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赫的好奇心】在二战后,火炮装备作为战场火力的主力,逐渐让位给了精准度和射程都更占优势的导弹,这一点在空军和海军装备已经尤其明显,海军驱逐舰和护卫舰虽然还装有主炮,不过主要火力打击还是来自搭载的各种导弹,舰炮作用已经很不明显,空军的机炮更是基本没啥表现的机会了,不过这一点在陆军主战装备中,似乎有些不一样。
好奇心:主战坦克为啥用炮弹,不用导弹,原因是“背离初心”
相比较于海军战舰的“盾舰”和垂发,空军战机的导弹“满挂”,陆军主战坦克似乎历经数十年的发展,自一战中雷诺FT-17坦克问世后,基本外形、顶置360可旋转炮塔,加上坦克炮的布局基本就没有改变过。
尤其是装备导弹化后,虽然也有炮射导弹的能力,主要火力依旧是“我行我素”的火炮和弹丸,即便是在下一代坦克的发展预期中,基本也是增加了坦克炮的口径,如130甚至是155等,却还是没有提出“全导弹化”的想法,现代重型反坦克导弹威力都非常大,且操作相对简单,为啥不给坦克装备呢?这里的原因,简单理解可以有两点:
1、专用反坦克导弹“个头”太大
现代主战坦克,以优秀的豹2为例,主要装备为1门120毫米滑膛炮,弹药基数为42发,DM53穿甲弹全弹质量21.4公斤,美军的M829A3穿甲弹全弹质量22.3公斤,全弹长0.982米,就口径和质量而言,不论是人力装填还是自动装弹,都可以在备弹数量和火力上保持平衡。
而现代重型反坦克导弹中,美军多用途的“地狱火”,重达49.4公斤,直径为178毫米,长度更是达到了1.63米,对于主战坦克内有限的空间而言,备弹数量会大幅减少,相应的,坦克车体空间和炮塔需要扩大以容纳导弹,结果会进一步增加主战坦克的重量和建造成本。
另外就是制导问题,相比较于半空中的武装直升机拥有更宽广的视野,同时火控雷达和观瞄设备,也都可以配合反坦克导弹的更大射程,坦克作为地面单位,不具备很强的战场感知能力,在没有其他中继单位引导的话,想要曲射精准命中远距离的地面目标,难度会相应提升。
当然,配备更强大的雷达、主动导引头或者是光纤制导等方式,坦克都可以做到,比如“红箭-10”反坦克导弹,不过其履带发射车上实际只有8枚,对于坦克而言,备弹数量有些少。因此,虽然装甲车辆携带专用反坦克导弹的情况非常普遍,不过载弹量都很有限,如果坦克以专用反坦克导弹为主火力的话,火力持续能力会大幅降低。
2、基本直射火力与炮射导弹成本考量
主战坦克是地面作战力量中的重要火力支撑,即是装甲力量对抗中的主力,同时也是步兵单位重要的直射火力支援,因此,坦克备弹中也都是穿甲弹和高爆弹“混装”的,搭配比例视具体情况而定。
虽然看似现代坦克仍旧是以火炮为主,不过其实一流坦克其实都具有“炮射导弹”的能力(这里不是黑“阿琼”,不过它确实没有炮射导弹的能力),炮射导弹研发历史也并不算短,早在1957年,前苏联就提出了第一代坦克炮射导弹的概念,美军在1958年就研发出了“橡树棍”炮射导弹。
现代坦克用的“炮射导弹”能力非常强悍,大幅增加的坦克的有效射程,如俄罗斯射程最远的达到了10公里,中国曾经给“老59”搭配的105毫米炮射导弹,破甲能力就已经达到了700毫米。
不过为什么现代坦克人以依旧是“传统”的火炮装备的感觉呢,除了保持强大的直射火力支援能力之外,传统炮弹的成本更低,配合现代坦克火控系统,发射穿甲弹射击对方坦克时的精准度已经非常高,尤其是作为基本支援火力使用时,大量发射炮弹是很常见的,大量发射炮射导弹就不常见了。
相对而言,坦克炮弹成本很低,结构简单稳定,炮射导弹结构更加复杂,虽然研发多年,不过一直存在不小的争议,穿深能力相对有限,另外成本也有点:小贵,被不少人认为和潜艇设计防空导弹一样很“鸡肋”。
来自俊赫君的胡说:算个账
专用的反坦克导弹,陶式反坦克导弹一发要差不多30万美元,即便便“便宜”的国产红箭12E也差不多要14万美元,曾经澳大利亚采购200枚“标枪”FGM-148E,花费了4600万美元,单价为23万美元,而坦克如果发射反坦克导弹,需要进行结构加强,势必进一步增加成本,价格就更高了。
而坦克使用的炮射导弹,同样相对不便宜,越南为其装备的T-90S搭配引进的9M119炮射导弹(北约代号:AT-11“狙击”),每辆坦克实际4发都没能配备齐全,主要是因为这种已经相对老旧的装备,依旧需要2万美元的单价,相比普通坦克炮弹还是要高出不少。
简单的横向比对,美军研发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其155毫米先进舰炮系统非常威风,最大射程185公里,但是专用的远程炮弹价格高的离谱,背离了火炮远程火力打击更为廉价的“初心”,这也是虽然现代反坦克导弹等其他导弹都非常高效,但是牵引式、自行式身管火炮,不论是中美俄,还是各国军队依旧大量保留的重要原因: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