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华:从阡陌少年到科研先锋,他用34年回应“振华”之名

2025年05月20日23:04:07 科学 1021

陈振华:从阡陌少年到科研先锋,他用34年回应“振华”之名

中国军网记者 刘桂萍

在某科研设施制安现场,一个清瘦的身影在科研一线忙碌穿梭。冬天,厂房如冰窖般寒冷异常;夏天,空间里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检查一圈下来衣衫尽湿。从百吨部件再到细小焊缝,他都仔细查看,每一处细节都了然于胸。

他的沉着、严谨与专业彰显出科研工作者强大的精神力量。他就是军事科学院某部研究员——陈振华。

陈振华:从阡陌少年到科研先锋,他用34年回应“振华”之名 - 天天要闻

陈振华在检查设备。王晨 摄

乡土足印到科研战场:奋进少年的报国抉择

50多年前,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请人给他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振华,振华,振兴中华。”

少年时期,陈振华就显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求。他勤奋好学、刻苦认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1984年又成功考取大学。

1990年底,刚刚结束硕士答辩的陈振华收到了同学从深圳寄来的信件。“振华:深圳就业机会多,相信以你的能力,定能大展拳脚。在这儿如遇困难,同学多,可以一起帮助你。”

当时的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正显现出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制造业成为深圳主要经济支柱之一。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山乡巨变,对一个青年心灵的冲击和吸引无疑是巨大的:机械制造专业出身的我或许刚巧有用武之地。

陈振华:从阡陌少年到科研先锋,他用34年回应“振华”之名 - 天天要闻

1989年的深圳罗湖(资料图)

而另一边,是学员队领导言辞恳切的谈话:“小陈,国防科研事业亟需人才。咱们要给部队输送人才,就要给最好的。这个单位环境是艰苦了些,不过,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陈振华内心的天平已有所倾斜。借着寒假,他打算回家再问问父母的意思。

慢吞吞的绿皮火车总在临时停车,把回家的路拉得越来越长。没有买到坐票的他在“犬牙交错”的人墙间不断变换着身体的角度。

到家时,已是深夜。

“爹,你觉得我该怎么选?”

一辈子务农的父亲思想既传统又朴实,“部队需要你你就去呗,苦点儿怕什么,农村娃儿还怕苦?”

夜深了,回忆像轻暖的梦境,覆上他的眼。他想起小时候每年一双的布鞋,母亲甚至找不到足够的布头纳鞋底,一张张废旧的报纸夹在东拼西凑找来的各色布料间,撑着他走完了少年时期的求学路。

他当然不怕吃苦,从一公里到两公里,再到十几公里,校舍离家越来越远,他始终风雨无阻。

未来去的地方再艰苦,成千上万次走过泥巴路的这双脚也不会踌躇不前。

不久后,同学收到了陈振华的回信。信很短:感谢挂念,我已决定去部队。

“这是值得奋斗一生的事业。”陈振华走向群山连绵的科研军营,开启了征程漫漫的科研报国路。

这是赤子与时代的击掌为盟,是精魂与山河的琴瑟和鸣。

下一站,他将如何用技术突破回应时代召唤?

当年的陈振华和今天“智能时代”的青年一样选择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使命——而每一代人的抉择,都是镌刻在民族复兴征程上的金石之诺,是献给盛世中华的赤子诗篇。

挑战不可能:技术突围与“中国制造”的执念

陈振华:从阡陌少年到科研先锋,他用34年回应“振华”之名 - 天天要闻

陈振华在试验一线。刘昭 摄

“见任务就抢,见困难就上,见红旗就扛。”陈振华刚当室主任时就把这句口号写在宣传栏上,鼓励团队闻战则喜、遇战冲锋。

有人形象地比喻:设计建设科研设施,是一条布满千难万险的“长征路”,既有核心技术的“腊子口”,也有关键技术的“娄山关”,还有学科耦合的“无人区”,每前进一步,都万分艰难。

在一次技术研讨会上,陈振华当众表示:“国内没有的,我们要突破;外国领先的,我们也要不断追赶。”

那年,某科研设施正式立项,陈振华担纲总设计师。他与团队立下“军令状”:“组织给我们一个机遇,我们要还组织一个奇迹!”

