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惊险!宇航员荒野山林的生死大搜救,让苏联决心研制专用手枪

2021年01月12日21:12:03 科学 1425


太惊险!宇航员荒野山林的生死大搜救,让苏联决心研制专用手枪 - 天天要闻


上文书讲到,列昂诺夫和别利亚耶夫因为飞船内部的氧气浓度过高而脑子昏昏沉沉的,一阵一阵的眼冒金星,高浓度的氧气对视网膜有伤害。他们一阵一阵的犯困,他俩后来就睡着了,说是睡着了,其实应该是晕过去了。这时候,他们进入了无线电盲区,地面的科罗廖夫也不知道他们的情况。


后来,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他俩听到砰的一声,还以为是飞船爆炸了呢,可是睁眼一看,飞船好好的,没事儿。也不知道是因为震动,还是什么原因,舱内氧气的浓度开始下降了,逐渐降到正常的水平,他俩又活过来了。


太惊险!宇航员荒野山林的生死大搜救,让苏联决心研制专用手枪 - 天天要闻

IMP导航仪


按理说,他们应该绕地球飞 17 圈就下来,返回地面,这样他们才能降落在预定的着陆场。但是,他们在返回的过程之中,又出毛病了。自动着陆系统出故障了,他们必须手动返航。苏联的飞船上都配备着一个导航仪。这是一种专用的机械计算机,靠一大堆的齿轮来驱动,这东西可以计算返回的轨道。两个宇航员就必须操作这东西,重新计算轨道,然后靠手动操控返回。说实话,苏联宇航员还没有过手动降落宇宙飞船,以前全都是自动降落的。


太惊险!宇航员荒野山林的生死大搜救,让苏联决心研制专用手枪 - 天天要闻

IMP导航仪内部结构


现在,飞船想绕 17 圈下来已经不可能了,起码要绕 18 圈。别利亚耶夫重新计算了轨道。着陆场不是随便挑选的,一定要空旷,没有障碍物,没有山和茂密的树林,也没有建筑和电缆之类的东西,草原是最合适的地方。现在当然是没办法降到预定的着陆场了,宇航员选定了乌拉尔山西边的一块地方,那儿没有什么人,也没有建筑和电线。


别忘了,上升号飞船是个凑合了事的东西。宇航员座椅方向和东方号相比,转了 90 度。如果一切不需要宇航员操纵,那就罢了,如果需要宇航员操控,那可就遭了罪了,因为控制台拧过去 90 度,人必须横过来才能操纵控制台。不得已,别利亚耶夫和列昂诺夫把自己从椅子上松开,然后别利亚耶夫横过来操控飞船。他们穿着笨重的宇航服,别提多别扭了。


这一顿操作,时间也不长,花了几十秒时间。但是因为宇航员从椅子上起来,爬过去操控控制台,飞船的重心偏离了设计的位置几十秒,对轨道造成了扰动。结果飞船一下偏出去 380 公里,这个距离足够上海到合肥了。


太惊险!宇航员荒野山林的生死大搜救,让苏联决心研制专用手枪 - 天天要闻

尾部这个碟形的“烟灰缸”在返回时经常造成麻烦


宇航员们不知道这一点啊,不管怎么说,先下去再说吧。飞船返回大气层的时候,又遇上了老毛病,屁股后头那个“烟灰缸”没有顺利分离,这是东方号飞船的老毛病了,直到上升号也没有解决。这一次,飞船屁股后头拖着“烟灰缸”在不断地翻滚,打转转。比东方号剧烈多了,一直到 100 公里的高度才甩掉屁股后边的那个累赘。飞船摆正了姿势,进入稠密大气。


飞船一头扎到了山区的密林之中,天降大雪。这二位这叫一个惨啊。御寒的衣物一件都没有。飞船降落的时候受到撞击,居然开动了冷气,风扇也一个劲地吹风。这里边比冰窟窿也好不了多少了。本来降落伞是可以用作御寒的。但是,他们降落到了山区的密林里边。降落伞在树上挂着呢,扯得一条一条的,根本没法用。


