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奖+3!

2022年11月14日23:40:06 科学 1317

科学技术奖+3! - 天天要闻

喜报

近日

2022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

公布获奖名单

我校宿帅教授主持的成果

“轨道交通道岔转换设备状态感知与智能运维关键技术及应用”

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冯其波教授主持的成果

“面向数控机床的激光多自由度误差同时测量关键技术及应用”

获技术发明一等奖

另外,巩思茜讲师参与的成果

“基于AI和机理模型的数控机床精密加工智能优化与控制技术”

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学技术奖+3! - 天天要闻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立的面向全国仪器仪表领域的综合性奖项。2022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对申报项目进行了形式审查、初评、会评,共评选出一等奖21项,其中科技进步奖12项,技术发明奖9项;二等奖36项,其中科技进步奖32项,技术发明奖4项;三等奖33项,其中科技进步奖29项,技术发明奖4项;青年科技人才奖5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人。



一起来看看我校教师

获奖的主持成果

01


轨道交通道岔转换设备状态感知与智能运维

关键技术及应用


01

获奖成果简介


该项目从道岔转换设备复杂条件下的状态可感知性、多源噪声下的故障可诊断性、多变环境下的运维可适应性共三方面入手,形成了面向道岔转换设备智能运维的传感器技术体系,实现了对道岔转换设备力学、光学、电学等全方位、多维度的状态监测;自主创新了轨道交通道岔转换设备智能运维关键技术,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首创了道岔转换设备综合监测成套系统,实现了道岔转换设备综合监测与运维技术及管理模式自主创新。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已应用于我国18个铁路局、15个城市的27条城轨线路以及多个“一带一路”国家线路,道岔转换设备故障数量年均降幅15%以上,支撑了川藏铁路(拉林段)、京张高铁等多项国家重大铁路工程的安全运营,并走出国门,服务匈牙利、塞尔维亚等“一带一路”国家铁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图1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道岔转换设备故障智能诊断

科学技术奖+3! - 天天要闻

图2 道岔转换设备综合智能运维管理技术体系

科学技术奖+3! - 天天要闻

图3 轨道交通道岔转换设备状态监测成套装备



科学技术奖+3! - 天天要闻


02

科研团队简介


宿帅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智慧高铁前沿科学中心副主任、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长期从事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项目,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并获得国内外诸多学者正面引用和高度评价。


科学技术奖+3! - 天天要闻


目前科研团队有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人,团队中青年结合,联合攻关,在道岔转换设备故障诊断、状态监测与寿命预测等方面理论及技术方面开展研究工作,攻克了一系列道岔转换设备智能运维关键技术难题。


科学技术奖+3! - 天天要闻


科学技术奖+3! - 天天要闻


02


面向数控机床的激光多自由度误差同时测量

关键技术及应用



01

获奖成果简介


面向“如何提高数控机床精度”国家重大需求,针对现有数控机床误差测量仪器存在“测不全、测不快、测不准,被欧美国家所垄断”两大突出问题,该项目提出了激光直接测量五轴数控机床42项几何误差仪器原理、数控机床三直线轴21项几何误差快速自动测量方法、基于单根保偏光纤耦合双频激光的直线轴/转轴/主轴多自由度误差同时测量方法与原理等;攻克光线漂移共路补偿、18误差单靶镜敏感、空间光线精确转向定位等关键技术;解决单根光纤传输正交偏振激光偏振方向控制、仪器自身误差补偿和不同类型数控机床统一测量模型等难题,首次研制出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高精度直接测量五轴数控机床42项几何误差仪器,具有测量参数全、综合测量精度高、测量效率高、测量无盲区等显著优点,已在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得到应用,并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美国专利3项,欧洲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12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通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成果鉴定,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直线轴/转轴六自由度误差同时测量技术和五轴数控机床42项误差激光直接测量技术属国际领先水平。