这一项目遭遇的技术难点前所未有。陈振华动员团队:“时间不等人,国防工业不等人!我们必须依靠自己,吃透所有技术难点!”

最终,这一科研设施突破百余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相关领域能力提升。

“振华牵头,必是精品。”这句话在该部不胫而走。

大家都说,平时和颜悦色的陈振华,到了评审验收现场,就变成了“黑脸包公”。

这些年,陈振华在质量管控上分毫不让。某核心部件验收时总体性能已经满足基本使用需求,但有个别指标未达到合同规定。陈振华说:“达不到原定的设计标准,我决不签字!”直至承建单位又奋战20天,通过重新加工调整达到设计精度要求,才最终过了关。

研龄越长越上进,关隘越险越冲锋,这种科研突围与精益求精的执念已经深深镌刻在陈振华的血脉里。

陈振华热爱围棋,大学时期就加入学棋行列,工作之余也常找棋友切磋。他从围棋中体味到厚积薄发、全局远谋的道理。“围棋规则极简却变化无穷,注重整体布局和长期谋略,一旦入局,过程再耗时也得耐着性子分出胜负。”这是他中意的围棋艺术。

他将围棋的特点和下棋的感悟迁移到工作中,在科研设施设计中深谋远虑,兼顾性能和效益。带着科研报国的初心、精益求精的执念,陈振华带领团队奋战多年,圆满完成某科研设施设计建设,在自己的人生棋局上落下精彩一手。

棋局无声,落子惊涛。陈振华在科研上格外较真,却在荣誉的聚光灯打来时,化作通透的月光,将荣誉让给年轻人。这恰是当代科研者最珍贵的:用工匠之“轴”打磨科研设施,以师者之“淡”托举后浪奔腾。

下一站走进后浪奔涌处……

严师·伯乐:给青年科研者的三堂“必修课”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陈振华带领的团队,年轻人居多,面对青年科研后浪,陈振华有一套特别的“训练法”。

陈振华:从阡陌少年到科研先锋,他用34年回应“振华”之名 - 天天要闻

陈振华为年轻科研人员讲解技术问题。刘昭 摄

训练法一:精准用人。每次领受任务后,陈振华总会将工作和团队作通盘考量和细致梳理,根据每个成员的专业和特点分配任务,如同将每一颗“异形螺丝钉”嵌入最适配的孔隙,在各“部件”的精密配合下让团队迅速高效运转起来。

训练法二:逼出潜力。“他在向你发问时,心中早有答案,而且至少是一种比你原来的更好的方案,有时甚至有好几种。”与陈振华相处比较久的年轻科研人员崇拜地说,“但他不会直接告诉你,会启发你自己找办法。”必经的探索过程虽然会耗费一些时间,但对年轻人的长期发展更有益。

训练法三:宽严相济。发现年轻人积累不扎实、做事不认真时,陈振华总会不留情面地指出,令年轻人面红耳赤、如坐针毡。年轻人们听闻或领教过陈振华的严厉,工作中不敢再有丝毫懈怠,每项工作都会精益求精。每当陈振华看到他们的进步,或者看到年轻人拿出比他预想中更好的方案,双眼又会焕发出喜悦的光芒,为优秀的新生代力量喝彩。

陈振华:从阡陌少年到科研先锋,他用34年回应“振华”之名 - 天天要闻

陈振华在试验一线指导工作。刘昭 摄

心系于公,德昭于众。面对申报成果、物质奖励等,陈振华从来都看得很淡。

那年,陈振华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完成某高难度结构的设计制造,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申报奖项时,他将机会让给年轻人,团队成员说,这样的事还有好几次。

“科研人员既要有技术家底,更要有品德托底。”这句话,成了团队的精神坐标。他给自己约法三章:“科研立项,胜战在先;项目报奖,青年在先;评选先进,同事在先。”

