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现在怎么样了?

2022年12月04日23:49:02 科学 1099

距离“天问一号”发射已经两年多了,至今想起“天问一号”成功发射的那一天依旧心情澎湃,毕竟“天问一号”这是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实现了我国深空探测历史上的多个第一次。

天问一号最近的报道,也比较少,显然没有刚刚发射成功的那段时间引人瞩目了,但是仍然勾起着我们的好奇心。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天问一号”走过的路程吧!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现在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

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开启了探火之旅。

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与火星交会,成功实施捕获制动进入环绕火星轨道。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天问一号”通过对预选着陆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获得了具体的图片数据,为接下来的着落火星做好选址准备。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在火星乌托邦平原着陆,一周后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标志着“天问一号”任务圆满成功。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现在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天问一号” 动画图

“天问一号”交的“作业”

“天问一号”任务完成了许多首次,具体如下所示:

1.首次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

2.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

3.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软着陆

4.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表面巡视探测

5.首次实现4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

6.首次获取第一手火星科学数据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现在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天问一号”在火星上怎么样了?

现在“天问一号”在火星上怎么样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截至2022年9月15日,火星车累计行驶1921米,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获取原始科学探测数据1480GB。

2022年9月19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贾阳说,“祝融号”火星车正处于休眠状态,预计2022年12月,火星车在满足两个特定条件后将会自主唤醒。

现在时间已经来到了2022年12月,“祝融号”火星车唤醒了吗?

根据官方的报道,目前来说还没有唤醒。

现在火星的寒冬即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目前“祝融号”火星车距离唤醒的时间越来越近了。相信用不了多久“祝融号”火星车便能恢复正常巡视探测工作,继续探索火星的环境,完成更多的科学实验任务,让我们对这一颗红色的星球,有更深的了解。

届时“祝融号”火星车将再一次出现在我们大众的视野中,为我们传输更多的火星图片。

“天问一号”已经属于超期服役,它将为“天问二号”任务做足提供宝贵的数据和经验,保证以后的登火任务能够顺利进行,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取回火星的土壤,最后实现载人登火。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现在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全球首例:我国量子密码技术实现双重加密里程碑 - 天天要闻

全球首例:我国量子密码技术实现双重加密里程碑

IT之家 5 月 14 日消息,综合科技日报、经济参考网消息,中电信量子集团近日发布了全球首个融合量子密钥分发(QKD)和后量子加密算法(PQC)的分布式密码体系。该体系创新融合 QKD 和 PQC 技术,可提供端到端抗量子计算的密钥分发与
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 天天要闻

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三秋梅雨愁枫叶,一夜篷舟宿苇花”,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及江淮流域,将迎来连绵数日的降雨,而且雨量集中且强度大,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季节,因此民间把这段降雨时期称之为“梅雨”,也叫“黄梅雨”,又因高温高湿的特点,很容易导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将人工智能送上太空!我国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发射 - 天天要闻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将人工智能送上太空!我国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发射

记者5月14日从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之江实验室了解到,随着太空计算卫星星座1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介绍,“三体计算星座”是由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该设施将通过在轨...
@婺城人,发现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 天天要闻

@婺城人,发现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金华山风光秀丽,岩溶地质景观丰富。近日,专家经过调查,发现金华山上还有丰富的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罗店镇鹿田村公路旁,竖立着一块“腕足类化石点”的牌子,在这附近山体上,地质专家发现了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腕足动物是一类古老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它们在古生代海洋中非常繁盛。“这套地层主要是二叠纪早期,距今2.8...
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5月13日隆重开幕:科技赋能应急,创新驱动未来 - 天天要闻

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5月13日隆重开幕:科技赋能应急,创新驱动未来

5月13日,作为“长三角地区5·12防灾减灾宣传周”重量级品牌活动之一,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出席并致辞。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尚勇,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上海新时代城市安全与应急...
应急科普丨遇到地震怎么办?这些知识get一下 - 天天要闻

应急科普丨遇到地震怎么办?这些知识get一下

编者按 地震、暴雨、洪水……灾害无情,但正确的逃生避险方法是我们的有力武器。当灾害来临时,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吗?在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云南网推出应急科普专栏,和大家一起学习应急避险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防灾避险能力。 突如其来的地震往往使人猝不及防时间就是生命,自救至关重要发生地震如何自救?一旦...
膜导航系统为外科医生装上“透视眼”,破解“膜解剖”可视化难题 - 天天要闻

膜导航系统为外科医生装上“透视眼”,破解“膜解剖”可视化难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近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胃肠外科暨胃肠手术功能保护研究中心新技术应用沙龙上,一款名为DeepGuide的手术导航系统对外发布。该系统成功破解“膜解剖”可视化难题,使胃肠肿瘤手术的系膜完整率从75%升至98%。中山三院新技术应用沙龙现场。甄晓洲...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发布 - 天天要闻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发布

中新网嘉兴5月13日电(记者 王逸飞)13日,在浙江嘉善举行的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暨浙江主场活动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发布,这也是长三角首张跨域“生物多样性图谱”。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暨浙江主场活动现场。浙江省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