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将于2022年10月3日至10日陆续公布,截至目前,“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获得,以表彰他对已灭绝人种的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的发现。
曾几何时,每每提到诺贝尔奖,我总是抱着既羡慕又无奈的心情当观众。羡慕发达国家不断有人得奖,无奈中国何时才能出位“高人”摘得诺奖。直到莫言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心中的遗憾才稍许放下。当我兴冲冲读了莫言的作品之后,不免产生一个疑问:如果莫言笔下的中国人,不是充斥着愚昧、野蛮、阴暗、龌龊、腐败、堕落等负面图景,他还能获得诺贝尔奖吗?直到这时我才认识到,过去对中国人获得诺奖的憧憬是何等幼稚和愚昧。
通过莫言,我也在反思,中国真的一定需要诺奖吗?中国科技水平,在多数领域与世界顶尖水平存在距离是不争的事实。我绝非酸葡萄心理,就中国目前的水平而言,获得诺奖确实非常困难。中国现在最关键的不是能否有人获奖,而是是否有人能够填补科技短板。
人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国家也不例外。当下,我们最紧要的任务是追赶和发展,至于诺贝尔奖,能得挺好,没得也大可不必哀怨叹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任何事情都讲究水到渠成,况且为中国核心利益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恐怕永远都无缘诺贝尔奖,但他们仍是中华民族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