行至近六十岁的年纪,他常用“平淡”形容自己的人生轨迹,只是在外人看来,这“平淡”里藏着的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少年的他坚定地将探寻的目光,越过那片窄窄的村落,投向浩瀚远空;

青年的他毅然将求索的足迹印刻漫漫征程,追逐科研理想;

中年的他用铮铮之骨扛起强军战旗,全力兑现军令。

倏忽34载,此刻的他又会怎么形容他的人生?他说“平淡”的人,没有人生的“副本”。但是对于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的这条路,他热爱之至,无怨无悔。

(制图:王凤,校对:汤传飞)

来源:中国军网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有毒!有毒!有毒!柳州街头绿化带常见→ - 天天要闻

有毒!有毒!有毒!柳州街头绿化带常见→

漫步龙城街头,道路两侧绿化带绿意葱茏、繁花似锦。市区干道旁,蓝花楹、三角梅、紫薇等植物错落有致,既美化环境,又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不过,部分看似寻常的绿化植物实则含毒,随意采摘或触碰可能危及健康。
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发生3.4级地震 - 天天要闻

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发生3.4级地震

【来源: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参数 速报参数: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5月21日0时29分在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震中位于北纬27.14度,东经102.96度。基础背景 震中地形: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1867
夜晚的天空是漆黑色吗? - 天天要闻

夜晚的天空是漆黑色吗?

夜晚的天空,虽然没有太阳当空照耀,但也是有一些光亮的,这种光来自散射的阳光,有时来自月光,至于星星,则因为太过微弱而不足以发出令人可以看清的光线。有时候抬头望向天空,是可以看到一些星星的,城市可能不常见,但是乡村是可以看到星星的。
陈振华:从阡陌少年到科研先锋,他用34年回应“振华”之名 - 天天要闻

陈振华:从阡陌少年到科研先锋,他用34年回应“振华”之名

陈振华:从阡陌少年到科研先锋,他用34年回应“振华”之名■中国军网记者 刘桂萍在某科研设施制安现场,一个清瘦的身影在科研一线忙碌穿梭。冬天,厂房如冰窖般寒冷异常;夏天,空间里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检查一圈下来衣衫尽湿。从百吨部件再到细小焊缝
43度地表70度以上,为何今年热得这么快?分析:三大原因促成极端高温 - 天天要闻

43度地表70度以上,为何今年热得这么快?分析:三大原因促成极端高温

一、北方极端热浪再扩展,局部气温冲上43度5月20日,北方多地继续被强烈高温笼罩,高温范围在华北和西北地区东部进一步扩大,热浪甚至延伸到渤海南岸以及京津冀中南部地区。监测数据显示,截至当日下午14时,河南林州气温已经飙升至41.6℃,继续稳居全国高温榜首位。而在河北、山东、湖北、陕西、山西等地,最高气温也普遍...
HER2 ADC竞争格局悄然重塑 - 天天要闻

HER2 ADC竞争格局悄然重塑

创新药的“内卷”,已有目共睹,即便是有着较高准入门槛的抗体偶联药物(ADC)赛道同样如此,其中HER2靶点因在多瘤种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预后紧密相关,而受到广泛关注,在国内靶点布局中位居首位,竞争最为激烈。
珍稀“雪山精灵”首现蜂桶寨 生态家园再添灵动画卷 - 天天要闻

珍稀“雪山精灵”首现蜂桶寨 生态家园再添灵动画卷

【来源:宝兴县融媒体中心】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蜂桶寨片区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资料时,发现在园草坡区域拍摄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马鸡的活动画面。这一发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再添新证。视频中,这只白马鸡身姿优雅。雪白的羽毛在阳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物理学领域的三大祖师爷,你认为是哪三位? - 天天要闻

物理学领域的三大祖师爷,你认为是哪三位?

物理学领域的三大祖师爷,是哪三位?在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漫长历程中,有三位科学巨人的贡献如同三座巍峨的高峰,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框架。阿基米德、伽利略·伽利雷和艾萨克·牛顿,这三位跨越两千年的思想者,分别以其革命性的科学观念和开创性的理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