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城二三事,县长与黄老爷

2022年06月30日11:13:17 故事 1611

“恭迎县长!”

一声呐喊,调子拉的极长,随后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和敲的震天的锣鼓,十几个扛枪的拥簇着一个带着墨镜的中年男子,一个长衫男子,在百姓的夹道欢迎下进了鹅城

鹅城二三事,县长与黄老爷 - 天天要闻

进了县衙安顿下来,戴眼镜的男子坐在公堂的桌子上,问道:“师爷,今儿该来的都来了吗?”

“县长,方家、刘家、王家都来了,唯独黄家没露面,您看?”

“哼,区区一个小城世家。。。。。”

话未说完,就见门外跑进来一人,见到县长扑通一声跪下,“县长老爷,黄老爷给您备了接风宴,请您赴宴。”

鹅城二三事,县长与黄老爷 - 天天要闻

“起来,皇帝都没了,别弄下跪这一套,叫我县长,别加上老爷。前面带路。”县长说着从公堂桌子上跳下来。

师爷立刻跟上,两人走出公堂,那十几个扛枪的跟在后面。

“县长,这个黄四郎是鹅城产业最多的人,大半个鹅城的人都是他养活的,除了民国的国有钱庄,黄四郎几乎在各个领域都有产业。”两人边走,师爷边给县长说着鹅城的情况。

日头西下,秋天的凉风吹来,带着一些寒意。

几人正走着,突然一声枪响,一个扛枪的应声倒地,县长也是吓得一哆嗦,慌忙蹲了下来,就看见前面路口处,三十几号人拿着长枪向这边开枪。

“快,保护县长。”师爷低声喊了一句,自己一溜烟跑进了街边的小店里,把瑟瑟发抖的县长扔在原地。

鹅城二三事,县长与黄老爷 - 天天要闻

那十几个扛枪的也开始就地还击,可枪法出奇的差,枪响了半天没打到一个人,自己这边却一个一个的倒下,没一会功夫,这十几个扛枪的就剩下一半了。

县长哆哆嗦嗦的趴在地上,喊道:“赶紧的,找人去巡捕房喊人。”

这才有一个人,转身跑走,去巡捕房喊人。

就在这时候,只见路口西侧的大路上,乌泱泱涌来百八十个人,个个拿着长枪,带头的喊道,“保护县长,把这些麻匪统统击毙。”

随即枪声乱了起来,袭击县长的那伙人,眼看不敌,慌乱退去。

“哎呀,县长大人可安好?我黄某来晚了,快,把县长保护起来。”一个穿着一身白色西装的人快步向县长走来。

县长连忙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看着来人身后的百八十号人,迎上前去,“来人可是黄先生?”

“正是黄某,最近城里闹麻匪,我得到消息立刻就赶来了,总算没来晚,还望县长恕罪。”

“黄先生哪里的话,今日多亏了黄先生啊。”

鹅城二三事,县长与黄老爷 - 天天要闻

两人正说着,刚才离去的那人,带着二十巡捕回来了,黄四郎见到巡捕来了,遥遥喊道:“这里没事了,你们先回去吧。”

带头的一人听到黄四郎的声音,立刻停下脚步,说道:“既然黄老爷在,那县长肯定没事,兄弟们回去吧。”说罢,带着众人就要回去。

县长愣在原地,大声的咳嗽了几声,用力极大,险些咳出血来,但巡捕房的人也是当做没听见,径自离去。

“县长不要介怀,这几年民国打仗,开支大,收的税都被上面拿走了,这鹅城大大小小的衙门没有进项,可衙门总得在不是,黄某便尽力资助些,好歹能让兄弟们有个活路。”

县长看着黄四郎,沉默片刻,随即表情突变,由一脸严肃变得开始谄媚,“黄老爷高风亮节,资助鹅城各个衙门,还能自掏腰包组建民团抵御麻匪,实乃鹅城第一人也,还望黄老爷多多关照啊。”

“哎呀,县长客气了,我黄某人还是要多依仗县长。”

两人边说边向酒楼走去,师爷也从街边小店里钻出来跟在后面。

很快到了酒楼,众人都留在外面,师爷、县长、黄四郎进了酒楼,迎头撞见一小厮模样的人走出去,师爷慌忙叫了起来,“这人。。。。这人。。。。”

“这是我的管家,胡八万。”黄四郎说道。

鹅城二三事,县长与黄老爷 - 天天要闻

县长瞪了一眼师爷,跟县长有说有笑的走上楼去,师爷愣在原地,心里说道:‘这人不是刚才在街口打我们的那个吗?’