太惊险!宇航员荒野山林的生死大搜救,让苏联决心研制专用手枪 - 天天要闻

多转一圈,导致降落地点大幅度偏移


这二位宇航员心里拔凉拔凉的。心说没死在太空里,在地上冻死了,让树林里的老虎给咬死了,死了还被狗熊坐一屁股,这太不划算了。周围有狗熊吗?你别说,还真的有。别利亚耶夫拿了一把手枪,他还担心手里的这把手枪威力不够呢。狗熊和老虎都是皮糙肉厚,9mm 的手枪子弹不一定能制止他们的进攻。你要是打中野兽的要害,能要了它们的命的,但是,人家在死之前,足够把你拍成肉饼。后来,苏联还专门为宇航员研制了专门的手枪。这把枪有三个枪管。上面两个粗的是散弹枪,专门对付野兽的,下面那一根枪管是普通手枪,发射 ak-74 突击步枪专用的子弹。苏联人的飞船都配备了这种枪,每个从拜科努尔发射升空的宇航员,都学习过使用这把枪。


太惊险!宇航员荒野山林的生死大搜救,让苏联决心研制专用手枪 - 天天要闻

TP-82宇航员专用手枪,配备了猎刀,可作为枪托使用


在冰天雪地熬了 4 个小时以后。阿拉木图和库页岛的测控站收到了飞船的信号。两个测控站就可以大致定位飞船的位置。于是一架直升机飞了过来,找了一大圈,才发现下面的树林里有火光。悬停了一看,果然是这两个宇航员。但是山高林密,直升机没办法降落,只能把各种物资给推了下去。扔下斧子、皮夹克和信号弹,还有一瓶伏特加。估计是直升机飞行员太激动了,也太急切了。玻璃瓶子怎么能随便往下扔,结果伏特加摔了个粉碎。两个宇航员咋么咋么嘴,看来没得喝了。


宇航员在太空出了一身汗。特别是列昂诺夫,你想啊,他汗都出了好几斤,人几乎中暑。那一身的水,早把内衣泡湿了。再经过这么一冻,别提多难受了。他们赶快脱下宇航服,把内衣脱下来,然后再把宇航服穿回去。飞船里不能待,只能在外边找背风的地方挺着,就这么熬过了一夜。


太惊险!宇航员荒野山林的生死大搜救,让苏联决心研制专用手枪 - 天天要闻

R-126电台


第二天,他们从飞船的把应急通信的无线电台拿出来了。他们配备了一个 50 兆频率的电台,发射功率 0.4 瓦,用的是银锌电池。好在当时还没有锂电池,锂电池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下,早就玩儿完了。这个发射机能断断续续的工作 13 个小时。他们拿着斧子,开辟了一条路,能攀登到高一点的山头上。还要尽量把天线拉开,最大限度的辐射无线电信号,就等着别人来救他们。


直升机的确是来救他们了,但是周围山高林密,大树普遍都有 40 米高,根本没办法降落。找了个树比较矮的地方做悬停,放下了救援队。救援队距离这两个宇航员大约 2 公里远。但是因为林间积雪太深。这 2 公里的距离足足走了 3 个钟头。


太惊险!宇航员荒野山林的生死大搜救,让苏联决心研制专用手枪 - 天天要闻

救援队抵达


周围又有好几批救援队踩着滑雪板到达宇航员所在的位置,陆陆续续来了能有 20 个人。直升机着陆在了 5 公里之外。军方禁止直升机把他们吊走,必须是降落以后,让他们上直升机。这 5 公里的路是很难走的。不得已,就地宿营,大家动手搭了一个简易的小屋,猎人在林间用树干搭小屋是家常便饭,宇航员终于可以睡得舒服一点了。先是换了暖和的内衣,喝了一大杯伏特加,一股暖流就涌上来了。旁边还有一大锅开水。还可以擦擦洗洗,好几天都没这个待遇了。


太惊险!宇航员荒野山林的生死大搜救,让苏联决心研制专用手枪 - 天天要闻


到了第三天,一帮人保护着宇航员滑雪来到了直升机降落的地方,他们乘坐直升机,飞走了。事后,大家也检讨整个救援过程,认为地面和空中的协同不好,导致宇航员在冰天雪地里面冻了一个晚上。苏联人接受教训了,这也推动了野外救援理论的发展。


