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刺史拜访古寺,遇到了一位高僧,对方竟活了二百九十岁

2022年06月30日14:02:14 故事 1816

唐元和年间,武陵郡开元寺有一个和尚叫惠照 ,他身体瘦弱,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却有一个能力,他看人的运道兴衰无一不中。他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交游,只是一个人闭关坐禅,身边也不要童子服侍。

有一天,他到街上化缘的时候,被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看到了,老头儿悄悄地对其他人说道:“惠照大师在开元寺已经住了六十多年了,但他的容貌还和六十年一模一样,也不知道他到底多少岁了。”

民间故事:刺史拜访古寺,遇到了一位高僧,对方竟活了二百九十岁 - 天天要闻

后来有一个官员叫陈广,他通过明经科考上了进士,在武陵为官。此人好佛学,一天来到开元寺上香,奇怪的是,他一来到寺中,就要求和所有的僧人见个面。知客僧不知道他这样做的原因,只好请他与寺里所有的僧人一一见了面。陈广看到僧人们,不悲不喜,只是行了一个礼。

待他来到惠岸的禅房,古井无波的惠岸,一看到陈广就又悲又喜,老泪纵横:“陈施主,你来迟了!”

陈广愕然,自己从来没见过这个和尚,他怎么这么说?他对惠照大师说道:“本官与大师素昧平生,为何说我来迟了呢?”

惠照大师叹了一口气,说道:”此事一言难尽,非一时可以言明,改日与大人找一个静室细细说来。“陈广虽然很好奇,但还是同意了。

没过几日,陈广找了一个借口,又来到了开元寺,找上了惠照大师。二人在禅房里坐定,惠照大师开口讲起了一个故事:

“老纳本姓刘,彭城人,乃南朝宋孝文帝之玄孙。曾祖是鄱阳王刘休业,祖父刘士弘,这些在史书中有记载。先人擅长文学,被齐朝竟陵王萧子良所知,竟陵王招纳博学之士,先人应召,在齐梁两朝做官,为会稽县令。

民间故事:刺史拜访古寺,遇到了一位高僧,对方竟活了二百九十岁 - 天天要闻

老纳生于梁朝普通七年五月,三十岁那年在陈地为官,到了宣帝时,由于官职低下,不为人知,与吴兴沈彦文乃莫逆之交。后来,长沙王萧叔坚与始兴王萧叔陵都广聚宾客,仗着自己的权势,为所欲为。我与彦文俱在长沙王门下。

后来叔陵王被杀,我与沈彦文害怕长沙王也受到处罚,祸及自己,就一起离开了长沙王门下,隐居于山林之中。食橡栗,穿短褐为生。有一天,有一个老和尚来到我们的住处,看了看我,给了我一丸丹药,说道:“你骨相精奇,可得长生。”

沈彦文也请老和尚赐药,老和尚说道:“你没有刘施主的命数,虽然我可以给你丹药,但于事无补。”

说罢老和尚就离开了,临别之际,老和尚对我说:“红尘皆是名利场,身陷其中,与长生不利,你可入我佛门。”我听了他的话,后来与沈彦文在山林中隐居了十五年后,一起出山来到了建业,此时的陈朝已经灭亡,那巍峨的宫室都化为废墟,楼台城墙都不复存在,南朝四百八十寺,十室九空,南朝的衣冠风俗,更是看不到了。我们遇到了一个陈朝的遗老,他捧着衣袍哭着说:“陈后主骄奢淫逸,被隋朝所灭,可悲可叹!”我也痛哭流涕,不能自已。后来问到了陈后主及陈朝的王族,才知道他们都被迁入了长安,就与沈彦文一起,靠着行乞来到了关中

我二人皆是长沙王旧臣,受过长沙王的恩惠,听说他们一家迁到了瓜州,就前往拜见,长沙王的世子从小长于温柔乡,锦衣玉食,哪怕被流放,也不事生产,此时正与沈妃一起饮酒,我与沈彦文拜在长沙王世子面前,长沙王世子看到我二人,也是悲痛不已,他流着泪站了起来,对我们说道:“一朝家国沦丧,骨肉分离,难道是天意吗?”我从此就留在了瓜州,几年后,长沙王世子去世,又过了几年,沈彦文也离开了人世。我想起了老和尚的话,削发为僧,在会稽山的寺庙出了家,二十年之后,已经是百岁老人了。虽然容貌憔悴,身体瘦弱,但体力并未衰减,还可以日行百里。

民间故事:刺史拜访古寺,遇到了一位高僧,对方竟活了二百九十岁 - 天天要闻

后来与一个僧人一起来到长安,此时已经是大唐武德六年,我来到长安之后,或在东西二京的佛寺挂单,或者来到江南游历,甚至还到过蜀中。至今已经二百九十年矣,虽然风吹日晒,寒暑侵袭,也没有得过病。

贞元末年,在这个寺院里,我曾经梦到过一个男子,峨冠博带,仔细一打量,竟是长沙王,我请他坐下叙旧,聊到当年的伤感事,长沙王对我说:“十年之后,本王的六世孙陈广将来此郡为官,大师一定要多多提携。”

我问长沙王:“王上如今身在何乡?”长沙王说:“本王在冥府为官。”长沙王流着泪说:“大师还活着,而我已经传了六世,可悲!”

