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进入2.0时代 运用新技术肝移植一年生存率99.8%

2024年12月22日08:23:08 科学 1134

“目前这项技术不断发展、应用,各地器官移植中心迄今为止临床开展'无缺血'肝移植300例。”12月21日,2024年《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2024生命科学大会在广州白云宾馆举行。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教授何晓顺作题为《器官医学实践与末来》的学术报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器官移植已进入2.0时代,“无缺血”器官移植已拓展至心、肺、肾等移植领域,并向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器官移植进入2.0时代 运用新技术肝移植一年生存率99.8% - 天天要闻

论坛现场

欧美多家移植中心已应用新技术

器官医学,是指基于离体器官养护技术平台,在器官层面上精准开展医学研究及治疗。同时还担任广东省器官捐献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器官捐献研究所所长的何晓顺教授,作为“世界首创无缺血器官移植术”完成者,结合相关的研究,提出了器官医学最新的六大研究探索方向。

器官移植进入2.0时代 运用新技术肝移植一年生存率99.8% - 天天要闻

“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在国内已经是一个常规技术

“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是在不中断器官血流的状态下完成移植过程。目前在国内已经是一个常规技术。运用新技术之后,器官移植带来了哪些好处?何晓顺以肝移植举例说,从疗效来看,以前肝移植一年生存率大概是90%,这也是国际上比较好的成绩,运用器官移植新技术后,一年生存率提高9.8%,达99.8%,这是非常大的进步。另外,术后患者并发症明显下降,病人康复时间缩短,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器官移植进入2.0时代 运用新技术肝移植一年生存率99.8% - 天天要闻

器官移植新技术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

《美国移植杂志》发表评论认为“无缺血”器官移植是“器官移植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目前,“无缺血”器官移植术已拓展至心、肺、肾等移植领域,并向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器官移植进入2.0时代 运用新技术肝移植一年生存率99.8% - 天天要闻

何晓顺教授接受采访

何晓顺教授透露,“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在欧美知名医疗机构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美国梅奥医疗诊所今年做了该国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术,意大利做了该国首例的“无缺血”肝脏移植,俄罗斯上个月做了两例“无缺血”的肝移植。

肠癌类器官成“替身”为患者试药

会上,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吴小剑在题为《基于PB级大数据的中国人群肠癌数字图谱构建及临床诊疗的个性化策略》的学术报告中提到,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4年提供的数据,我国结直肠癌年死亡例数约24万,是全国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四的恶性肿瘤。

器官移植进入2.0时代 运用新技术肝移植一年生存率99.8% - 天天要闻

肠癌类器官自动化工作站可实现从组织处理到药敏检测的全流程自动化

2018年,他们团队牵头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参与了ICGC-ARGO结直肠癌项目,在多模态数字化肠癌临床资源、中国人群结直肠癌分子图谱、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突变图谱、中国人群肠癌的复杂变异图谱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探究。

据了解,针对早诊率低、70%药物治疗不佳的现状,研究团队利用肠癌类器官作为“替身”为患者“试药”,实现结直肠癌精准治疗。基于类器官的肠癌药敏分型,为肠癌类器官,建立全面的类器官药敏检测平台、肠癌类器官自动化工作站,精准化、标准化,减少人为误差,低通量与高通量兼顾,全过程自动化、AI化,实现从组织处理到药敏检测的全流程自动化。

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数智医学讲堂发布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陈彩蓉作题为《干细胞与外泌体的应用研究》的学术报告。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庄一强作题为医院蓝皮书——《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解读。

广东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州泰和肿瘤医院朱伶群主治医师作题为《质子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

我国把生命科学作为一个产业还不到20年的时间,真正飞速发展也不过是10年以内的事情。我国健康产业仅占GDP总量的4%至5%,与发达国家的15%相比仍处于起点,仍然是蓝色的海洋,产业发展前景可观。

会上,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数智医学讲堂同时发布。数智医学讲堂,重点打造医学专家数字分身教学视频,提供一个交流思想、分享智慧的高端平台,更好地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论坛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主办、广东科技新闻工作者协会承办。大会围绕“生命科学新格局、新动能、新质生产力”主题展开学术研讨,探讨生命科技与AI融合,加速重构,激发新动力。大会汇聚了省内外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剖析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与未来走向,加速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共同推动生命科学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文、图 | 记者 黎秋玲 通讯员 科记协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新疆出现不明飞行物 - 天天要闻