好不容易啊,这两个宇航员活着回来了。他俩算是磨难最多的宇航员,没有之一。不过毕竟结局是圆满的,他俩获得了“苏联英雄”称号,外加一辆伏尔加轿车,1.5 万卢布的奖金,以及 45 天的假期。他俩成了苏联的英雄。尤其是列昂诺夫,他和加加林一样珍贵。


太惊险!宇航员荒野山林的生死大搜救,让苏联决心研制专用手枪 - 天天要闻

别利亚耶夫


别利亚耶夫曾经在 1967 年巴黎航展期间到访过巴黎,美国 NASA 的代表团也参加了巴黎航展,当然大家都要互相看看。美国宇航员和别利亚耶夫聊得还挺开心的。毕竟大家都是同行嘛。不过别利亚耶夫在 1970 年死于胃溃疡手术造成的腹膜炎。他的生命永远停止在了 45 岁。


太惊险!宇航员荒野山林的生死大搜救,让苏联决心研制专用手枪 - 天天要闻

列昂诺夫(1974年)


列昂诺夫原本是打算参与苏联的登月计划的,但是后来任务取消。不过,后来苏联让列昂诺夫参与了联盟-阿波罗飞船的太空握手。他还恶补了一阵子英语。我们后面还要提到他。2019 年 10 月 11 日,列昂诺夫去世了。老头后半辈子爱上了画画,他最喜欢画的题材是太空,是登月。可惜,苏联人一辈子也没能登上月球,如今苏联已经不存在了。


就在列昂诺夫和别利亚耶夫被救回来的时候。美国人的双子座 3 号飞船已经蓄势待发。1965 年的 3 月 23 日,格里森和约翰·杨坐进了双子座 3 号的座舱里。格里森上次参与水星计划,飞船溅落在大西洋上,但是进了水。最后,他被捞起来了,但是飞船没有捞起来。这一次,NASA 又一次安排他上太空。


太惊险!宇航员荒野山林的生死大搜救,让苏联决心研制专用手枪 - 天天要闻

《琼楼飞燕》海报


飞船总要起个名字,他想起音乐剧《不沉的茉莉》,非要用这部音乐剧的名字给飞船起名字。估计是上次飞船沉了,太郁闷了,这次非要挑个吉利的词儿。不过这部片子中文名字叫《琼楼飞燕》看不出不沉的意思。NASA 不同意,让他换一个名字。他非要起名字叫“泰坦尼克”,差点把领导的鼻子都气歪了,这是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你能想点吉利的名字行吗?最后,NASA 还是同意了,“不沉的茉莉”就“不沉的茉莉”吧,总比“泰坦尼克”要强。


太惊险!宇航员荒野山林的生死大搜救,让苏联决心研制专用手枪 - 天天要闻

格里森和约翰·杨


由此可见,美国这帮宇航员还真是顽皮啊。这一次格里森是第二次上太空,老手带新手,也算是和合理的搭配。约翰·杨是个新手,本来呢,宇航员安排的是谢泼德,但是谢泼德得了美尼尔综合症,上不了天了,所以才换成了年轻的杨。这个约翰·杨也不是个省油灯,他这次飞行也恶搞了一把,他在怀里揣着一个“玉米牛肉三明治”上了太空。这得是有多馋啊,是不是嫌人家 NASA 的太空餐不好吃啊。格里森特别喜欢吃这种三明治,于是约翰·杨就偷偷带了一个,打算在太空给他个惊喜。


太惊险!宇航员荒野山林的生死大搜救,让苏联决心研制专用手枪 - 天天要闻

玉米牛肉三明治果然有很多牛肉


其实这是违规的,因为三明治的残渣会飘在空中,万一引起短路或者是什么故障,到时候找谁去啊?但是人家约翰·杨在太空里还真就大大方方地把这个大号的三明治给掏出来了,跟格里森两个人一人一口分着吃,你看这二位那叫一个开心啊。把地面指挥人员气得够呛。说实话,馋这个毛病不分国籍,俄国人曾经把伏特加带上空间站呢。这个问题上,大家半斤八两啦。


双子座 3 号飞船实现了一次送两个美国人上太空的目标。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是稳扎稳打的。不像苏联,为了争第一而争第一。但是双子座 3 号也有突破,他们第一次实现了太空变轨。他们开了 3 次发动机,第一次开了 75 秒,把飞船轨道从椭圆变成了圆轨道。第二次是略略改变了轨道的倾角。45 分钟以后,最后一次开发动机,把飞船的近地点调整到了 72 公里的高度。这个高度已经在 100 公里卡门线以下了,大气比较稠密,即便是不开反推,最后飞船也会逐渐掉下来。


