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传来坏消息,最强“免疫逃逸”XBB1.5来袭,都白感染了吗?

2023年01月01日23:55:07 科学 1553

我们为什么要全面放开呢?就是因为奥密克戎毒株,已经无法防不住了,只能通过全民免疫的方式和病毒共存。

但是病毒变异的速度似乎在加快,而且变得越来越狡猾。

新年传来坏消息,最强“免疫逃逸”XBB1.5来袭,都白感染了吗? - 天天要闻

这两天一则消息迅速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榜,就是XBB.1.5已经成为美国“头号流行株”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XBB.1.5已经迅速在美国蔓延开来,最近一周感染的比例已经占到了40%,比上一个星期提高了20个百分点,大有席卷全美、蔓延全球的趋势。

那么XBB.1.5到底是什么样的病毒呢?根据基因测序显示,XBB.1.5依然是奥密克戎的变种。但是这个新毒株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更好地与细胞结合。

通俗一点说,就是XBB.1.5的传染性比奥密克戎更强。

大家对于奥密克戎的传染性应该是记忆犹新吧!从12月7日我国全面放开以来,大半个月的时间,奥密克戎就从东到西、从北到南基本席卷了整个中国。

根据一部分省份公开的数据,四川的全省实际感染率应该达到了8成,北京跟四川的情况差不多,预计也是8成左右。海南大约是五成,浙江是4成左右。

现在依然有一部分省市处于第一波的感染高峰期。

新年传来坏消息,最强“免疫逃逸”XBB1.5来袭,都白感染了吗? - 天天要闻

奥密克戎传播的如此之快,虽然短期内给全国人民造成了很大的恐慌,但是任何事都有利弊两说。第一波感染率就如此之高,这对于全民免疫系统的建立、第二波感染率的影响,还是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虽然还是有一定的二次感染率,但是毕竟同一种病毒的短期内是不容易再感染的。

但是XBB.1.5来袭之后,传染性比奥密克戎更强,国际专家一致认为新毒株将成为未来全球传播的主力。那么国内的情况如何呢?

根据上海市的检测结果,近期上海感染者中,通过基因测序的方式主要还是奥密克戎的“南方株”BA.5.2和“北方株”BF.7,尚未发现新的变异株。

但是依然不可掉以轻心,因为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最新监测结果,已经发现了25例XBB家族的感染者,其中有3例是XBB.1.5,都是境外输入病例闭环转运人员,并未造成本土传播的现象。

但是根据我国之前公布的消息,将从1月8日起,降低新冠病毒的防范等级,降为乙类乙管传染病,同时全面放开出入境管理,不再采取集中隔离的方式。

所以说,XBB.1.5大面积流入中国,已经是无法避免了。

新年传来坏消息,最强“免疫逃逸”XBB1.5来袭,都白感染了吗? - 天天要闻

那么问题来了,XBB.1.5会不会造成国内大面积二次感染呢?毕竟全国人民发烧刚过去没多久,现在还处于免疫期内,XBB.1.5的传染性这么强,是不是之前的人都是白感染了呢?

根据国内部分专家的观点,目前尚不明确感染奥密克戎之后,短期内是否还会感染XBB.1.5。还是取决于两种病毒的重叠性到底有多少,再者还与人体的抵抗力有一定的关系。

说明我们现在对这个病毒的真实情况,还在认定中,对于二次感染的概率尚不清楚。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XBB.1.5的致病性跟奥密克戎是相当的,甚至是更弱一点。

之前大家造成恐慌,主要是缺医少药造成的。经过大半个月的产能提升,现在退烧感冒药基本恢复正常供应,满足百姓的日常需求。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既然XBB.1.5的传染性更强,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晚一点打开国门,或者重新回到动态清零、封控的抗疫之路上去呢?

这个观点很明显是不对的,因为奥密克戎就已经防不住了,XBB.1.5的传染性更强,更是不可能动态清零了。

新年传来坏消息,最强“免疫逃逸”XBB1.5来袭,都白感染了吗? - 天天要闻

好在病毒的致病性并没有提升,而且国外已经放开很久了,重复感染的比例也有一些,大部分人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就跟感冒是差不多的。

所以对于XBB.1.5,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

今年的元旦,北京、上海、武汉等顺利度过第一波疫情高峰的城市,已经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热闹,这才是生活的希望。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 天天要闻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与中国电信共同组建的海南数据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这都会好奇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中国电信又有什么大动作了吗?下面我们就展开来聊聊吧,仅供参考哦!解决行业痛点。以往的中小企业想用现实数据来优化生产流程,却面临合
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本顿:贵州三叠纪化石群改写地球生命演化认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 天天要闻

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本顿:贵州三叠纪化石群改写地球生命演化认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传承地质魅力·续写文明华章——推动地质公园与生态文化多样性融合发展”主题论坛上,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迈克尔·本顿)教授围绕“三叠纪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层地球脉冲正在撕裂非洲大陆 - 天天要闻

非洲地下的深层地球脉冲正在撕裂非洲大陆

地幔的垂直运动是导致地球表面发生大规模地质变化的驱动力之一。这些地幔上升流,有时被称为地幔柱,被认为在一些重大的地质转变(例如大陆漂移)中发挥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陆地下发现了一种类似、微妙却意义重大的现象。
科学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闻

科学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学家首次直接观察到在主要水下断层带释放构造应力过程中发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渐进式地震事件在穿过日本海岸附近易引发海啸的断层段时被追踪,该断层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缓冲作用,吸收了压力。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将这一现象比作一条断层线沿着
“倪四道院士预测广东将有8级地震”系谣言 - 天天要闻

“倪四道院士预测广东将有8级地震”系谣言

近日,一张“院士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的截图在网络上流传。截图显示,名称为“倪四道”的用户称,团队预测8个月内,将会在一经纬度位置(位于广东)出现八级以上地震。
“鸟中大熊猫”现身桂林! - 天天要闻

“鸟中大熊猫”现身桂林!

【来源:广西台新闻910】近期,阳朔县林业局工作人员通过桂林漓江站了解到,在海洋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安装的监测系统,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的身影。白颈长尾雉不仅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还是中国特有珍稀鸟类,被称为鸟类中的“大熊
世界第一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迎20岁生日 - 天天要闻

世界第一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迎20岁生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5日讯“淘淘”20 岁啦!7月5日,世界第一头人工环境下出生的长江江豚“淘淘”迎来20岁生日。从“淘淘”出生到家族发展至5头,在一代代科研人员努力下,长江江豚人工繁育保种,为这一濒危物种的未来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