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成都太有感情了。”10月8日晚,第56届国际乒联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决赛)·成都(以下简称成都世乒赛团体赛)女子团体决赛的颁奖典礼结束后,面对成都本地媒体记者的采访,中央电视台体育记者李武军脱口而出。
从1995年第一次采访天津世乒赛算起,成都世乒赛团体赛已经是李武军第21次参与报道的世乒赛。与成都结缘,也要从他在1995年多次采访四川男排时说起,“那时候,四川男排接连获得排球联赛等冠军,实力强劲。最多的时候,我一个月能来成都4次。”李武军说,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成都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是饮食,还是环境氛围,他都特别喜欢。

△李武军与运动员孙颖莎
“在成都能第二次看到台灯,特别暖心”
这一次,成都世乒赛团体赛现场,也有许多暖心细节,让李武军直呼感动。李武军表示,作为媒体记者,每次参加大型赛事报道,总会对细节格外关注。因此,这次在媒体看台的桌子上,一个个小台灯,吸引了他的注意。
李武军回忆,1993年哥德堡世乒赛,中央电视台转播视频比赛时,体育主持人孙正平邀请时任中国队主教练蔡振华到评论席。正是在台灯下,完成了一段采访,他对此记忆犹新。而在成都,李武军说,这是他第二次在媒体看台的桌上看到台灯。“看似一个小小的举动,让我觉得特别暖心、特别感动。(这)是提醒媒体朋友们可以在工作中,更好地保护眼睛。”李武军说。
不仅如此,李武军说,9月17日,他已先行抵达了成都,其他出发相对较晚的同事问“在媒体工作间,能喝到咖啡吗”,李武军随即拍摄了一张媒体工作间里物资保障充分的照片,发给同事,“解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从细节可以看出,赛事举办相当成功”
另外,作为赛事的记录者,李武军也关注到了,成都世乒赛团体赛组委会对运动员们一言一行的关爱。原来,10月3日,成都出现一次强降温过程。“我们先是收到了温馨提示,提醒我们注意添加衣物。”李武军说,在每场比赛结束后,运动员们会到混合采访区接受媒体采访。当天,中国男乒队长马龙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一句“有风”,并披上了外套。“第二天,混合采访区的通道口,就立起了两个大屏风,挡住了狭长通道里的穿堂风。”
“这些特别小的细节,确确实实很温暖,替运动员考虑到了每个方面的感受。”李武军说,从这些细节上,可以看出,成都世乒赛团体赛,不仅是赛事举办成功,而且是相当成功。就像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主席索林女士所说:“我们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而且这个可能还完成得非常精彩和完美。”
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图据受访者
编辑 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