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为啥“开了锅”?

2022年10月11日15:34:52 科学 1271

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廖洋 通讯员 李河昭


海上为啥“开了锅”? - 天天要闻

2021年1月7日的黄海“海浩”照片。课题组供图



2021年1月7日,青岛黄海海面“开了锅”,茫茫海面升起大片白色云雾,朝阳之下,如同仙境。这一罕见奇观被称为“海浩”现象。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晓峰团队融合数种在轨卫星数据对“海浩”现象的相关热力学、生物学以及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综合观测分析,并利用区域海洋气象耦合模型(ROMS-WRF)准确模拟出了该现象。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大气科学杂志》。


研究发现,冬季强寒流诱发的上升流弥补了因气温急剧下降损失的海洋上层热量,使当日最大海气温差达到近20摄氏度。在巨大的海气温差和对应的相互作用下,海水快速蒸发,使得海面附近的水蒸气接近饱和。这是产生“海浩”现象的主要原因。


李晓峰介绍,“海浩”现象发生是由热力不稳定因素所主导的,而非动力因素引导。热力学不稳定促进了表层海水的蒸发。“海浩”现象的出现通常需要“凝结核”和“温度差”两个条件。


团队将化学气溶胶辐射传输模块(GOCART)嵌入耦合模型中发现,0.5~1.5微米的海盐粒子作为主要凝结核随着蒸发过程释放到低空大气中,促进了“海浩”的形成,同时这也使得当日PM2.5含量增加了50%。


除此之外,针对“海浩”现象呈现出的海面特殊粗糙纹理特征,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图像分析方法——SAR椭圆形长度算法。结果表明,离岸线越远,大气不稳定性越强,使得底层大气对流不断发展,形成了更大的海面细胞纹理结构。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75/JAS-D-22-0065.1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涉及海冰研究、海洋生物等 我国南极科考有了新发现 - 天天要闻

涉及海冰研究、海洋生物等 我国南极科考有了新发现

目前,“雪龙2”号船正在返回国内,此前,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在罗斯海进行了首次秋冬航次的探索之旅。在南极,万物有灵。最常见也最寒冷的冰,也能讲述一万年的故事,科考队员就针对海冰进行了专项研究。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这里是“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今年3月下旬,我们在新西兰完成补给后,重新返回南极的罗斯海...
EBSD应用-孪晶分析——EBSD基础知识 - 天天要闻

EBSD应用-孪晶分析——EBSD基础知识

EBSD基础知识:EBSD应用-李晶分析。大家好,这里是中材检测科普讲堂。·1.形变李晶的识别。通过EBSD技术可以确定材料内部的李晶组织,李晶与基体之间存在特定的对称关系和取向关系。例如在立方晶系金属中,李晶与基体之间可能存在60°111
哈佛大学科学家解开了5.08亿年前奇异节肢动物的百年谜团 - 天天要闻

哈佛大学科学家解开了5.08亿年前奇异节肢动物的百年谜团

研究人员发现,“扩张头盔虫(Helmetia expansa)”有行走的腿和蜕皮行为,这改变了人们对其移动性和生长的假设。一个多世纪以来,寒武纪节肢动物扩张头盔虫一直是个谜。它于1918年被古生物学家查尔斯·杜立特尔·沃尔科特发现,最初被认
刚刚,物理学家实现了“点铅成金”!0.000001秒 - 天天要闻

刚刚,物理学家实现了“点铅成金”!0.000001秒

编辑:犀牛 好困【新智元导读】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刚刚实现了一项令人震惊的壮举:将铅转化为黄金!这一“点石成金”的过程虽然仅持续约一微秒,且成本高昂,却让17世纪炼金术士的梦想在现代物理学中成真。
合肥市花石榴花开 风动裙裾醉了夏天 - 天天要闻

合肥市花石榴花开 风动裙裾醉了夏天

【来源:合肥在线】“五月榴花照眼明”。近日,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合肥市花石榴花开了,风动裙裾醉了夏天。5月12日,记者走进劳动公园,在一片绿意中,被一朵朵红花吸引,走近一看,原来是合肥市花石榴花绽放了。
图卢兹机械大堂游记|机械巨兽身边理解童话 - 天天要闻

图卢兹机械大堂游记|机械巨兽身边理解童话

图卢兹机械大堂游记|机械巨兽身边理解童话如果说航空博物馆展现的是图卢兹未来与严谨的一面,那么机械大堂(La Halle de La Machine),则是这座城市关于幻想、艺术与工业的另一种表达。这里更像一个充满声音与铁锈味的舞台,主角是那
一眼千年,一步千里 - 天天要闻

一眼千年,一步千里

### 时空压缩:改写人类文明的“魔法沙漏”——从杭州超重力场看未来科技革命想象一下,一杯浑浊的泥水在自然环境中需要沉淀一天才能清澈,而一台机器只需旋转一分钟就能完成分离——这就是浙江大学牵头建设的“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CHI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