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我们可能错了,土星环可能并不是之前认为的那样

2025年01月12日18:32:06 科学 1993

说到土星,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它“太阳系第二大行星”的身份,而是它那美丽的行星环,实际上,科学家对土星环也非常感兴趣,并一直在对其进行研究。

科学家:我们可能错了,土星环可能并不是之前认为的那样 - 天天要闻

根据之前的理论,土星环的颗粒主要由水冰构成,而这些水冰颗粒会不断受到太空中微流星体的撞击,由于微流星体带来的尘埃物质会污染土星环上的颗粒,使它们逐渐变得暗淡,因此如果土星环已经像土星本身一样存在了数十亿年,它就理应变得非常暗淡。

而观测数据却表明,土星环是非常“光洁明亮”的,所以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与土星本身的年龄相比,它应该很“年轻”,由于这种观点合情合理,因此在过去的日子得到了普遍的认同,科学家甚至还通过理论估算出,土星环的年龄应该在在1亿至4亿年之间。

科学家:我们可能错了,土星环可能并不是之前认为的那样 - 天天要闻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却发现,实际情况很可能并非如此, 一项近日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上的研究表明,我们可能错了,土星环可能并不是之前认为的那样“年轻”。这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根据介绍,在此次研究中,科学家利用了来自“卡西尼”号探测器(Cassini)的数据建立了计算机模型,用于仔细研究微流星体与土星环的相互作用。

科学家:我们可能错了,土星环可能并不是之前认为的那样 - 天天要闻

(↑“卡西尼号”探测器)

科学家发现,撞击土星环的微流星体虽然非常微小(直径一般在1至100微米之间),但它们的速度却很快(一般都可达到每秒30公里),因此它们都蕴含了很高的动能,能够在撞击瞬间产生较为极端的物理效应。

模拟结果表明,当撞击发生时,这些微流星体通常会受到超过100GPa的高压(这大概是地球海平面气压的100万倍),同时其温度会骤然上升到超过1万摄氏度,这种剧烈的冲击会导致构成微流星体的物质,以及土星环中极少一部分的物质迅速气化,进而形成高温的气体。

科学家:我们可能错了,土星环可能并不是之前认为的那样 - 天天要闻

接下来,这些高温气体会以较快的速度(平均超过每秒14公里)向外膨胀,并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逐渐形成大量的纳米级颗粒,这些颗粒主要由硅酸盐物质构成(因为硅酸盐蒸气比水蒸气更容易凝结),在土星磁场的作用下,它们很快就会带上电荷,成为带电颗粒。

在此之后,这些带电颗粒并不会留在土星环之中,根据计算机模型的模拟,它们会被土星磁场“驱逐”出土星环的平面,其中的一部分会在土星引力的作用下坠入土星的大气层,另一部分则会因为具有足够高的速度而直接从土星的引力场逃逸。

参与该研究的科学家指出,这样的结果表明,尽管微流星体会不断撞击土星环,但是它们所产生的“污染物”却并没有积累在土星环上,而是很快就会“带”走,这种机制就像是土星环的“自洁系统”,可以让其始终保持着相对“光洁明亮”的状态。

科学家:我们可能错了,土星环可能并不是之前认为的那样 - 天天要闻

而这就意味着,土星环可能并不是之前认为的那样“年轻”,其真正年龄可能会远远超过几亿年,甚至在土星形成之初,它就可能已经存在了。当然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也只能说是一种合理的假设,实际情况是否真是这样,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期待在未来的研究中,科学家能有更多的发现。

参考资料:Pollution resistance of Saturn’s ring particles during micrometeoroid impact,Nature Geoscience. doi.org/10.1038/s41561-024-01598-9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 天天要闻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体世界里,免疫系统就像是守护健康的“齐天大圣”,时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准打击敌人,首先得搞清楚谁是自己人,谁是外来的“妖精”,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自我”与“非我”的识别。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里,妖怪们变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图蒙混过关。人体里也一样,各...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 天天要闻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引言在人类基因组中,有一片广袤而神秘的“禁区”,它占据了每条染色体的核心位置,却长期以来让我们束手无策。这片区域就是着丝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满了高度重复的DNA序列,结构复杂多变,让传统的基因测序和分析技术在此屡屡碰壁。然而,这片“禁区”却掌握着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能否被精确...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 天天要闻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引言人类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让我们在清晨纠结于吃什么早餐,也能驱动我们去攻克癌症、探索遥远的星辰。我们能从寥寥数次的演示中学会舞步,能进行复杂的因果推理,还能被无尽的好奇心驱使去创造艺术和科学的奇迹。这种举重若轻、触类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义了我们之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能 (AI) 和...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 天天要闻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图书馆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保密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七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 天天要闻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与中国电信共同组建的海南数据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这都会好奇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中国电信又有什么大动作了吗?下面我们就展开来聊聊吧,仅供参考哦!解决行业痛点。以往的中小企业想用现实数据来优化生产流程,却面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