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交通救捞事业25年来,胡建把生命和大海紧紧联系在一起,见证并参与了我国饱和潜水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创造并一次又一次刷新了我国饱和潜水最深下潜记录,高效执行百余次国家海上专项保障任务和应急抢险救捞项目,为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胡建在工作中。受访对象供图
挑战深潜极限
胡建是我国第一支饱和潜水作业团队的一员,早在2006年,他与团队成员下潜103.5米,实现了中国饱和潜水作业“零”的突破。从那时开始,他便与饱和潜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断向深挺进,2007年突破124米,2013年下潜深度达198米。
2014年,胡建第一个出舱行走海底,承载着31个大气压,相当于每平方厘米承载31公斤的负荷,成功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入了313.5米的深海,创造了我国饱和潜水新的深度纪录。这一刻,“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成为现实,胡建不断在挑战生命极限中书写着深蓝奇迹。
大胆创新技术
技术是打捞行业的生命线,胡建所在团队不断创新打捞技术,以“中国方案”擦亮国家打捞名片。2024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我国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的名义高规格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胡建所在的“救捞工程关键技术攻关团队”作为交通运输部系统唯一一个集体,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荣誉。
胡建致力于打捞科技创新,带领团队采用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打捞迁移技术,成功实施了“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和迁移工程,创造性应用“钢梁托底、整体起浮、滚卸上岸”的打捞技术方案,让沉没1073天的韩国“世越号”以原沉没姿态整体打捞出水,体现了中国救捞智慧和国家硬核实力。
践行铮铮誓言
作为潜水队队长, 胡建带领团队高效执行了重庆万州坠江公交车抢险救援、长江口“隆庆1”轮危化品应急处置、福建“布拉里”轮抢险打捞、“曙星1”轮清障打捞等百余次重大应急抢险救捞任务,践行了“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铮铮誓言和中国救捞精神。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胡建曾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交通运输部“最美搜救人”等荣誉,2024年,他所在的“救捞工程关键技术攻关团队”荣获党中央、国务院首次颁发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荣誉称号。
(劳动报记者 梁嘉蕾)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