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总是上综艺,观众看剧容易串戏啊

如今的综艺百花齐放,大家熟悉的演员也慢慢成了“综艺咖”,让人再难入戏了。那些被综艺“毁掉”的演员们,真不在少数。

沙溢自从常驻《奔跑吧》后,喜剧形象深入人心,不光是观众看他演戏想笑,连片场搭戏的演员们都hold不住。《对你的爱很美》拍戏现场,沙溢努力酝酿悲伤情绪,等他准备就绪,对着躺在病床上的张嘉译念出台词。

沙溢刚开口说悲情台词,张嘉译就笑喷了,躺在床上五官都笑皱了。这种欢乐情绪连带着一旁的宋丹丹、刘敏涛也绷不住,全场大笑。字幕给沙溢应景地配上了“我不配演悲剧?”


之后的对戏场景“梅开二度”,不管之前渲染的氛围有多悲情,台词有多感人,只要沙溢一开口,悲伤情景瞬间变成情景喜剧。

张嘉译露齿大笑,背对着镜头的宋丹丹也笑到发抖,耳朵泛红。

不明所以的沙溢,只觉得他们在捣乱,却没想过为啥他的悲情表演这么“笑”果十足。

沙溢近几年常驻综艺后,演员身份逐渐被他的综艺感“毁掉”了。今年上映的《悬崖之上》里,他的表演也总是让大家想到他在《跑男》里憨憨傻傻的形象。

网友影评:当他跟张译对戏时,差距明显,张译让大家入戏,而他却让人出戏。

雷佳音在《悬崖之下》里,也跟沙溢一样让人出戏。在观众心里,他们的综艺印象远远超过角色塑造了。


综艺确实不利于塑造形象,综艺和演戏一个立人设、一个扔人设。综艺容易让观众对演员产生先入为主的定性思维,再看他们演戏时就很难脱离了。李晨最近上的几部电影,都无法让人带入角色。

《1921》里李晨饰演的李大钊出场即出戏,语调、语气、说话方式跟上综艺做采访一模一样。看见他,观众的第一反应是演员名,而不是角色。

《中国医生》里李晨饰演一个援鄂医生,在拍戏前他进组学习了很多医疗知识,在演员里也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

但是这些努力,远比不上他身上的违和感,因为综艺印象,很多观众都无法相信他是一个真正的医生。

去年也有人认为,《八佰》里的李晨和郑恺,也是最令人出戏的。

其实李晨是有演技的,他以前的《唐山大地震》和《士兵突击》都让人信任他演的角色。但是成为《跑男》常驻后,他演的角色就成了他自己,完全不对味了。

《跑男》《极挑》这样的国民综艺,影响力是很大的,连邓超、孙红雷这样的演技派或多或少地被影响了。大家看见邓超就想起他的塑料英语,看见孙红雷就想起他的一肚子坏水。

陈赫在成为《跑男》气氛咖后,出演的《动物管理局》,处处都有综艺形象、和曾小贤的影子。

但是他脱离《跑男》后,在抗日剧《瞄准》饰演的笑面虎,就好了很多,只是偶尔出现的魔性笑声还会让人出戏。

除了这些中年男星,新生代小生也在被综艺慢慢“毁掉”,网友提名:邓伦白敬亭魏大勋。白敬亭靠《明星大侦探》吸粉扩大名气,但是出圈角色却很少。

今年他连播4部男主戏,除了一个邢格雷有点不同,其他形象都很同质化。

邓伦在一部《香蜜》之后,产出作品也很少,但是参加的综艺多达十多部。

他如今在《密室大逃脱》里的胆小人设,已经深入人心,网友表示已经不相信他能演霸总了,脑子里全是他逗比、胆小怕黑的形象。

更讽刺的是,邓伦在之前主演的《加油,你是最棒的》里,饰演的小明星就一直在参加综艺。现在角色照进现实,邓伦活成了剧里不争气的模样。

对比拍戏,综艺赚钱是轻松快捷的,艺人也会靠综艺增加曝光度和热度,能做到完全不上综艺的明星很少。但是演员应该避免频繁常驻综艺,不然就会把自己限制住,最后毁掉的还是自己的口碑和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