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Q.1和XBB毒株的表现,需要引起我们的持续关注!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的不断变异,新的变异毒株相继出现。正在我国流行的BF.7或BA.5.2毒株,相对于全球流行毒株来说,就显得较为原始了。

当前,BQ.1和XBB两种变异株逐步在全球流行,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它们已经成为流行的优势毒株,我国国内也已经发现它们的身影,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BQ.1和XBB的来源。

目前,奥密克戎有BA.1、BA.2、BA.3、BA.4、BA.5,共计5个亚型,已经先后演变出亚分支709个,其中重组变异株分支72个。

BQ.1和XBB病毒株,都是奥密克戎变异株衍生的“亚变异株”。

BQ.1是奥密克戎BA.5毒株的第六代亚分支,BQ.1.1则是BQ.1的第一代亚分支。2022年6月首次在尼日利亚发现,9月开始在欧美国家流行,10月日本和新加坡也逐渐开始流行。

XBB是BA.5和BA.2的重组株,它起源于印度,相继在新加坡、泰国、日本等亚洲国家流行,又在美国东北部流行。

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广泛流行过程中,将继续通过基因变异和奥密克戎变异株之间的重组,持续产生更多的亚分支。

两种毒株在我国的情况。

近三个月以来,我国已经监测到感染BQ.1和XBB毒株的病例。

当前共有130多个奥密克戎的亚分支传入我国,其中就包括BQ.1和XBB。在9个省49例病例中检出了BQ.1及其亚分支,在3个省11个病例中检出了XBB亚分支。

当前我国流行的优势毒株仍然是BF.7和BA.5.2毒株, BQ.1和XBB在我国尚未形成优势传播,但其传播力非常惊人,XBB的R0值为25,BQ.1的R0值为26,传播力是BA.5的近2倍。

它们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也很有可能会成为在我国流行的优势毒株。

两种毒株的基本特征。

BQ.1和XBB毒株,较当下我国流行的奥密克戎BF.7或BA.5毒株,致病力没有增加,而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却有显著增强。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表示,在一些欧美国家已经逐渐显示出,其优势毒株的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它致病力没有增加,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BQ.1和XBB的这些国家没有增加。

我们再来看看XBB占据优势地位的新加坡的情况,新加坡的重症和死亡人数一直都是在下降,而且ICU占有率也是在下降,疫情整体呈现往下走的态势可见XBB毒株的致病力并没有增强。

关于二次感染。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授金冬雁认为,整体而言,重复感染的发生率是很低的。理论上,一个人在感染了一个奥密克戎的亚分支后,再感染另一个亚分支感染的概率是存在的,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该事件在3个月内和在3-6个月内发生的概率都很低。

从香港的数据来看,民众重复感染的概率在5%以下,不过在重点人群中,包括60岁以上老人以及60岁以下有基础病的人群,其重复感染的概率是在增加的,能到30%。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实际上,是否会发生二次感染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两种毒株的相近程度,毒株越是近亲,再次感染的几率就越小;毒株变异越厉害,再次感染的几率就越高。二是个人的免疫情况,初次感染后体内会产生抗体,随着时间推移,免疫保护逐步减弱,时间越长二次感染几率就越高。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XBB、BQ.1的传播速度如何,能否或者何时会成为国内的优势毒株,以及经过层层变异之后的奥密克戎毒株,其致病力是否会出现明显增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