新疆出现不明飞行物

嘿,宝子们,来听个超逗的事儿!5 月 16 日晚上呀,新疆乌鲁木齐的夜空就像个大舞台,突然闯进个不明飞行物这个 “怪咖”,一下子就成了大家唠嗑的热门话题,这到底是啥呀?那晚,乌鲁木齐的夜空里这个神秘家伙一现身,市民们就像小侦探发现宝藏一样兴
发射后失联 印度地球观测卫星发射任务宣告失败 - 天天要闻

发射后失联 印度地球观测卫星发射任务宣告失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当地时间18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使用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地球观测卫星“EOS-09”。该卫星原计划被送入太阳同步轨道,但发射后不久,发射基地与卫星失联。随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宣布卫星未能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失败。(记者 薛璟)...
印度宣布:失联!卫星发射失败 - 天天要闻

印度宣布:失联!卫星发射失败

当地时间18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使用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地球观测卫星“EOS-09”。该卫星原计划被送入太阳同步轨道,但发射后不久,发射基地与卫星失联。随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宣布卫星未能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失败。来源丨央视新闻排版丨聂倩玉编辑丨刘莹审校丨曾子瑾监制丨王云霞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99.999%的深海海底仍未被人类探索 - 天天要闻

99.999%的深海海底仍未被人类探索

深海潜水器已经潜水几十年了,但美国科研人员对深海潜水的第一次全面分析显示,人类只直接观察到全球深海海底的一小部分,不到0.001%。5月7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科学进展》。探测器在阿拉斯加附近深海拍摄的图像。图片来源: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海洋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其中约93%是深海海底,被归类为深度在200...
新疆多地现不明飞行物,气象部门回应 - 天天要闻

新疆多地现不明飞行物,气象部门回应

5月16日晚,新疆乌鲁木齐夜空中出现不明飞行物,引发网友热议。多位目击者表示,该飞行物分为上下两个扇形,中间有一条很明显的分隔线,在夜空的衬托下特别明亮,当时有很多市民都掏出手机拍下了这一画面。乌鲁木齐网友xerman称,当天22时56分,他和朋友正在从昌吉回乌鲁木齐市的路上。突然,天空中出现一个非常亮的物体,...
情侣入住酒店遭无人机怼窗拍摄!当事人发声 - 天天要闻

情侣入住酒店遭无人机怼窗拍摄!当事人发声

情侣入住酒店遭无人机怼窗拍摄!当事人发声昨天,话题#情侣住丽思卡尔顿遭无人机怼窗拍摄#引发关注并冲上微博热搜第一5月16日晚,陈先生(化名)入住南京新街口丽思卡尔顿酒店55层的套房,晚上9点左右,他惊讶地发现房间窗外有无人机绕圈拍摄。陈先生说,“我女朋友指向窗外问,那是飞机吗?起初我不以为然,直到第二次,该...
新质生产力的壮美图景 - 天天要闻

新质生产力的壮美图景

【新时代记录】作者:韩 丹(浙江省摄影家协会航拍专委会副主任、杭州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近几年,“新质生产力”是绝对的社会热词。它是指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
科技助残,需以人文关怀为尺度 - 天天要闻

科技助残,需以人文关怀为尺度

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当下,很多人对智能机器人早已不陌生。但或许不太为人所熟悉的是,这类机器人还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应用场景:为残疾人群提供出行解决方案。
复旦上医健康科普讲堂来啦!为你的健康“撑腰” - 天天要闻

复旦上医健康科普讲堂来啦!为你的健康“撑腰”

今天(5月17日)上午,“百廿复旦 健康同行”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大型义诊活动在杨浦滨江东方渔人码头举行。现场不仅有超120位复旦医疗专家现场义诊,复旦上医科普讲堂也同步开启直播,全方位为市民的健康“撑腰”。
新闻周刊丨首位来自民营企业的院士!王坚说他一直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 天天要闻

新闻周刊丨首位来自民营企业的院士!王坚说他一直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任务代号021,寓意从0到1的突破;一箭12星,均搭载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5月14日,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标志着我国在太空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作为此次太空计算卫星星座研发的主导机构,之江实验室,负责星载智能计算机与AI模型。5月16日,发射已经过去了4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