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
中国技术科研又传一个好消息!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陈维课题组在国际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简称JACS)发表了题为“Rechargeable Hydrogen-Chlorine Battery Operates in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的研究型论文,并被编辑选为封面文章。
《美国化学会志》期刊论文
重要成果展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陈维课题组在氢氯电池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成功将氢氯燃料电池的优点应用于可充电电池,通过设计具有丰富微介孔多孔碳和具有三维大孔结构的碳毡所组成的分级多孔碳结构HPCCF,有效地将充电产生的氯气限制在正极,进而实现可逆的氢氯电池。
氢氯二次电池的构造以及可逆氯气电化学转化正极设计
他们还发现了一种新的电池构造,可以使氢氯二次电池在宽温区范围(40℃至-70℃)内成功限制氯气的挥发,并激发其高的充放电平台和高比容量。在室温下电池最大可达到4.19mAhcm-2的高放电面容量,并在充电容量3mAhcm-2下稳定循环500圈。在超低温条件下,电池仍然能够维持与室温相同的放电平台,在-40℃条件下电池能够提供273mAhg-1的高可逆比容量,展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循环利用的可充电电池
氢氯二次电池的低温电化学性能展示
参数性能与行业水平
- 宽温范围:氢氯二次电池在宽温区范围(40℃至-70℃)内的运行表现完全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目前的能源存储技术中,能够在如此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的电池并不常见。这种电池的低温性能尤为出色,即使在-40℃的超低温条件下,它仍然能够提供与室温相同的放电平台,展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 稳定循环500圈:在充电容量为3mAhcm-2的情况下,电池可以稳定循环500圈。在目前行业中,这个参数水平属于比较高的。一般来说,电池的循环寿命是指电池在使用寿命期间能够循环充放电的次数。这个参数越大,说明电池的寿命越长。在相同充放电条件下,一个电池能够循环的次数越多,说明该电池的寿命越长。
- 高可逆比容量:在电池行业,不同的电池类型和产品都有不同的性能参数。然而,就-40℃条件下能够提供273mAhg-1的高可逆比容量而言,这个参数在目前的电池行业中处于较高的水平。一般来说,电池的低温性能是电池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电化学反应速率降低,导致电池的充放电性能下降。因此,在低温环境下保持电池的高可逆比容量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未来绿色新能源
应用前景与展望
陈维课题组的这项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推动水系氢氯电池的发展:水系氢氯电池是一种新型的二次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环境友好等优点。陈维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为水系氢氯电池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促进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
- 拓展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传统的水系电池在低温下性能受限,而陈维课题组通过设计分级多孔碳正极和抗冻电解液,成功实现了水系氢氯电池在宽温区范围内的稳定运行,拓展了其工作温度范围。
- 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通过优化电池结构和材料选择,陈维课题组实现了水系氢氯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在室温下,电池的最大放电面容量达到4.19mAhcm-2,充电容量3mAhcm-2下可稳定循环500圈。
- 促进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应用:大规模储能技术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应用的重要技术手段。陈维课题组的这项研究成果有望促进水系氢氯电池在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为绿色能源的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 为其他类型电池提供借鉴:陈维课题组在水系氢氯电池研究方面的成果,可以为其他类型电池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例如,通过借鉴水系氢氯电池的正极设计思路,可以优化其他类型电池的结构和性能。
总之,陈维课题组的这项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推动水系氢氯电池以及其他类型电池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这次研究中氢氯二次电池在宽温区范围内的优秀表现,无疑使其成为未来大规模储能电池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有望促进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一步推进我国新能源整个产业的重要升级变革与发展。
中国新能源产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