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出现蚖,让人谈之色变但性格温顺,吃饱一顿可十天不进食

2025年03月26日22:23:05 科学 1003

在湖南永州的恩科河畔,一种神秘的毒蛇悄然现身,它那黑白相间的花纹在山野间若隐若现,仿佛是大自然的隐秘使者。

湖南永州出现蚖,让人谈之色变但性格温顺,吃饱一顿可十天不进食 - 天天要闻

这种蛇很就是蚖,而永州这片土地,正是它们的天然栖息地。这里山峦起伏,森林茂密,为蚖提供了绝佳的生存天堂。它们擅长伪装,白天常常隐藏在深山密林之中,仿佛与世隔绝。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被贬至永州,在此期间,他记录了当地一种奇特的蛇:“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这种蛇,可能就是蚖。

01

蚖:神秘而温顺的毒蛇

蚖,通常被称为小蝮蛇,是一种令人闻之色变的毒蛇。它们的毒牙呈管状结构,能够将毒液精准地注入猎物体内。

其毒液是一种混合型毒素,包含血液毒素和少量神经毒素,能在瞬间破坏猎物的血液循环系统。

湖南永州出现蚖,让人谈之色变但性格温顺,吃饱一顿可十天不进食 - 天天要闻

然而,与人们想象中的凶猛不同,生活在湖南山林中的蚖其实是一种慵懒且性格温顺的蛇类。它们很少主动攻击人类,行动缓慢,以啮齿类动物或两栖类动物为食。

吃饱后,它们可能会在角落里蜷缩数天甚至数周,静静地消磨时光。

蚖是伏击高手,它们的身体花纹与土色或枯枝落叶极为相似,这使得它们在野外的天敌,如蛇雕等,很难发现它们的存在。

这种“隐身”能力,加上它们那涂满毒素的毒牙,确实让人感到恐惧,也成为了诸多离奇传说的源头。

02

古人对蚖的恐惧与传说

湖南最早关于蚖的记录,可以追溯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书中详细记载了如何处理蚖咬伤的方法:用桑汁涂抹伤口,取井中泥敷在伤口周围,将芥草捣烂敷在头顶……这些方法虽然简单,却反映了古人对蚖的深刻认知。

在古代传说中,蚖被认为是一种凶猛且剧毒的蛇类生物。人们对其毒液的恐惧到了极致,甚至不敢靠近它们生活的森林。

湖南永州出现蚖,让人谈之色变但性格温顺,吃饱一顿可十天不进食 - 天天要闻

《说文解字》中解释“蚖”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爬行动物,会发出声音。而汉末的医书《名医别录》则称蚖是一种身体短小、土色无花纹的蝮蛇。

这一说法得到了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认可,他认为蚖与蝮蛇同属一类毒蛇,只是体型较小,身长约一尺,毒性与蝮蛇相当。

03

栖息地破坏:蚖的生存困境

湖南省地处亚热带,山地与丘陵地貌为蚖提供了多样化的栖息环境。它们绝大部分时间都蜷缩在石头缝隙中,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待冰雪消融,它们才悄然从巢穴中探出头来,开始新一年的活动。

湖南永州出现蚖,让人谈之色变但性格温顺,吃饱一顿可十天不进食 - 天天要闻

饿了便在常绿阔叶林的阴影中捕食、狩猎,躲避天敌的追捕。

然而,近年来,随着栖息地的破坏,蚖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它们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只能在艰难中求生。

04

蚖毒的新应用:从毒液到良药

在传统中药中,蚖属于祛风湿药类。《素问·风论篇》中提到:“风者,百病之长也。”风邪可引发多种疾病,从皮肤到脑血管、骨关节都可能受到影响。

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蚖毒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新的拓展。

湖南永州出现蚖,让人谈之色变但性格温顺,吃饱一顿可十天不进食 - 天天要闻

蚖毒能够促使纤维蛋白原水解为纤维蛋白,从而增强机体的凝血功能。

基于这一特性,我国科学家成功从蚖的蛇毒中提取出尖吻蝮蛇血凝酶,有效缓解了外科手术中的渗血问题。

这一发现不仅为医学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也为蚖这一古老生物赋予了新的价值。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院士专家热议全市科技大会 - 天天要闻