随即酒楼里的人,见黄四郎来了,纷纷跪下行礼:“黄老爷好。”

“嗯”,黄四郎随口回应着,带着县长走了过去。

县长暗暗叹道:“黄四郎果然是养活了大半个鹅城啊,这些人的一家老小,糊口之事全掌握在黄四郎手里。”

楼上众人落座。

“我先提一杯,一来是给县长接风,二来是为县长压惊。”黄四郎说道。

“黄老爷客气了。”县长积极响应着。

众人推杯换盏,这饭局可谓是主尽宾欢,其乐融融。

酒过三巡,黄四郎说道:“县长年纪轻轻能做到这个位置,想必定然是前途无量啊,正巧我在市里省里有几个朋友,有空可以帮你们引荐一下。”

“那就先谢过黄老爷了,不知道黄老爷对鹅城和周边的民国钱庄有没有兴趣?”

鹅城二三事,县长与黄老爷 - 天天要闻

黄四郎看了看县长,说道:“县长果真是聪明人啊。”

“只要黄老爷有兴趣,我自然鼎力相助,可此事不太好办,钱庄嘛,规定制度太多。”

“县长放心,我已经准备好了,我名下的产业极多,我已经吩咐下面,跟各个钱庄打了招呼,要参股,要积极支持国民政府金融建设嘛,只要这几个钱庄都有我的股,这些钱不都是我的,眼下只差县长担保了。”

“黄老爷睿智,在下佩服。”

几天后,一众鹅城百姓纷纷围住了县衙,众人情绪激动,有的喊着号子,有的坐地嚎啕大哭,挤在县衙里喊着,“请县长老爷为我们做主啊。”

县长见状,忙走出来,大义凌然到,“诸位有事里面说,本县定会为你们做主。”

随即众人涌入公堂,娓娓道来,原来是今日有人去鹅城钱庄取钱,钱庄却说不能取,庄里没钱了,这还了得,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整个鹅城都知道了,众人纷纷涌进钱庄想把毕生积蓄取出来,却被告知就是不能取,双方激烈争吵,最后动起了手,钱庄负责人找来了巡捕,巡捕将几个带头的抓了起来。

鹅城二三事,县长与黄老爷 - 天天要闻

听到这里,县长大致弄明白了,一边应付着百姓,一边让师爷去找黄四郎问问到底怎么了。

很快师爷回来,说道:“县长,情况不妙,黄老爷把附近这个几个民国钱庄的钱都弄走了,一份没剩,说是投资到美国建铁路赚美元了。不过好在,黄老爷做的滴水不漏,都是合法的手段,合法的抵押贷钱,上面查不出什么来,黄老爷的几个空壳商行都抵押在钱庄呢。”

县长听罢,抹了把汗,做的周密便好,随即转身对百姓说道:“乡亲们不要怕,我们民国是将法律的,我已经命令巡捕房,将此事查个清楚,相信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的,大家回去再等等。”

众人听罢,才安稳了一些,但此时一个汉子站起来说道:“县长老爷,我老母亲重病,在医院等着救命呢,还望县长能跟钱庄说一声,让我取钱救命。”
“这恐怕是为难本县了,我理解你的难处,但我们也是按法律办事,为了查清真相,谁都不能取钱,若是大家都取了钱,丢失了重要证据,大家的钱都没了,这个责任你能付的起吗?”

众人一听会关系到自己的钱取不出来,纷纷赞成,劝说到:“先想想别的办法,这个钱不能取,万一因为你取钱,我们大家的钱都没了可如何是好。。。。。。”

汉子瞬间被众人围攻,就像是自己把大家的钱卷走了似的。

就这样众人,被县长劝了回去,纷纷回家等消息。

鹅城二三事,县长与黄老爷 - 天天要闻

就这样时间过去了半个多月,百姓们开始坐不住了,纷纷又来到县衙门口,喊着口号,让县长给他们做主,县长一脸无奈的从后堂出来,将众人让到公堂上来,这次来的人极多,几乎整个县衙都被百姓站满了,人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难处,有做生意需要周转的,有孩子上学需要钱的,有家人生病要治病的,也有老婆生孩子等着用钱,县长听得不耐烦,但仍然克制的解释到:“乡亲们再等等,这个案子很复杂,里面的事情很多,但是我保证,我们一定会尽快查清,还请乡亲们相信我们。”

师爷也补充到:“乡亲们,县长说的对,我们都知道你们很难,手里没钱,但是这个案子确实复杂,短时间内没法查清楚,这都是为了你们的存款着想啊,你们若是急需用钱的,再想想别的办法,把自家闲置的宅子租出去,拿自家的车马去拉拉货,不也是个来钱的路子吗?”

众人停了都震惊不已,这几年连年打仗,自家的田地和宅子,早都已经卖给了黄四郎以求温饱,哪还有什么闲置的宅子,宅子都没了,更何况什么车马??

