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研究:新冠病毒可在人体内存留数年

2024年05月06日18:10:56 科学 6013

01

一项发表在《柳叶刀•传染病》杂志上的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证据,表明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后可以在人体内持续存在数月甚至数年。

《柳叶刀》研究:新冠病毒可在人体内存留数年 - 天天要闻

这项由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小组共同进行的研究,发现在四分之一的接受检测者体内,病毒产生的蛋白质存在时间长达14个月,这可能是covid-19后广泛出现的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02

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超敏感血液检测技术,对171名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样本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病毒的长期存在:在高达25%的病例中,即使在感染后一年,病毒蛋白依然能够被检测到。这些结果强烈支持了冠状病毒可能在人体组织和器官中长期存在的假说,哪怕是在急性感染阶段已经结束之后。

慢性感染的可能性:每一次新的sars-cov-2感染都有可能变成慢性感染,这可能是该病毒最令人担忧的一个方面。

病毒蛋白与疫苗无关:研究中发现的病毒蛋白不可能是covid疫苗的结果,因为几乎所有的研究参与者在采血前都没有接受过疫苗注射。

《柳叶刀》研究:新冠病毒可在人体内存留数年 - 天天要闻

该研究对于long covid(长新冠)的意义:

1. long covid的解释:sars-cov-2病毒的持续存在可能是导致人们在long covid中出现当前症状或未来可能出现的医疗事件的原因。

2. 转向long covid研究:ucsf团队在2020年4月将他们的基础设施转向了长期新冠(long covid)研究方向,该团队在使艾滋病毒/艾滋病成为一种可治疗的疾病方面具有专业经验。

03

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揭示了sars-cov-2病毒可能在人体中的长期存在,这对于理解covid-19的长期影响和开发针对性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即使在急性感染恢复后,sars-cov-2可能仍然在人体组织和器官中存在,这可能是导致long covid症状的原因之一。

参考

peluso m. j., et al. plasma-based antigen persistence in the post-acute phase of covid-19.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april 08, 2024. doi: https://doi.org/10.1016/s1473-3099(24)00211-1

proal a.d., et al. sars-cov-2 reservoir in post-acute sequelae of covid-19. nature immunology 2023, 24(10): 1616-1627.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90-023-01601-2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日本东京地方法院驳回AI“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人仅限于人类 - 天天要闻

日本东京地方法院驳回AI“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人仅限于人类

IT之家 5 月 19 日消息,据 NHK 报道,当地时间周五,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就 AI“发明”的设备是否能获得专利一事作出裁决 —— 以“发明人必须是人类”为由,裁定不为其授予专利。据报道,居住在美国的原告为人工智能自主发明的设备申请专利,发明人的名字却是“自主发明本产品的人工智能 DABUS”。早在三年前,专利局就已经...
追江豚|铜陵张明浩:将绿水青山留给下一代 - 天天要闻

追江豚|铜陵张明浩:将绿水青山留给下一代

“我曾经亲眼看着白鱀豚的离去,现在绝对不能让江豚离开我们了。”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张明浩就开始从事长江野生动物保护。三十年来,张明浩经历了过度捕捞、水质污染,最严重的时候铜陵江面几乎无鱼可钓。如今,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江面上鱼群嬉戏,代表长江生态的物种江豚再度归来。“目前在铜陵...
全球首例古潜山裸眼侧钻分支井技术在中国气田应用 - 天天要闻

全球首例古潜山裸眼侧钻分支井技术在中国气田应用

中新社天津5月19日电 (王在御 王君妍)记者19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全球首例古潜山裸眼侧钻分支井技术在中国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成功应用,标志着中国在深层潜山油气藏开发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抗量子密码与信息安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 天天要闻

抗量子密码与信息安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面向AI爆发带来的极大算力需求,对RISC-V的需求也将快速增加。”在5月18日举行的“2024年抗量子密码与信息安全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CPU架构对芯片设计全产业链都具有重要影响,入选《MIT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的RISC-V,因其模块化、可定制化、灵活开源等特点,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24年抗量...
马斯克最新动作:正式开始招募第二个接受脑机植入的受试者 - 天天要闻

马斯克最新动作:正式开始招募第二个接受脑机植入的受试者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17日,脑机接口公司“神经连接”创始人马斯克宣布,继年初首个参与该公司脑机设备植入实验的患者手术成功100天后,正式开始招募第二个接受脑机植入的受试者。今年1月,公司完成首例脑机接口设备的人体植入手术。
聘科学家担任中小学科学副校长,此外,上海青少年科创教育还能做些啥? - 天天要闻

聘科学家担任中小学科学副校长,此外,上海青少年科创教育还能做些啥?

图说:科学大咖接过聘书,采访对象供图(下同)上海市第十九届青少年科技节今天下午在张江科学会堂启动。启动仪式上,10位院士、教授、科学家等收到了特别的聘书——他们将为10所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担任“科学副校长”。他们中,既有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薛永祺、上海航天局副局长李昕、复旦大学希德书...
第十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揭晓,刘洋获长篇小说金奖 - 天天要闻

第十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揭晓,刘洋获长篇小说金奖

初夏的微风拂过菁蓉湖面,倒映在水中的成都科幻馆迎来了科幻迷们的重要日子——今(18)日,2024科幻星云庆典在这里举行,第十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在此揭晓。华语科幻星云奖是由科幻活动家董仁威、科幻出版人姚海军和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等三位创始人为首的全球华人科幻爱好志愿者,于2010年共同创立的公益性奖项。今年的华...
“外国教授”假借学术合作窃密,生态间谍案细节揭露 - 天天要闻

“外国教授”假借学术合作窃密,生态间谍案细节揭露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从国家安全机关了解到,近年来,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或基金会,打着“项目调查研究”“生态治理保护”的旗号,非法采集、窃取我国重要自然保护区的地理、气象、生物等敏感数据,给我国国家安全带来风险隐患。
为海缆“把脉”替设备“问诊” 超级工程这样体检 - 天天要闻

为海缆“把脉”替设备“问诊” 超级工程这样体检

浙江舟山柔性直流工程是世界首个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它能将风电、光伏、潮汐等绿色能源全额接收,确保用电安全低碳。工程共建有舟定、舟岱、舟衢、舟洋、舟泗5座换流站,在多个岛屿间架起直流输电网络,实现了岛屿间的电能互通。柔性直流工程“体检”如何进行?  今年是舟山柔性直流工程投运十周年,从昨天(17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