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东北”女神“教授:发表370余篇SCI,如今第4次当选院士!

近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发布新增外籍院士名单,吉林大学于吉红教授当选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本次新增8位外籍院士,其中化学学科新增2位。目前,化学学科外籍院士共计16位,于吉红教授是其中唯一一位中国科学家。

瑞典皇家科学院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成立于1739年,总部设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是一个独立的非政府组织,目标是促进科学发展并加强其在社会上的影响,承担了诺贝尔化学奖、物理学奖等国际学术奖项评选等工作。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一般包括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社会与人文科学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同时也包括对科学做出突出服务贡献的人士。目前,瑞典皇家科学院约有460位院士、175位外籍院士。

于吉红,1967年1月生于辽宁省鞍山市,198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1992年和1995年在吉林大学分别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她是无机化学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科协主席,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长期从事无机多孔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

于吉红教授一直致力于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在分子筛纳米孔功能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定向合成方面取得了不少创新性研究成果。其主要科学贡献包括:

1)建立了预测特定孔道分子筛结构的新方法,提出了基于理论模拟、计算机数据挖掘和高通量实验相结合指导多孔材料定向合成的新路线,成功合成出多种新型分子筛结构,实现我国在分子筛拓扑类型方面零的突破

2)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羟基自由基存在于分子筛的水热晶化体系,提出了自由基加速分子筛成核的晶化机制,为在石油化工和环境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的分子筛材料的高效及绿色合成开辟了新路径;

3)开发出系列高效分子筛催化材料及负载金属催化材料,用于甲醇制烯烃、丙烷脱氢、重油催化转化及产氢等重要催化反应,并拓展了纳米孔材料及其组装材料在液体分离、锂离子电池、3D打印医用植入材料、高效长余晖发光等领域的新应用。

迄今,在包括Science, Nat. Commun., Sci. Adv., Chem, JACS, 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上发表了SCI检索论文370余篇;获授权专利30余项;出版著作多部。先后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负责人。她还分别以第一完成人和第二完成人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曾获得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女性,于吉红和很多人一样,追求内涵、修养、气质、善良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在课堂上秉承着严谨的治学精神,耐心细致地为学生们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讲课生动,为人谦和”是学生们对于吉红院士的评价。作为一名科学家,她拥有着科学家应有的智慧和毅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从未停下脚步。

关注"吉大招生"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985、211工程,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吉林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吉林大学官网、吉林大学官微、中国科学院学部官网、TOP大学来了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