鹅城二三事,县长与黄老爷 - 天天要闻

说到这,县长和师爷便回到内堂,只留下几个巡捕在现场安抚众人,县长和师爷边走边说到:“听说鹅城新开了一家胡玉楼,那是高仿的大唐盛世,一会去看看?”

“去,当然得去,不过这天还没黑呢,现在去有些早吧。”

“无妨,你今天这话说的很到位,那几条建议也是落到了实处,我们这便去胡玉楼考察一番。”

说罢,二人从后门走出县衙,往城中走去,沿途的百姓还没怎么散去,县长二人压低帽檐挡住脸,快步走去,只听到百姓们再相互攀谈。

“老李你病好点了吗?”

“还是那样,能撑几年算几年吧”

“还是得去医院看一看才好。”

“咋去啊,这钱庄的钱拿不出来,这几年黄老爷给的薪水越来越低,孩子还要上学,父母还得养,前几年黄老爷和前任县长弄的那个什么房子,那个还得还钱,哪还有钱看病啊。”

“哎,也不知道黄老爷什么时候能把城北的那个房子盖起来。”

“。。。。。。。。。”

鹅城二三事,县长与黄老爷 - 天天要闻

当天晚上,鹅城民国钱庄后街。

一人鬼鬼祟祟的四处张望,确认周边没人,才慢慢敲了门口三下,随即门打开,露出一个脑袋,四下张望了一下,赶紧把人拉近屋里。

“老刘,这次要不是看在咱俩的关系上,我是真的不能帮你,都知道现在国民钱庄被查封了,我再私下给你取钱,是要担很大风险的。”

“我明白,王主任,你放心,该有的一份钱都少不了,一会咱们胡玉楼,我安排。”

“。。。。”

片刻后,一个男人抱着一大箱子的银元从后门出去了。

鹅城二三事,县长与黄老爷 - 天天要闻

就这样又过去半个多月,百姓们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消息,说钱庄的事跟黄老爷有关,便纷纷来到黄家宅院外围,嚷着让黄老爷出来做主。

这一次几乎半个鹅城的百姓都去了,声势极为浩大,看众人的架势仿佛要将黄宅推倒一般。

县衙阁楼上,县长和师爷看着满街的人围着黄宅。

师爷说道:“县长,这事咱们不管吗?黄老爷那边不好交代啊。”

“你以为,这些人是怎么知道这事跟黄四郎有关的?”

师爷大惊失色,“难道是您?”

“不错,咱们一进城,黄四郎就给了重重的下马威,咱们来鹅城不过几年也就走了,鹅城百姓与我何干,我是怕死,我把好处给了黄四郎,可黄四郎答应我的事还没办呢,我就是块泥巴,那也是国民政府的泥巴,跟鹅城的烂泥不一样。”

鹅城二三事,县长与黄老爷 - 天天要闻

眼见,围着黄宅的百姓越发激动,甚至跟黄家下人起了冲突,黄四郎从阁楼上冒了出来,拿着大喇叭,对着众人喊道:“你们要造反吗?你们有一个算一个,哪个不是靠我养着的?那个不是我发薪水养你们?现在翅膀硬了,想造我的反?十分钟,谁要是还不回去,往后的薪水别想拿了,也别想找到糊口的生意,孩子也别在我的学校上学了!就给你们十分钟,还反了天了!”

众人听到黄四郎的话,心里都开始打起了鼓,一家老小都指望黄四郎活着呢,心里都有了退意,可就这么退了,自己的积蓄怎么办,就在这时,县长带着巡捕来了,开始驱赶众人,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导大家先回去,要相信国民政府,相信县长,不能这么闹笑话让外人看,毕竟鹅城也是民国的优甲县城,黄老爷更是民国的优秀企业家,不能给县城脸上抹黑。

县长的到来给了众人也给台阶,众人也就顺着台阶下去了。

鹅城二三事,县长与黄老爷 - 天天要闻

晚上,黄宅之内,黄四郎宴请县长。
“今日,多亏了县长为我解围啊。”黄四郎说道。

“哪里哪里,黄老爷的事就是我的事,义不容辞啊。”

“这几日忙,怠慢了县长,不过县长放心,我省城的朋友已经给回信了,基本没问题,县长一个月内必定高升!我先提前祝贺县长了。”

“哎呀,黄老爷对某家实属再造之恩啊。”县长说着就要跪下去。

黄四郎连忙扶住,说道:“不必如此,我们是朋友嘛,朋友就是要互相帮助的。”

县长连忙称是。

就这样又过了几日,百姓终究是等不了了,甚至有人打了旗号,写着: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县长见状不禁大怒,口中喊着,“刁民,一群刁民,这是要造反吗?”

