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国家运动员的保送也存在“资源不公”?
运动员
5月6日,国家体育总局公示的运动员保送名单引发热议,同样是奥运三金得主,18岁的全红婵被保送至211院校暨南大学,而19岁的陈芋汐则进入985名校同济大学。
保送名单
这一结果令公众意外:赛场成就更耀眼的“国民闺女”为何无缘更高层次的学府?是保送机制存在隐形门槛,还是个人选择背后暗藏现实考量?
运动员
保送名单背后的规则与选择
根据《2025年高校保送录取优秀运动员有关事宜的通知》,运动员要是想要保送体育学类专业,比方说运动训练,只需要满足“国际级运动健将”等竞技成绩要求。
全红婵
不需要去参加文化考试,但要是申请非体育类专业,就需通过文化课考试才能被录取,全红婵与陈芋汐都被录取到了“运动训练”专业,理论上只需竞技成绩达标即可。
全红婵
然而,部分985高校在审核保送资格时,还是会适当综合评估运动员的文化基础与综合素质,才会决定是否录取。
同济大学
就拿同济大学来说,对英语水平有较高要求,而陈芋汐因家庭环境从小接受双语教育,英语流利,曾在外媒采访中从容应对,这成为其隐形优势。
陈芋汐
相比之下,全红婵出身湛江农村,父母文化水平有限,小学时期因频繁参赛长期缺课,文化基础薄弱。
全红婵
据其小学班主任透露,她三年级时甚至无法独立计算“4×8”的简单算式,尽管后期努力补习,但成绩仍然难以达到顶尖高校的隐性门槛。
全红婵
暨南大学作为广东省内与跳水队合作紧密的211高校,对运动员的文化课要求更为包容,且由同为运动员出身的苏炳添担任体育学院院长,更理解运动员的学业困境。
苏炳添
苏炳添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最新透露,学校经过调研之后,决定成立“二沙精英班”,针对像全红婵这样特别优秀的运动员,进行专门的学习指导。
苏炳添被采访
保送结果也与两人的职业规划密切相关,陈芋汐多次公开表示希望“用知识转型,推动中国跳水国际化”。
陈芋汐
同济大学作为985名校,拥有运动科学领域的顶尖师资与国际合作平台,为其长远发展提供跳板。
陈芋汐
全红婵则倾向于“稳定优先”,选择地理位置靠近家乡、与广东跳水队深度合作的暨南大学,既能兼顾训练与亲情,也便于利用校友资源(如师兄谢思埸、陈艾森)拓展职业路径。
全红婵
此外,她正处于身体发育关键期,频繁的身材变化导致近期赛事表现波动,比如世界杯决赛以20分差距负于陈芋汐,选择压力较小的环境或许更利于竞技状态调整。
全红婵
有网友称:“他只要不出大的问题退役以后大概率可以留校任教,而且暨南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或者说体育专业在全国来说都算是挺不错的。”
网友评价
所以说,这两位运动员的保送结果和自身选择、家庭资源等都有关系,并不是网友所谓的“阴谋论”。
运动员
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名校标签,而在于她们如何利用现有资源继续书写传奇!
信源:
极目新闻2025年05月07日——全红婵拟被保送暨南大学,暨大体育学院院长苏炳添表态
新京报2025年05月06日——2025年优秀运动员本科保送拟推荐名单公布,全红婵拟保送暨大
极目新闻2025年05月07日——全红婵拟被保送暨南大学,暨大体育学院院长苏炳添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