太惊险!宇航员荒野山林的生死大搜救,让苏联决心研制专用手枪 - 天天要闻

打捞“不沉的茉莉”号飞船


最后,飞船再入大气层,出现了一点点偏差,落点偏离了 69 公里。当然,落在海面上不至于找不到。不过,这一次打开降落伞以后,飞船横过来了。本来应该是圆锥体的尖端朝上,现在是横着飘在海水里。有了上一次的教训,格里森是死活不开门,说不出来就不出来。


但是,飞船的发动机冒烟了,格里森和杨两个人放下头盔的面罩,反正宇航服是可以隔离烟雾的,管你冒多大的烟,这次我是坚决不开门,坚决不能让水漏进来。就这么在水面上漂了半小时,被搜救直升机发现了,最后被吊上了无畏号航空母舰的甲板。

太惊险!宇航员荒野山林的生死大搜救,让苏联决心研制专用手枪 - 天天要闻

他们吃剩下的半片黑面包也被封装起来永久保存


这次飞行还算圆满。当然,这二位违反纪律在太空偷吃三明治,被领导骂了一顿,坚决禁止宇航员都跟他们学。国会对此还专门把 NASA 的副局长穆勒找去进行了质询。你别以为偷吃个三明治是小事儿啊!


当时美国的太空食品已经是第二代了,开始他们吃的都是脱水的干粉状食物。口感很差,而且还有飞残渣的可能,因此不太受欢迎。第二代就好多了,用真空加热的办法去除了食物的水份,保留了油脂。然后加上明胶,压缩成小块。最后把外边用塑料袋封的严严实实。这种封装技术,就跟现代真空包装差不多。


太惊险!宇航员荒野山林的生死大搜救,让苏联决心研制专用手枪 - 天天要闻


双子座飞船使用了燃料电池,只要通进去氢气和氧气,就能发电,而且副产品就是干净的水,所以水是不用单独携带的。吃饭的时候,用注水喷嘴插进塑料袋,灌满水,让食物充分吸收水份,然后加热,最后撕开就可以吃了。小块食物涂有琼脂,保证不掉渣,一口一个,也比较方便。其实 NASA 还是挺照顾宇航员的。


总之,双子座 3 号飞船算是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双子座计划要测试的项目很多。都是为了登月做准备的。发射频率是现在不敢想象的,两三个月就发射一艘载人飞船上天。真的是非常急迫。当时,更宏大的阿波罗计划已经展开,开始要发力了,美国人财大气粗,有能力在几条线上同时发力,苏联就有点顾此失彼。美国人的登月计划,苏联是跟还是不跟呢?这是个问题。


就在赫鲁晓夫下台前的两个月,他决定,苏联必须也积极开展登月项目。但是很快他就下台了,登月计划也就搁在那里。美国已经紧锣密鼓的搞了好几年基础研发,巨大的 F1 发动机已经在积极推进,上面级的 J-2 发动机也在加紧测试。苏联这边还在晃荡,在勃列日涅夫时代,科罗廖夫可就没有那么高的地位了。因为勃列日涅夫不是一个一言九鼎的强势领导人,他信奉你好我好大家好。科罗廖夫、杨格尔、切洛梅,都有背后的支持者。各家设计局背后都有政治资源,他也不想得罪谁。


太惊险!宇航员荒野山林的生死大搜救,让苏联决心研制专用手枪 - 天天要闻

UR-500型火箭


各家设计局各有分工,杨格尔擅长搞洲际导弹,科罗廖夫擅长发射飞船和卫星。切洛梅擅长发射大型航天器,比如说他搞出来的 UR500 火箭,就能把 8.4 吨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科罗廖夫的 R7 系列火箭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因此切洛梅成了科罗廖夫最大的竞争者。


就在 1965 年,苏联领导层着急忙慌的要开始积极推进登月计划。现在已经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了。但是,要想登月,苏联手头的这几款火箭都不够用了,必须设计新的火箭,到底该如何设计,走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呢?我们下回再说。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