车,建了养鸡场,还有蔬菜大棚。三爷爷跟着忙前忙后的,小儿子跟媳妇儿不让三爷爷干活,老伴儿也不让他干活。
后来媳妇儿生了孙子,三爷爷就帮着哄孙子。一家人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七十八岁这一年夏天,三爷爷吃过饭,去院门口的大树下乘凉,靠着大树坐着,很晚了也没回家,小儿子出去喊,结果发现三爷爷已经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