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塔克拉玛干沙漠现众多湖泊,中国降雨带北移,西北变江南?

2022年10月18日22:02:30 科学 1991

让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想到,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竟然出现众多“湖泊”,这种罕见情况在2022年之中,对比我国长江流域的雨水问题,的确是“极大的反差”。

所以,以至于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景象之后,又在想我国西北难道真的要成为“江南”吗?长江雨水都少到极致了。


罕见!塔克拉玛干沙漠现众多湖泊,中国降雨带北移,西北变江南? - 天天要闻


的确,这样的气候变化真的是“一把鼻涕一把泪”,不伤心是不可能的。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就来一步一步地看吧,是不是——中国降雨带真的北移了,未来这就是趋势呢?

罕见!塔克拉玛干沙漠竟然出现众多湖泊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位于我国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并且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同时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


罕见!塔克拉玛干沙漠现众多湖泊,中国降雨带北移,西北变江南? - 天天要闻


当然,既然被称之为沙漠,那么必然是以“少雨”为主,的确,该沙漠区域的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

所以,就算是有水,基本上也是彻底被“蒸发掉”。但看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众多湖泊,那必然是一件罕见的事情了。


罕见!塔克拉玛干沙漠现众多湖泊,中国降雨带北移,西北变江南? - 天天要闻


没错,我国今年长江流域的少雨情况明显,但是对于我国这个干沙漠地区来说,却意外地多起来了。

按照央视指出,今年是新疆塔里木河——近10年来水量最大的一年,而在雨水不断涌入的情况之下,河水漫溢到附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形成众多湖泊,场面蔚为壮观。


罕见!塔克拉玛干沙漠现众多湖泊,中国降雨带北移,西北变江南? - 天天要闻


的确从画面我们也可以清晰看到,沙漠之中的湖泊还不小,所以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当然,很多人看到这个事情,会说这是好事情,沙漠变“绿洲”指日可待了。的确,从这方面来讲,算是好事情,这对沙漠周边区域来说,只要变得“更绿”了,那么沙尘的影响就变小很多了。


罕见!塔克拉玛干沙漠现众多湖泊,中国降雨带北移,西北变江南? - 天天要闻


只不过,从大体的方面来讲——也就是整体的雨水,引发了很多人对雨水变化热议。

中国降雨带北移,西北变江南?

这也是比较巧合,我们才说了关于西北的气候变化,结果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众多“湖泊”的消息就来了。

的确,在全球变暖之下,我国受到的降雨变化影响较大,毕竟我国是全球变暖的敏感区域之一,而且变暖的程度还在增强之中。


罕见!塔克拉玛干沙漠现众多湖泊,中国降雨带北移,西北变江南? - 天天要闻


按照《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数据显示,在2021年之中,全球变暖在持续发展,并且再次出现了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1.11℃的情况。

而对于我国来说,也是创下了历史新高,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速率为0.26℃/10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升温水平(0.15℃/10年)。


罕见!塔克拉玛干沙漠现众多湖泊,中国降雨带北移,西北变江南? - 天天要闻


近20年是20世纪初以来中国的最暖时期,2021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0.97℃,为1901年以来的最高值。所以,我国整体都在变暖之中,那么西北地区也就是变暖的地带之一了。

没错,我国西北的变暖也在出现,并且降雨量也在呈现出上涨趋势。

根据我国发布的变暖,变湿的数据显示,在1961年至2018年,西北地区年平均增温速率为0.30℃/10年,而全国为0.23℃/10年,全球为0.12℃/10年。

同时,降雨总体也是呈增加趋势,新疆年降水量增加速率为9.6毫米/10年,青海、甘肃中西部为5.4毫米/10年。

所以,西北地区的确是降雨量增加了。

罕见!塔克拉玛干沙漠现众多湖泊,中国降雨带北移,西北变江南? - 天天要闻

而对于2022年来说,在大气候巨变之下,其实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可能更大,为什么呢?

很多人应该也注意到了,今年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副热带高压表现非常强,动不动都是“冲向”青藏高原,所以,必然可能加大“热”的状态。

同时也容易将暖流输送上去,那么本身我国西北地区又是“冷空气较为”活跃的“口子”。


罕见!塔克拉玛干沙漠现众多湖泊,中国降雨带北移,西北变江南? - 天天要闻


所以,冷暖气流等现象的发展,的确也容易引发雨水出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西北降雨出现增多,还是可以说明的。

当然,还有季风改变——形成的季风雨影响也是存在的。所以,西北气候变化因素较多,并不单一。


罕见!塔克拉玛干沙漠现众多湖泊,中国降雨带北移,西北变江南? - 天天要闻


那这是不是说明中国的降雨带北移,西北要变江南呢?我们不看这些情况,其实事实也证明了,我国降雨带北移趋势在出现。

近些年来,我国北方的降雨明显增多,这个是没有办法否认的。

罕见!塔克拉玛干沙漠现众多湖泊,中国降雨带北移,西北变江南? - 天天要闻

例如:2021年,北方降水量为历史第二多,仅次于1964年,京津冀年降水量为历史最多。

而且,在2015年的时候,中国科学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杂志上,明确发布了说明,那就是,全球变暖将导致东亚夏季风雨带北移,从而给中国北方带来丰富的降水。

罕见!塔克拉玛干沙漠现众多湖泊,中国降雨带北移,西北变江南? - 天天要闻

同时,从地质记录看,全球变暖一定会使东亚夏季风雨带向西北推进,从而极大地改善我国北方的生态环境。

所以,中国的降雨带北移了吗?的确是北移了。那西北真的要变成江南?