院士专家热议全市科技大会

构建“研转投产强”创新链,贯通全链条发展通道——院士专家热议全市科技大会4月2日召开的全市科技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晓强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视察甘肃、兰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科技强市,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兰州篇章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会议引发在兰院...
邯郸佛山野生动物园:已找到逃跑的黑熊,并安全转移至园内 - 天天要闻

邯郸佛山野生动物园:已找到逃跑的黑熊,并安全转移至园内

日前,河北邯郸佛山野生动物园有熊出逃的消息引发关注。微信公众号“邯郸佛山野生动物园”4月3日发布情况通报称,当天傍晚7点多,已经找到了逃跑的小黑熊,并安全转移至该园。 据@九派新闻 和新京报此前报道,4月3日,有网友发帖称,河北邯郸佛山野生动物园有熊出逃。邯郸市永年区永合会镇新安村相关人员表示,熊从佛山野生...
全球人工智能非洲峰会在卢旺达开幕 - 天天要闻

全球人工智能非洲峰会在卢旺达开幕

当地时间4月3日,为期两天的全球人工智能非洲峰会在卢旺达基加利会议中心开幕。本次峰会以“人工智能与非洲人口红利”为主题,吸引了来自95个国家的1000余名政商学界代表参会,包括多位国家元首、科技企业高管和专家学者,逾百家人工智能企业参展,创下非洲大陆人工智能领域最大规模会议纪录。 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在开...
自然界的十大演化“怪咖”,一个比一个离谱(上) - 天天要闻

自然界的十大演化“怪咖”,一个比一个离谱(上)

在浩瀚的生物进化长河中,有许多生物以其独特而奇异的演化路径,成为了自然界中的佼佼者。这些生物不仅让我们惊叹于生命的多样性,也让我们对进化论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动物进化史上的十大演化怪咖。
在钓鱼自制饵料、窝料时轻麸、麸皮、麦麸的使用方法(Deepseek) - 天天要闻

在钓鱼自制饵料、窝料时轻麸、麸皮、麦麸的使用方法(Deepseek)

在自制钓鱼饵料和窝料时,轻麸、麸皮和麦麸各有独特作用。以下是它们的详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一、材料特性区分轻麸:经加工的小麦麸皮,质地轻盈细腻,雾化性强,能减轻饵料比重,适合调整状态。麸皮/麦麸:小麦加工副产品,含纤维和粗颗粒,提供散落效果
杏林双星陨落,两位血液学界院士同日去世 - 天天要闻

杏林双星陨落,两位血液学界院士同日去世

2025年4月2日,中国医学界的天空同时黯淡了两颗明星。相隔七小时,93岁的陆道培院士与84岁的宋善俊教授相继离世,他们的离去恰似一场无声的接力,将中国血液病学的薪火郑重交予后人。陆道培院士的名字与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事业紧密相连。
以制度型开放构建引才生态,为全球科技人才筑巢 - 天天要闻

以制度型开放构建引才生态,为全球科技人才筑巢

高端科技人才是未来全球产业竞争的稀缺资源,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发展的同时,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与人才链正在发生系统性变革,全球科技人才流动呈现出一系列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如何构建更具韧性的国际化人才生态,以制度型开放破解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壁垒,成为建设全球科...
控圆柏花粉,北京农学院研发的花粉固定剂明年将在北京城六区使用 - 天天要闻

控圆柏花粉,北京农学院研发的花粉固定剂明年将在北京城六区使用

新京报讯(记者刘洋)今年春天,圆柏花粉冲上热搜,北京有圆柏雄株两百多万棵,给市民生活带来困扰。4月1日,北京农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最新科研成果或将破解这一难题。该校秦岭教授团队围绕遏制柏树花粉飘散进行了科技攻关,目前已取得较好成效。其中,计划量产的花粉固定剂将于明年在北京城六区率先使用。北京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