随即吩咐巡捕,把带头的统统抓起来,强行驱散人群。

师爷在一旁说道::“县长,黄老爷那边办妥了,万不可在升迁的节骨眼上出事啊,不如这样,找人在城外放几枪,就说麻匪来了,然后我们就以保护百姓的名义,禁止这些钱庄的储户外出,都软禁在家里,这样他们就闹不起来,一来我们也有时间想想对策,二来若是这期间县长调令下来了,咱们就不管了,留给下任县长解决嘛。”

县长听罢,眼前一亮,说道:“按师爷说的办。”

果然,往后的半个月里,都没有再上街闹事的,可调令却迟迟没下来,这是迟早要有个说法。

“县长,不如这样,我们就说这些钱庄的钱,都被花光了,追不回来了,但是我们作为民国政府,体恤百姓,便将这些钱充当以后的税赋,两两抵消。”

县长神色萎靡敷衍的说道,“行,按你说的办,账目要做好。”似乎还没从胡玉楼中缓过来。

鹅城二三事,县长与黄老爷 - 天天要闻

没几天调令下来了,县长带着师爷连夜离开了鹅城,都没顾得上与黄老爷道别。

此时,一辆马拉的火车上,新来的县长带着夫人和师爷正在吃着火锅唱着歌。

后边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张麻子,打倒了黄四郎,却没打倒黄老爷。

故事分类资讯推荐

民间故事(瞎子摸骨) - 天天要闻

民间故事(瞎子摸骨)

陈干看着手里的玉佩叹了口气,这是他当初送给未婚妻林可儿的定亲信物,陈家败落后,林家嫌弃他穷,退了婚事,这玉佩也送还了回来,他一直没舍得典当,如今家里就剩这么一个值钱的物件,他打算典卖了作为赶考的路费。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 - 天天要闻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1.母亲走的那天,天空灰蒙蒙的,像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纱布,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我跪在灵堂前,泪水模糊了视线,耳边回荡着亲戚们断断续续的哭声,心里却空荡荡的,像被人掏空了一般。母亲走得很突然,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车,说道,我们去宾馆。 - 天天要闻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车,说道,我们去宾馆。

张鸿蓄着一头乌黑的短发,眼神中带着些许郁郁寡欢,他站在这座繁华都市的边缘,独自望着远方林立的高楼。每一天,他就像无数城市里的普通职员一样,重复着简单枯燥的工作内容。这一天也不例外,他按时走进了那间已经有些陈旧的写字楼,坐进自己格子间的角落。“张鸿,这份文件你检查过了吗?
父亲去世,大伯带全家要钱,我拗不过去厨房拿钱,大伯慌忙离开 - 天天要闻

父亲去世,大伯带全家要钱,我拗不过去厨房拿钱,大伯慌忙离开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故事来源于生活,进行润色、编辑处理,请理性阅读。父亲去世的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震得我们家四壁生寒。我站在客厅的窗前,看着窗外的雨丝,心里一片凄凉。突然,门铃响起,我打开门,只见大伯一家站在门外,脸上带着勉强的笑容。
公公住院,妻子请假医院陪床,提前回家,却看到丈夫慌张去倒垃圾 - 天天要闻

公公住院,妻子请假医院陪床,提前回家,却看到丈夫慌张去倒垃圾

医院外的疑云:当陪伴与疑惑交织在一个普通的周末,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客厅的地板上,本应是温馨宁静的午后,但对于小芸来说,却是一场情感的风暴即将来临的预兆。小芸的公公因为一场突发的疾病住进了医院,作为孝顺的儿媳,她毫不犹豫地请了长假,每日在医院里悉心照料。
78年我去当兵,给女同桌写信两年没回信,退伍后去找她才发现真相 - 天天要闻

78年我去当兵,给女同桌写信两年没回信,退伍后去找她才发现真相

头条改版后新增广告解锁,广告开始5秒后用您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1978年的秋季我刚进入高中就读,一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满园漂亮的秋海棠,青红相间,煞是好看,正当我四处张望时,一个清秀的女孩从我身边走过,微风吹拂着她的
刚做完流产手术,婆婆做了辣子鸡和水煮鱼,父母连夜赶来接我回家 - 天天要闻

刚做完流产手术,婆婆做了辣子鸡和水煮鱼,父母连夜赶来接我回家

小雨靠在出租车的后座上,脸色苍白,疲惫不堪。一年前,她和小李满心欢喜地步入婚姻的殿堂,两个人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谁知这一年,幸福的生活却出现了意外的波折。小雨患上了妊娠相关的并发症,医生告诉她必须尽快手术,以免对生命造成威胁。术后,她需要好好休养,心和身体都需要时间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