罕见!塔克拉玛干沙漠现众多湖泊,中国降雨带北移,西北变江南? - 天天要闻


其实,虽然从趋势来看,是这样发展的。但是,西北真的要变成江南,这个可能性还是不大的。毕竟这个雨水的发展趋势存在,但实际性对西北的整体气候改变还不大。

所以,相对于西北的沙漠地带来说,这个影响可能也只是“冰山一角”,除非这样的局面不断发展,那才有这个可能性。但是,这样的变化如果真的出现了,那我国其他区域的气候转变可能也将出现。


罕见!塔克拉玛干沙漠现众多湖泊,中国降雨带北移,西北变江南? - 天天要闻


所以,其实降雨带北移,导致西北地区的降雨增多,也未必全部都是好事情。

这个只能说,这种气候模式发展真的太复杂了,未来西北在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之下,会不会发生更多不同寻常的气候变化,也只能观察吧。

罕见!塔克拉玛干沙漠现众多湖泊,中国降雨带北移,西北变江南? - 天天要闻

总结

整体上来说,我国作为全球的气候敏感区域,的确这样的气候转变有点“不太友好”,从2022年的气候变化也可以看到,我国南北地区的气候变化极大。

如果持续这样下去,那也意味着未来的气候巨变会更多。所以,人类改变气候的时间并不多了。


罕见!塔克拉玛干沙漠现众多湖泊,中国降雨带北移,西北变江南? - 天天要闻


虽然这里我们说的是我国气候,但是,其他国家也不用高兴,2022年全球气候巨变,多少国家受影响,很多人应该也看到了——欧洲,非洲,美洲等地都遭遇了极端性的高温,少雨气候。所以,气候变化是全球性影响,而并非只有我国。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戴琼海院士:三大“奇点”或决定人工智能未来突破 - 天天要闻

戴琼海院士:三大“奇点”或决定人工智能未来突破

7月6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在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演讲中指出,人工智能确定的趋势是走向通用智能,不确定的三大奇点将带来未来人工智能的变革。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加快发展新一代...
科学家警告数百座休眠火山可能很快就会爆发,爆发威力更大 - 天天要闻

科学家警告数百座休眠火山可能很快就会爆发,爆发威力更大

近年来,意大利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发生了多次引人注目的火山喷发。近日,专家警告,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数百座休眠火山可能变得更加活跃,甚至发生喷发。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表示,融化的冰川可能正在悄悄为未来更具爆炸性和更频繁的火山喷发埋下伏笔。“冰川通常会抑制下方火山的喷发量,” 研究...
【公共数据库挖掘】牙线竟含“永久化学物”?6千人大数据揭秘真相!更揭示科研新捷径 - 天天要闻

【公共数据库挖掘】牙线竟含“永久化学物”?6千人大数据揭秘真相!更揭示科研新捷径

利用公共数据库发现牙线使用与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的复杂关系,看懂“挖数据”发文的黄金机会!关心健康的你,可能听说过PFAS,一类被称为“永久化学物”的有害物质,因其在环境和人体中极难降解而备受关注。它们存在于不粘锅、防水服、食品包装等众多产品中。那么,我们每天使用的牙线,是否也可能成为PFAS的暴...
【野聊聊气象】“烧烤”or 蒸煮” - 天天要闻

【野聊聊气象】“烧烤”or 蒸煮”

【来源:黄山交通旅游广播】各位好,我是小野。昨天,我们进入了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此时,暑气正浓、高温频发,南北方有的“蒸煮”有的“烧烤”,咱们黄山就好了,二者皆有。继昨天“烧烤”之后, 受“丹娜丝”影响,周四之前我市将有一次风雨过程,
其实,《流浪地球》根本不需要“韩子昂” - 天天要闻

其实,《流浪地球》根本不需要“韩子昂”

在电影《流浪地球》里,韩子昂作为重型卡车的高级驾驶员,执行着运送发动机推动燃料火石的任务。然而,《流浪地球》还是落后现实了。在内蒙古伊敏露天煤矿,重型卡车根本不需要韩子昂。几百辆由中国华能、徐工集团、国家电网、华为联合出品的全国首型取消驾驶室的纯电无人矿卡——“华能睿驰”矿卡正在伊敏煤矿同时“打工”...
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孙大业逝世,享年88岁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孙大业逝世,享年88岁

讣告 | 沉痛悼念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大业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无党派代表人士、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孙大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7日18时14分在石家庄逝世,享年88岁。孙大业先生,1937年7月生于浙江杭州,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长,不负骄阳 - 天天要闻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长,不负骄阳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今天我们迎来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小暑标志着盛夏的登场俗话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启“蒸煮模式”这一时节,暑气蒸腾全国从南到北,正是荷花竞相盛放之时偶有清风拂过,满塘荷香给炎热的夏季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