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大草原:看煤是如何“生”出水的

2024年06月21日14:43:13 科学 1839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21日电(记者刘伟 刘懿德)初夏的锡林郭勒大草原绿意渐浓,在草原深处的一个大型火电厂里,道路两侧白桦云杉等树木成行,刺玫紫丁香等灌木连片。厂区的温室大棚里也是生机勃勃,满眼都是绿莹莹的黄瓜、紫亮亮的茄子、红彤彤的西红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里的绿化用水、灌溉用水,全都来自发电用的煤炭。

锡林郭勒大草原:看煤是如何“生”出水的 - 天天要闻

这是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新华社发(资料图片)

记者日前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的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采访了解到,在这个大型火力发电厂,一块块褐煤燃烧后产生的烟气,经过特殊装置处理,就能提取出水。

“我们研发应用了66万千瓦等级火电机组的烟气提水装置,能够从褐煤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中提取出水来。”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瑞东说。

在褐煤资源丰富的锡林郭勒盟,这项技术很有应用潜力。据李瑞东介绍,褐煤含水量较高,燃烧后产生的烟气本身就含有大量水蒸气,再经过湿法脱硫等净化工艺处理,烟气中的饱和水蒸气、小液滴越来越多,“以前就直接排放掉了,现在我们把这块资源利用了起来”。

锡林郭勒大草原:看煤是如何“生”出水的 - 天天要闻

这是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的烟气提水装置。新华社发(资料图片)

据介绍,烟气提水技术就是通过研发烟气脱硫和高效冷凝一体化的提水装置,将脱硫塔和冷凝塔二合一,并应用一系列技术创新,从而让煤“生”出水。

锡林郭勒盟是典型的富煤贫水地区,这项技术让火电厂从耗水大户成了“产水大户”。目前,这家每年耗煤400多万吨的大型火电厂,不仅能发电60多亿度,还能“生”出150多万吨的水。

“煤‘生’出的水,足以满足厂区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李瑞东说,经过多次节水改造,目前厂区每年生产用水维持在100多万吨的规模,“这套装置2018年投入运行,2019年5月15日开始至今,我们火电厂一直处于发电零取水的状态。”

随着让煤“生”水的装置持续稳定运行,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很多企业纷纷开始应用这项技术进行节水改造。锡林郭勒盟工业和信息化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盟已有8家火电和热电联产企业应用该技术,全年煤“生”水可达660多万吨。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迈向高端的新材料|从原材料到新材料,看山西转型升级之路 - 天天要闻

迈向高端的新材料|从原材料到新材料,看山西转型升级之路

新华社太原6月27日电(记者王劲玉)普通的玉米淀粉“摇身一变”,成为储能利器超级电容炭;随处可见的石灰石在科技的加持下成为纳米碳酸钙;坚硬的钢铁可以像纸张一样轻薄,徒手可撕开。在转型发展大潮中,传统原材料通过技术革新、应用创新,成为高端新材料,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
美国宇航局指示SpaceX在时机成熟时击落国际空间站 - 天天要闻

美国宇航局指示SpaceX在时机成熟时击落国际空间站

据美国宇航局称,SpaceX被指示从轨道上为国际空间站制造一艘拖船。为此,该公司将获得8.43亿美元,这还不包括拖船的准备和发射费用。但一切都不会早于商业轨道站准备就绪,这可能晚于 2030 年。图片来源:NASA根据各种声明,俄罗斯最早可
月壤归来!外媒:中国再显太空实力 - 天天要闻

月壤归来!外媒:中国再显太空实力

嫦娥六号返回器25日携带月壤顺利着陆,实现人类历史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持续引发外媒的广泛关注。  《纽约时报》刊文称,中国成为首个从月球背面取回样品的国家。嫦娥六号任务的样品可能蕴藏着月球和地球起源的线索,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最新成果。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报道指出,此次任务携带的样品是由中国国家航...
大熊猫“鑫宝”和“云川”启程了 - 天天要闻

大熊猫“鑫宝”和“云川”启程了

今年2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美国圣迭戈动物园野生动植物联盟签署了新一轮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研究协议。中美双方经过充分准备,今天,来自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两只大熊猫“鑫宝”“云川”启程前往圣迭戈动物园,开启为期10年的旅居生活,延续双方
托底腾飞、5米坠落!领克07 EM-P完成行业首次极限挑战 - 天天要闻

托底腾飞、5米坠落!领克07 EM-P完成行业首次极限挑战

快科技6月27日消息,据领克汽车官方发布,近日,领克07 EM-P完成行业首次托底后高空坠落挑战。据悉,此次领克07EM-P携手中汽信科,根据真实场景设置超高难度挑战,先托底,后腾飞,再坠落,挑战时速50km/h正面应对托底测试、挑战行业首次托底+翻滚双重测试。托底:车速50km/h剐蹭底盘通过直径为150mm的刚性半球形壁障,领克...
【生物多样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县记录到幼年金雕捕食画面 - 天天要闻

【生物多样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县记录到幼年金雕捕食画面

近日,四川长沙贡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和西华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适应研究团队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拍摄到一只金雕亚成体的捕食活动画面。画面中,一只金雕在旱獭、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动不动地观察着猎物的活动,一旦有身体肥硕滚圆、肉质细嫩的猎物从洞口跑出来,就会立刻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