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顶级”工程师王巍离世,终年仅有48岁,真是天妒英才

2022年09月27日02:20:45 科学 1367

导读:当初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我国的科学家以及技术人员都自立自强,靠着自身的不断努力以及积累,使得我国的航天技术在全球已经排名前列,并且形成独立的系统。这些领先的科技让我们很骄傲,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那些背后默默付出的人。

我国的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系列探测器,都是由我国的航天集团进行研发以及控制。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不仅有各种科研所参与其中,还有大量的高校学者都为航天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航天“顶级”工程师王巍离世,终年仅有48岁,真是天妒英才 - 天天要闻

航天“顶级”工程师王巍离世,终年仅有48岁

当国家的航天计划稳步推进的时候,相关技术的领域又逐渐推广到民用领域,所以王威看到国家正在努力推动民用飞行客机的设计,我大胆非常熟悉的C919飞机就是典型的代表。这批原本负责航天技术的工程师,接受国家的号召,又再次转变领域,为国家的事业呕心沥血。

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发布讣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顶级技术工程师王巍因病离世,终年只有48岁。王巍在技术一线岗位上工作多年,拥有着丰富的飞行器制造经验,他的突然离世,使得我国航天领域又损失一位重量级的工程师,真是天妒英才。

航天“顶级”工程师王巍离世,终年仅有48岁,真是天妒英才 - 天天要闻

1973年,王巍出生辽宁沈阳,毕业于沈飞特种技校,然后被国家分配到中航沈飞集团。容积上的技术人员开始做起,王巍跟着前辈不断学习基础知识,突破各种技术难关,逐渐开始担当一面,成为装配制造技术中心班组长、副主任。

当时我国的战斗机以及航天飞行器等,大量的零件或者是相关技术的突破,都是在沈飞的研发部进行。这些重要技术的突破时期,王巍都有参与其中,并日夜奋战在车间里面,各种项目都能够按照原本的计划有序推进,所以很多项技术都涉及到航天秘密,所以根本没有办法对外公布。

航天“顶级”工程师王巍离世,终年仅有48岁,真是天妒英才 - 天天要闻

2015年,国家提出国产民用客机的建设计划,所以当时国家从全国各地挑选一批精英到生产基地突破各种技术。当时王巍清从国家的安排,放弃安稳的生活,从自己的家乡沈阳来到江苏镇江,负责C919大飞机后机身后段及副翼的装配工作。

国家当时缺乏民用飞行器的设计经验,所以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当时C919客机后机身后段有数百种零件、上万个标准件,为了能够达到安全的标准,王巍清顶着巨大的压力,放弃周末和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到全国各地的工厂帮忙解决技术难题。

航天“顶级”工程师王巍离世,终年仅有48岁,真是天妒英才 - 天天要闻

由于当时任务非常重,而且又要在规定的时间里面完成技术突破。我们可能很难想象,工厂24小时轮动生产,日夜进行技术指导和讨论的那种艰辛。可能也正是由于国家给予的使命感,才会让王巍拼尽全力想把工作做好,避免拖国家后腿。

国产飞机已经顺利交付,虽然这架飞机和国外的飞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希望,起码这就是一个良好的起点。当年我国的航天工程也是面临同样的情况,如今已经让世界目相看,所以我们应当相信,经过一代又一代工程师的努力,我们的民用飞机也会达到这样的高度。

航天“顶级”工程师王巍离世,终年仅有48岁,真是天妒英才 - 天天要闻

科研人员的身体问题,值得重视

回顾王巍的一生,我们会发现,他几乎都是坚持在技术的一线,甚至在技术攻关的关键时期,还有可能直接住在工厂里面,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我们很难想象,一位48岁的中年人,长期熬夜或者是加班加点工作,身体会变成怎么样。

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我们的工程师都难以承受,所以身体很容易被压垮。我们今天的技术确实要追赶发达国家,但是我们也应当理解这些科研人员的压力,特别是那些年纪较大的工程师,更是要重视身体方面的问题,以免在损失高端人才。

航天“顶级”工程师王巍离世,终年仅有48岁,真是天妒英才 - 天天要闻

希望国家重视科研人员的身体健康,废寝忘食是科研人员的家常便饭,但是同时又是拔苗助长的非科学的行为。为了国家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国家对科研人员也应该进行科学安排。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人类与鸟类的战争 - 天天要闻

人类与鸟类的战争

澳大利亚国徽上是两只动物,左边那个是袋鼠,大家都知道,右边那个有人会误认为是鸵鸟,其实它叫鸸鹋,读音ér miáo,北京动物园里就有,长得很像鸵鸟,它是世界上体型第二大的鸟类,排名第一的当然就是鸵鸟,因为它们长得太像了,所以鸸鹋也被叫做“澳洲鸵鸟”。1932年,根据《威斯敏斯特法案》,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独立国...
热水和冷水一起放进冰箱,为什么热水能先结冰?物理学家终于有了严格证明 - 天天要闻

热水和冷水一起放进冰箱,为什么热水能先结冰?物理学家终于有了严格证明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环球科学”(id:huanqiukexue)图片来源:Pixabay热水有可能先结冰,但热水先结冰也有点不太可能。撰文|王昱审校|不周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它们除了温度,它们完全相同。把两杯水同时放进冰箱,谁会先结冰?常识告诉我们应该是冷水先结冰,但1963年,还在上中学的坦桑尼亚少年埃拉斯托·姆潘巴(Erasto...
生化阴谋?美国释放超20亿只“变异蚊子”,到底意欲何为? - 天天要闻

生化阴谋?美国释放超20亿只“变异蚊子”,到底意欲何为?

蚊子虽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但是蚊子的泛滥,却也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它们不仅叮咬人的皮肤,让人感到奇痒无比,更关键的是,通过叮咬吸血还会传播各种疾病。肆虐非洲地区的登革热、疟疾等,主要就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基于此,我们才会想尽一
神奇动物在山东①丨中华秋沙鸭 - 天天要闻

神奇动物在山东①丨中华秋沙鸭

编者按: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又到了候鸟北迁的时节。国家林草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越冬水鸟达到监测最高数量,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比尔・盖茨:我们生来不是为了工作,AI 将取代人类做大部分事情 - 天天要闻

比尔・盖茨:我们生来不是为了工作,AI 将取代人类做大部分事情

IT之家 4 月 5 日消息,随着生成式 AI 的迅速崛起,世界正在迅速演变到一个新的领域,并重新定义我们如何看待工作。在过去几个月里,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分享了关于 AI 如何影响工作的有趣见解。在今年 3 月的一次《印度快报》采访中,比尔・盖茨分享了更多关于 AI 对工作影响的见解:我们生来不是为了做工作。工作是...
孙梦如 | 中国特色数字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思考——《数字新闻:理念、价值与秩序重构》新书发布会综述 - 天天要闻

孙梦如 | 中国特色数字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思考——《数字新闻:理念、价值与秩序重构》新书发布会综述

作者孙梦如2024年11 月10日下午,浙江大学“数字新闻业与新闻学”论坛暨《数字新闻:理念、价值与秩序重构》新书发布会在浙江杭州举办。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