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实用电脑手机技巧
编辑”实用电脑手机技巧
引言
在科学探索的漫漫征途中,人们总是好奇未来的模样,试图借助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去一探究竟。
但当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结果摆在面前时,人类又该如何面对?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结论——人类或将于2.5亿年后走向灭绝。
这可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而是发表于全球顶尖地球科学期刊《自然地球科学》上的研究成果,权威性不容置疑。
那么,2.5亿年后的地球究竟会变成什么样,是什么样的惊天巨变会将人类推向灭亡?
2.5亿年后的地球危机
2023年,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科研团队在《自然地球科学》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
他们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2.5亿年后,地球板块将完成一次史诗级重组。所有大陆将合并成名为“泛大陆终极”的超级大陆。
这个由板块运动驱动的地质事件,将引发气候系统的连锁崩溃,最终导致人类及大多数哺乳动物灭绝。
这场危机的核心推手是板块运动的“大陆聚合效应”。
信息来源:《自然地球科学》期刊文章原文及翻译截图
大陆板块的持续变迁
我们脚下的大地看似稳固,实则一直处于运动之中。从地球诞生数十亿年来,大陆板块就像漂浮在地球表面的巨型拼图碎片,始终在缓慢移动。
这种移动在人类短暂的生命中难以察觉,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里,却塑造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板块相互碰撞、挤压,造就了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就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杰作。
科学家推测,未来,随着时间推移,大陆板块的移动趋势是向赤道区域聚集。
如此可怕的大陆板块重组,仅仅是让地球模样发生改变吗?
显然不是,这种剧烈的变动必然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一系列足以颠覆整个生态系统的连锁反应。
环境恶化的连锁反应
刚刚说了,未来大陆板块的移动趋势是向赤道区域聚集。
赤道地区本身太阳辐射强烈,气候炎热,众多大陆汇聚于此,将进一步加剧热量聚集和散发困难。
这不仅会使全球气温大幅上升,还会改变大气环流和降水,让原本宜居的地区变得酷热难耐。而温度升高对人类食物供应体系的打击是致命的!
图片来源于《自然地球科学》期刊
现代人类食物主要依赖种植的农作物和养殖的家畜家禽。但绝大多数农作物和养殖动物适应了当前相对温和的气候。
当气温长期维持在 40℃以上,农作物生长发育会严重受阻。光合作用无法正常进行,水分蒸发过快导致植物缺水枯萎,病虫害也因高温更加肆虐,重重相加,或许会让农作物大幅减产,甚至绝收。
同样,养殖动物在高温环境下也问题重重。
天气炎热,会直接导致家畜食欲下降,生长速度减缓,繁殖能力降低,还会感染各种疾病。
一旦肉类、植物等人类生存必需的食物供应短缺,人类生存将直接受到威胁。
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事实,大气中二氧化碳持续上升是主因之一,可这对氧气含量到底有何影响,又如何威胁人类生存呢?
二氧化碳与氧气失衡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为推动发展,对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急剧攀升,大量二氧化碳随之被排放到大气之中。
而植物一直以来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使命,通过光合作用,它们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着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
然而,未来高温与高浓度二氧化碳并存的环境,它们极有可能扰乱植物光合作用的机制,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植物死亡。
植物一旦出现问题,麻烦便接踵而至。
毕竟植物是氧气产生的主要来源,其氧气产出量减少,而人类和其他生物无时无刻不在呼吸,持续消耗氧气。
如此一来,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便会逐渐降低。一旦氧气含量降至一定程度,人体的各个器官将无法正常运转,生命活动也将面临严重威胁。
面对如此严峻的未来,人类难道只能坐以待毙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实可行的生存方案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问题,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尝试相应的对策。
中国 “探索登月” 项目、美国 “太阳盾” 项目,日本研发的 “散热皮肤” 可通过微通道系统降低体表温度 5℃、以及星际移民、太空探索等研究层出不穷。
科技方面,从基因编辑到人机融合,再到数字永生探索,人类正在尝试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的存在形式。
这场跨越时空的生存竞赛,本质是文明与熵增的对抗。
当我们在火星种植土豆,在月球建设基地,在南极封存物种基因库时,人类正书写着生命史上最悲壮的迁徙史诗。
2.5亿年的倒计时,不是终点,而是新文明的起点。
信息来源: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