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个趋势红利,富士康已经帮你研究过了

这里是《导电头条》,我是何圣君。

今天是《导电头条》这个专栏的第8期,本周,我们将继续围绕富士康已经研究过的未来趋势出发,来为你提供电子智造相关的知识服务。

上周,我们理清了富士康聚焦电动车、数字健康和机器人三个方向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富士康要专注这3件事

本周,我们再来拆解它为什么还要布局人工智能、半导体和下一代通信。

01 人工智能

你有没有听到过一种说法:真正的人工智能会在10年后到来。但好不容易10年过去了,然而,什么都没发生,因为10年前吹起的泡沫已经破灭了。

是的,这类说法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流行一次。于是,学界就把这类时不时会流行的现象叫做:“人工智能效应”。

事实上,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人工智能浪潮是近70年来的第三次。

第一次,始于1956年,终于1974年。在这段历史中,人类在算法上的研究出现了大爆发,彼时,一堆工程师在算法的撰写上充满激情,于是,有人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有没有可能写出能模拟人类大脑的算法,从而创造出人工智能呢?

这个奇思妙想震惊了美国国防部,国防部拨款资助,一时间“方向,人才,资金”三要素全部齐全。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也跨越不过算力不足。上世纪70年代,最先进的微处理器也不过是英特尔的4004处理器,1000个这样的处理器还远远不如我们今天一部普通的手机。

第一波人工智能浪潮撞上了“算力”的南山,人们的热情也就此熄灭。

第二次,始于1982年,终于1987年。8年过后,Intel CEO办公室内,安迪·格鲁夫和摩尔的著名谈话已经发生,整个微处理器生态正在遵循摩尔定律高速发展。

算力的卡点被突破了,但人们很快又发现另一个拦路虎横亘在通向成事的路上,这次优势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知道,人工智能是需要数据来喂养和训练的,但80年代,哪儿有什么大数据?哪儿有什么数据库?没有大数据、数据库的支持,就仿佛把一个婴儿关在一个玻璃房里,就算给他充足的食物,舒适的环境,他也永远不会有我们今天普通人的智力。

所以,第二波人工智能浪潮,扑街。

第三次,始于1997年,发展到今日未央。这次,人类集齐了算法、算力、大数据这三枚魔法石,正在向人工智能这条巨龙发起挑战。

1997年,“深蓝”击败了人类最强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2016年,“阿尔法狗”击败人类围棋冠军李世石。人工智能正在以人类肉眼可见的速度创造了一个个震惊全球的标志性事件。

所以,此时布局人工智能,正当时。因为,未来已来。

02 半导体

半导体不是新事物,半导体在其他国家或地区也未必是价值洼地,但半导体在2020年代的中国确是不逞多让的红利风口。两个原因:

第1,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为什么是中国,而不是印度?印度的人口不是已经快赶超中国了吗?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需求?

所谓需求,并不是我需要某件东西就有需求了,需求是指人们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某个具体商品的需要。

这里请注意,不仅愿意,而且还要有能力购买,才是需求。

印度的人口是不少,但印度2021年的人均GDP才2277美元,而同期中国的人均GDP为12551美元,接近其6倍。所以,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是一个共识。

第2,中国有极强的国产替代需求。除了国潮崛起的民族情怀,美国签署的《芯片法案》也在客观上迫使产业链上的供应商,优先和尽可能选择能实现国产化的材料、元器件和设备。

因为只有如此选择,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供应链安全,才不会被卡脖子。所以,基于不被卡脖子的需求,半导体国产替代的需求在最近几年甚至十几年里都将十分旺盛。

03 下一代通信

什么是下一代通信,简单来讲,就是6G。

现在元宇宙已经很热了,但元宇宙只是一种应用,将来要支持元宇宙全息图像、虚拟现实等巨量信息传输,6G就是它的基础设施。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认为,5G技术的研究在2019年就结束了,而研究团队接下来要去思考的正是下一代通信,即6G时代,无线技术会如何发展。而到了“在2028-2030年左右,6G就会像现在5G这么热闹,这是产业的规律。”

所以,站在2022年的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应用端的需求已经逐渐发酵,可以遇见到,6G是必然会来临的确定性未来。

既然如此,布局下一代通信,提早站进风要来的地方,当风口来临的时候,又有承载能力,那么任谁都有比较大的机会飞起来。

相信本次的相遇只是我们彼此成就的开始,因为人生所有的修炼都只为在更高的地方遇见你。

关注我,获取更多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