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内幕

2022年07月16日09:49:04 科学 1112

1957年10月4日,所有美国人都被这样一条消息惊呆了: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1-斯普特尼克1号)。这虽然是人类向太空迈出的第一步,拉开了人类航天的序幕,开创了人类航天新纪元。但是没有几个美国人为之高兴,因为这是他们的冷战对手俄国人迈出的,而且是先于美国人迈出的。大约半个世纪过去了,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壮举早已垂青于史册。

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内幕 - 天天要闻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了。消息迅速传遍全球,各国为之震惊,世界各大报刊都在显要位置用大字标题报道:《轰动20世纪的新闻》、《科技新纪元》、《苏联又领先了》、《俄国人又打开了通住宇宙的道路》等。那天,天气晴朗苏联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的人造卫星发射塔上,竖立着一枚大型火箭。火箭头部装着一颗圆球形的有4根折叠杆式天线的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随着火箭发动机的一声巨响,火箭升腾,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是,几乎没有人会想到,当时的苏联政府其实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发射的那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全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会让“苏联”二字誉满全球;它也没有料到,那一次发射竟然会成为人类步入太空的第一步。

当年曾担任苏联航天泰斗科罗廖夫第一助手的切尔托克院士近日在莫斯科的一席话披露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的内情。1955年,美国宣布要在1957年至1958年期间发射“尖兵号”地球人造卫星,当时没有人怀疑美国的能力和信心,但是,1956年前苏联的代表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又提出在“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将把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轨道。当时没人注意这事,一些西方记者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心理宣传而已。实际上,前苏联的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已接近尾声,正准备把洲际导弹改装成运载工具,供发射卫星用。

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内幕 - 天天要闻

令人十分惊讶的是,在那次令世界震惊的航天发射中,苏联航天设计师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试验,送人造卫星上天只是顺便的搭载试验而已!

其实,俄国人在乌克兰拜科努尔发射中心用R-7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升空的这颗人造卫星上只不过搭载了一个试验负载:一个简单的无线电定位发射器和一个温度计。搭载升空的“卫星―1”重约83千克。

那时,面临这项主要任务的苏联航天设计师们根本瞧不上试验弹携带的人造卫星,认为它只不过是颗圆铁球、“小玩具”,不会有太大用处。

因此,卫星发射上天的消息在全世界引起沸腾是苏联航天设计师们根本没有料到的事。

这颗卫星在轨运行了92天,于1958年2月4日脱轨坠毁。

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洲际弹道导弹试验失败了,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却上天了!苏联由此戴上了第一个把卫星送上太空的桂冠。

据有关报道,当年美国总统肯尼迪被苏联这个强劲对手的惊人壮举惊呆了,整个美国航天界为此整整反省了一周。

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内幕 - 天天要闻

作为一项技术成就,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同时也让美国公众措手不及。此外,公众担心苏联发射卫星的能力也会转化为能够将核武器从欧洲发射到美国的弹道导弹的能力。

在美国于1958年1月31日成功发射其第一颗卫星“探索者一号”之后,这种担忧并没有消散。美国官员采取了几项措施来提高国家的技术能力。其中包括在1958年2月创建了高级研究计划局(后来更名为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简称DARPA),并在同年10月创建了NASA。(NASA的前身组织国家航空航天咨询委员会(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for Aeronautics)成立于1915年。)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天赐材料起诉永太科技 液体锂盐“商业秘密连环案”揭秘 - 天天要闻

天赐材料起诉永太科技 液体锂盐“商业秘密连环案”揭秘

财联社7月2日讯(记者 曾楚楚 王平安)【引子】今日盘后,天赐材料(002709.SZ)公告,就“商业秘密侵权案件”民事起诉永太科技(002326.SZ)等。这是自今年2月初,天赐材料首次公告披露,对浙江研一、永太科技“将另案处理”后,天赐方面就液体锂盐“商业秘密”系列案件的再次公开曝光。在两家百亿级上市公司,以及作为锂业“...
晶圆键合工艺及键合设备市场情况 - 天天要闻

晶圆键合工艺及键合设备市场情况

一、晶圆键合发展背景在摩尔定律的引导下,集成电路行业一直高速发展,晶体管特征尺寸己经从90nm向7nm迈进。然而,由于随着晶体管特征尺寸已日益接近物理极限,量子效应和短沟道效应越来越严重,内部电子自发地通过源极和漏极,导致漏电流增加,进而限
“地下动脉”托举繁华真如,副中心“最后一块拼图”亮相 - 天天要闻

“地下动脉”托举繁华真如,副中心“最后一块拼图”亮相

在近日举行的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重点板块宣介会上,“真如翠谷”与“真如之心”两大优质地块首次亮相。“真如之心”地块即铜川路水产市场原址,被誉为真如副中心“最后一块拼图”,目前已完成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随着这一核心地块即将入市,真如副中心H型地下公共车行通道(以下简称“H型地下通道”)的全面贯通也将提上...
多面性的双氧水 - 天天要闻

多面性的双氧水

‌‎‎‌‎‎‌‎双氧水,学名过氧化氢(H₂O₂),是一种常见且独特的化学物质。它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以及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正如许多化学物质一样,双氧水具有着复杂的性质和多面的特性,这些特性既可能带来巨大的益处,也可能
迈威生物跃过“J曲线”转折点 - 天天要闻

迈威生物跃过“J曲线”转折点

迈威生物为爆发中的创新药BD浪潮,又添了一把火。日前,其宣布两项BD合作,与齐鲁制药就长效G-CSF产品8MW0511达成的合作(3.8亿元首付款+1.2亿元里程碑款),是本土商业化的经典双赢;而与谷歌系抗衰老巨头Calico围绕IL-11单抗9MW3811的联手(2500万美元首付款+5.71亿美元里程碑款),则彰显全球视野下的价值挖掘能力。两项...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决战百日推动竞赛任务落地见效 - 天天要闻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决战百日推动竞赛任务落地见效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2025年上半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紧扣全年任务目标,以“大干100天 决胜上半年”劳动竞赛为载体,全面掀起夺油上产热潮。广大干部员工迎难而上、奋勇拼搏,用汗水书写担当,用实绩回应挑战,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安全环保平稳受控,经营业绩稳健向好,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中国石...
武汉一救援队把无人机“开发到极致”,实现“套圈”式救人,台湾同胞:技术毋庸置疑 - 天天要闻

武汉一救援队把无人机“开发到极致”,实现“套圈”式救人,台湾同胞:技术毋庸置疑

2025年7月2日上午,在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期间,第四届“汉江湾”汉台水上救援交流活动在硚口区汉江湾上演。武汉云豹救援队联合台湾苗栗县水上救生救难协会、苗栗县救难协会、桃园市水上救难协会,首次以完整建制展开跨海峡救援协作综合演练。 联合救援协作综合演练现场。图/九派新闻 上午9时,随着信号弹升空,云豹救...
麻省理工学院新算法可仅凭单个摄像头控制复杂机器人系统 - 天天要闻

麻省理工学院新算法可仅凭单个摄像头控制复杂机器人系统

Nature期刊最新发表的一项突破性研究展示了机器人控制领域的重大变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视觉运动雅可比场"技术,能够仅凭单个摄像头控制各种复杂机器人系统,彻底摆脱了传统建模方法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