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看比分,中场一比一,下去拿个东西上来就成了一比二,然后看群里截屏一比三。这样的比赛不看也罢,名义是国安主场,实际能入场的日照球迷有多少支持国安?天时地利人和,也成全不了目前的泰山。郝伟也好,文旅也罢,只是泰山的过客;只希望百年俱乐部的口号别成了笑话。
最早接触足球是在高二,然后就不可救药地迷上了它。大学就在人民体育场旁边,那时候流行的追星、看训练等等,我都有份。张蓬生应该是第一个有自己后援会的球员吧,我当时曾经参与他的网站建设,写一些关于他的文字。人民体育场的篮球馆那个时候经常搞一些展销会,当然鲁能刚接手时也曾经派出团队参加这样的体育展销会,推介鲁能泰山。那时很少有俱乐部有这种意识,在和邵总带的年轻的团队交流中很受鼓舞,毕竟这也是一种球迷文化的建设。这也是为什么从我自己而言,至今仍感觉邵克难对于鲁能泰山而言是有决定性作用的。刘振亚喜欢,但最终还是邵克难把鲁能的基础夯实。曾经有传言邵克难是给董罡打前站,一旦有成绩马上会被董罡接手。前面不知道,鲁能是这样的。也就导致了后来邵克难出走。当然,现在看董罡也是守成的最佳人选,铁腕才能打造铁军。
说来奇怪,当年大学时鲁能会给周边高校学生会一部分学生票,自己近水楼台却从来没有想着要张票看球。唯二一次买票还是和大连比赛,票抢手到黄牛翻了几十倍,同学刚买到兴奋喊了句“我有票”接着就被便衣请去谈话,估计是一辈子的阴影。记得九九年夺冠在现场,从体育场看台跳下追星,当时宋黎辉刚转会过来还不是很被追捧,我一个人紧追不舍,真的追不上。后来表妹在交警总队上班,知道我喜欢,给我要的主席台票,和自己哥哥去的,印象很深,和延边,当时的延边已经不是崔殷泽时期,但是居然逼平了鲁能,记住了文虎一这个名字。尽管很愤怒,但在主席台上还是很文明的。后来参加工作,单位一帮很狂热的球迷,邀约去看球。球迷看台,当时是对阵国安,上半场二比零,下半场风云突变,国安连扳两球,心中那个气,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差点和滕州一帮球迷现场办公。后来,被同事总结为不适合现场看球。
从个人角度而言,除了大学前期追星比较狂热,其他时间还是比较理智的。毕竟,咱不是那种有钱又闲的类型。自己喜欢足球更多是因为足球本身,而不是看比赛。在济南待得比较久,也参加了几届济南市业余联赛。也曾和退役的职业球员譬如唐晓程、于远伟、李波等交过手,自己的斤两还是很有数的,但这并不妨碍去参与这项运动。爱好不能变现为职业时,也应该是生活中最靓丽的色彩。
后来看宿茂臻回忆泰山将军时期的经历,毕竟自己从那个看台跳下去追星,还是蛮有印象。看训练时,也有老球迷讲故事,也知道那段艰苦岁月。当有钱时,我会换更好的装备,即便一个人也会坚持踢球。现在的球员呢?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职业,如何指望别人会尊重你?送给某些球员、教练以及俱乐部的领导们。
逼逼半天,看推送新闻,泰山连扳两球追平比分。皆大欢喜,但是,真的么?曾经说过,现在的中超,冠军有毒,前几位的都在以自己方式躲避。球迷看的心惊肉跳,俱乐部领导们也是殚精竭虑。有必要么?不想玩,直接退出多好。特别是文旅,让鲁能这么多年的努力白费,也真不容易。山东人实在,没必要搞这花里胡哨,玩不起咱退出,起码还算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