科学技术奖+3! - 天天要闻

图1 激光高精度直接测量五轴数控机床42项误差原理示意图

科学技术奖+3! - 天天要闻

图2 面向数控机床的激光多自由度误差同时测量仪器

科学技术奖+3! - 天天要闻

图3 测量仪器在高端装备及航空航天行业的应用




02

科研团队简介



冯其波教授,光电检测与光电信息科研团队负责人,北京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光学工程学科责任教授,北京市优秀教师,广东省东莞市创新科研团队带头人。主持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累计近1亿元,其中包括: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个科研成果产业化,产值超过3.6 亿元。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奖项。目前兼任全国设备结构健康监测标准化工作组副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备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副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计量仪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目前科研团队有教授3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人,讲师/工程师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人。在高端装备制造与精密检测及轨道交通安全检测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科学技术奖+3! - 天天要闻




迎难而上,敢为人先

心怀使命,共创未来



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

编辑|伍嘉怡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在鸟儿的世界里,春天似乎更长一些 - 天天要闻

在鸟儿的世界里,春天似乎更长一些

北京的春天很短。这或许是在北京生活的人的共识。北京所在的地理位置相对靠北,立春时节,天气还异常寒冷,可以说丝毫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判定入春,在气温上倒是有一个科学的标准。依据《气候季节划分》,北京的入春时间通常在每年3月中下旬。此时,北京城内已是春暖花开,公园里的山桃、樱花、玉兰等争相开放,其他的植...
集成创新与原始创新 - 天天要闻

集成创新与原始创新

重读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心中的一个困惑得到解答。老一辈科学家靠什么方法,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就实现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文中记载,黄旭华有一个观点近乎口头禅:“在现代,尖端通常不过是常规的组合……综合就是创造。
天文学家警告:地球或遭“鸟翼”状太阳喷发冲击 - 天天要闻

天文学家警告:地球或遭“鸟翼”状太阳喷发冲击

周二,天文学家观测到太阳北半球出现巨大的“鸟翅膀”状喷发,过热等离子体波汹涌翻腾。 这股太阳物质细丝长度超过100万公里,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两倍还多。如今,科学家预测,此次细丝喷发的一部分....
潮声丨从化石到生命的“逆向”探索 1万年前灭绝的恐狼“复活” - 天天要闻

潮声丨从化石到生命的“逆向”探索 1万年前灭绝的恐狼“复活”

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谢丹颖 张苗恐狼是啥?如果你看过前些年大热的美剧《权力的游戏》,应该对冰原狼有印象吧?冰原狼的原型,正是恐狼,已在地球上消失万年之久。如今,它们“复活”了?恐狼曾在热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以斯塔克家族的伴侣而闻名,但它实
新毒株来袭了?专家提醒:囤药不如保护自己 - 天天要闻

新毒株来袭了?专家提醒:囤药不如保护自己

新冠病毒又来了?我们要做什么准备?近期,随着气温变化和人群流动增加,全球多地出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上升的趋势。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新冠新毒株正在突袭美国。自2023年10月以来,多国报告了新型变异株的传播,其中XBB.1.5和BA.2.86等亚
五亿年前三眼海怪现世:26节身躯改写进化认知 - 天天要闻

五亿年前三眼海怪现世:26节身躯改写进化认知

近日,加拿大考古团队在寒武纪岩层中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这种被命名为”莫斯拉·芬托尼”的海洋生物不仅长有三只眼睛,其多达26节的躯体结构更颠覆了科学界对生物体节演化时间的认知。这项发现为研究现代节肢动物起源提供了关键线索,也重新定义了人类对五亿年前海洋生态系统的理解。2025年5月,由让-伯纳德·...
百万公里“鸟翼”太阳爆发,24小时内或冲击地球,地磁暴与极光预警 - 天天要闻

百万公里“鸟翼”太阳爆发,24小时内或冲击地球,地磁暴与极光预警

5月15日,天文学家观测到一场罕见的巨型太阳活动——一片跨度超96万公里的炽热等离子体带从太阳北半球喷发,形成壮观的“鸟翼”状结构。这场爆发可能在未来24小时内对地球产生轻微冲击,或引发地磁扰动及极光现象。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卫星记录,此次喷发的等离子体带长度达96万公里,是地月平均距离(约38.4万公里)的...
PEEK行业交流0515 - 天天要闻

PEEK行业交流0515

Q&AQ:当前 PEEK 材料的价格是否也是阻碍其在机器人领域大规模应用的原因之一?未来从成本角度来看,是否会有一些变化?各企业是否有大幅降低成本的可能性?A:PEEK 材料大幅降价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