我梦醒之后,就将大人的名字记录在经卷之上。直到去年,整整十年,我在郡中处处查找以大人的名讳查找,一直杳无音讯,直到昨天在街上化缘,遇到了刺史府上的小吏,从他的品中才知大人上任。昨日看到大人前来,相貌果然和前世的长沙王一模一样。从做那个梦,到如今已经是十一年了,所以才说大人来得晚了。”

说着端详着陈广大人的面貌,老泪纵横,他拿出蒲团上发黄的经卷,上面果然写着陈广的名字。

听到自己的前世今生,竟有如此多的故事,陈广为惠照大师对长沙王的忠心而感动,他郑重地向惠照大师行了一个大礼,说道:“大师你我既然这样有缘,弟子愿削发入大师门下,可否?”

民间故事:刺史拜访古寺,遇到了一位高僧,对方竟活了二百九十岁 - 天天要闻

此时的惠照大师已经平复了心情,他看着往昔的长沙王,如今的陈刺史,百感交集:“天色已晚,大人且回,明日从长记忆。”

陈广大人行了一个礼,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第二天一大早,他又来拜见惠照大师,却发现已经人去楼空,这让陈广兴奋的心情如泼了一盆冷水,究竟是自己说错了什么话,才导致大人不告而别呢?

到了大和年间,此时的陈广历经仕途变幻,已经是巴州刺史,他上任经过蜀道,在那险峻的道路上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原来是惠照大师,对方还是一副瘦弱的样子,但容貌未改,他连忙拉住惠照大师的手,高兴地说:“想不到在这异乡,竟遇到大师,大师,弟子诚心诚意,愿放下这官禄,随大师作物外之游。”

惠照大师哈哈大笑:“事隔多年,初心不改,你可以当我的弟子了。”

当天晚上,他们两个人一起借宿于客栈中,当夜畅谈佛法一直到很晚。第二天一大早,天光未亮,陈广起床,却发现惠照大师又一次不告而别,不知道到了何方。

他后来查了查史书,按惠照大师所说,他出生于梁朝普通七年,至唐元和十年乙末,正好二百九十年,与惠照大师所说正好相符。看来这个惠照大师真的是活了二百九十多岁的老怪物。

故事分类资讯推荐

民间故事(瞎子摸骨) - 天天要闻

民间故事(瞎子摸骨)

陈干看着手里的玉佩叹了口气,这是他当初送给未婚妻林可儿的定亲信物,陈家败落后,林家嫌弃他穷,退了婚事,这玉佩也送还了回来,他一直没舍得典当,如今家里就剩这么一个值钱的物件,他打算典卖了作为赶考的路费。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 - 天天要闻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1.母亲走的那天,天空灰蒙蒙的,像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纱布,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我跪在灵堂前,泪水模糊了视线,耳边回荡着亲戚们断断续续的哭声,心里却空荡荡的,像被人掏空了一般。母亲走得很突然,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车,说道,我们去宾馆。 - 天天要闻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车,说道,我们去宾馆。

张鸿蓄着一头乌黑的短发,眼神中带着些许郁郁寡欢,他站在这座繁华都市的边缘,独自望着远方林立的高楼。每一天,他就像无数城市里的普通职员一样,重复着简单枯燥的工作内容。这一天也不例外,他按时走进了那间已经有些陈旧的写字楼,坐进自己格子间的角落。“张鸿,这份文件你检查过了吗?
父亲去世,大伯带全家要钱,我拗不过去厨房拿钱,大伯慌忙离开 - 天天要闻

父亲去世,大伯带全家要钱,我拗不过去厨房拿钱,大伯慌忙离开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故事来源于生活,进行润色、编辑处理,请理性阅读。父亲去世的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震得我们家四壁生寒。我站在客厅的窗前,看着窗外的雨丝,心里一片凄凉。突然,门铃响起,我打开门,只见大伯一家站在门外,脸上带着勉强的笑容。
公公住院,妻子请假医院陪床,提前回家,却看到丈夫慌张去倒垃圾 - 天天要闻

公公住院,妻子请假医院陪床,提前回家,却看到丈夫慌张去倒垃圾

医院外的疑云:当陪伴与疑惑交织在一个普通的周末,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客厅的地板上,本应是温馨宁静的午后,但对于小芸来说,却是一场情感的风暴即将来临的预兆。小芸的公公因为一场突发的疾病住进了医院,作为孝顺的儿媳,她毫不犹豫地请了长假,每日在医院里悉心照料。
78年我去当兵,给女同桌写信两年没回信,退伍后去找她才发现真相 - 天天要闻

78年我去当兵,给女同桌写信两年没回信,退伍后去找她才发现真相

头条改版后新增广告解锁,广告开始5秒后用您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1978年的秋季我刚进入高中就读,一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满园漂亮的秋海棠,青红相间,煞是好看,正当我四处张望时,一个清秀的女孩从我身边走过,微风吹拂着她的
刚做完流产手术,婆婆做了辣子鸡和水煮鱼,父母连夜赶来接我回家 - 天天要闻

刚做完流产手术,婆婆做了辣子鸡和水煮鱼,父母连夜赶来接我回家

小雨靠在出租车的后座上,脸色苍白,疲惫不堪。一年前,她和小李满心欢喜地步入婚姻的殿堂,两个人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谁知这一年,幸福的生活却出现了意外的波折。小雨患上了妊娠相关的并发症,医生告诉她必须尽快手术,以免对生命造成威胁。术后,她需要好好休养,心和身体都需要时间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