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彗星与木星剧烈碰撞,威力相当于20亿颗原子弹同时爆炸

2022年07月06日02:48:02 科学 1997

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发现夜幕中镶嵌着无数的星光,不免被这漫天闪烁的星星所吸引,密密麻麻的星光美不胜收。而我们所看见的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绝大部分都是银河系中的恒星,还有一些行星、彗星白矮星等。之所以会被我们看见,是因为恒星是由发光等离子体(主要是氢、氦和微量的较重元素)构成的巨型球体,在宇宙中存在20万亿亿颗~40万亿亿颗。而太阳便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1994年彗星与木星剧烈碰撞,威力相当于20亿颗原子弹同时爆炸 - 天天要闻

宇宙中存在着这么多数量的星体,它们都围绕的各自特定的轨道中运转,让黯淡无光的星际变得闪亮夺目。但是在宇宙诞生138亿年至今,除了宇宙大爆炸,各种星体间的碰撞也是多不胜数。虽然都有各自的轨道路线运转,但是面对那数之不尽的星体,总难免会有相交重叠的轨迹,从而发生无可避免的碰撞,属于宇宙中的意外事件,但是这种事情却又非常常见。很多小的星体在碰撞之后便消失在宇宙中,成为宇宙中的尘埃。

1994年彗星与木星剧烈碰撞,威力相当于20亿颗原子弹同时爆炸 - 天天要闻

1994年彗星与木星相撞

而我们人类亲眼目睹到的一次行星与行星的碰撞是在1994年,“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与木星相撞,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预测观察到的大规模天体碰撞的奇观,成为全球瞩目的宇宙大事件。

1994年彗星与木星剧烈碰撞,威力相当于20亿颗原子弹同时爆炸 - 天天要闻

随着望远镜的发明,对于宇宙观察的科技水平和计算能力不断提升,科学家在1993年便发现了这颗“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该彗星原本是围绕木星运转的一颗彗星,可由于在运转过程中离土星离得太近,以致穿过了木星引力的洛希极限,在木星强大的潮汐力作用下,被粉碎为21个碎片。天文学家也通过帕洛玛天文台施密特望远镜排到了破碎后的彗星照片,并排成一字队形,这个发现也使得世界各国对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进行天文观测追踪。

1994年彗星与木星剧烈碰撞,威力相当于20亿颗原子弹同时爆炸 - 天天要闻

撞击威力相当于20亿颗原子弹爆炸

在1994年7月,这些彗星碎片以每秒60千米的速度撞向木星,声势浩荡,似是一颗颗巨大无比的炮弹轰向木星,21块彗星碎片对木星持续撞击一直持续到7月22日。木星是我们太阳系中最大的一颗行星,体积是我们生活的地球的1316倍,质量是地球的318倍,在木星外表还存在着由氢、氦为主要成分的大气层,大气层厚度更是有几百万米厚,想要突破这层障碍,绝非易事。在木星地表还有着沸腾的氢海,可以缓冲外来星体的冲击。

1994年彗星与木星剧烈碰撞,威力相当于20亿颗原子弹同时爆炸 - 天天要闻

虽然障碍层层,彗星碎片相对木星这个庞然大物又不值一提,但是碰撞产生的巨大冲击力还是引起了木星的激烈反应。第一块彗星碎片的撞击,就相当于2000亿千克的TNT爆炸,等同于1000万颗广岛原子弹爆炸释放的能量。我们都知道当年投放在广岛原子弹对广岛人民造成毁灭性的灾难,时至今日,广岛爆炸附近区域仍然寸草不生,核辐射的影响也迟迟不能消去。而这还是最小的一块彗星碎片,其中编号为G15号是当中最大的一个,直径在3.5千米以上,撞击在木星地表形成的撞击面相当于地球80%的大小,撞击威力相当于3亿颗原子弹同时爆炸释放出的能量。

1994年彗星与木星剧烈碰撞,威力相当于20亿颗原子弹同时爆炸 - 天天要闻

当所以的彗星碎片撞击木星地表后,在上面留下了8个直径超过1万千米的创口,而我们通过望远镜都可以清晰看到在上面的标识。面对宇宙星体间的碰撞我们人类真的是微乎其微,难于想象20亿颗原子弹同时爆炸会是怎样壮观场面。如果这种撞击发生在地球上,可能我们的地球也难于招架得住,而我们这些生活在地球的生物也可能就此消失了。

1994年彗星与木星剧烈碰撞,威力相当于20亿颗原子弹同时爆炸 - 天天要闻

彗星撞击木星对我们的影响

虽然这次撞击的威力相当吓人,但好在木星离我们地球足够的远,我们远在7.7亿千米外安全的观测着它们的较量,对我们地球还是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是这也给予我们警示,如果有一天也有星体向我们地球撞击而来,我们有办法阻止吗?

1994年彗星与木星剧烈碰撞,威力相当于20亿颗原子弹同时爆炸 - 天天要闻

当然这种概率还是非常小的,毕竟在稳定的特定轨道运转的情况下,要挣脱现有的引力作用于其他星体发生碰撞,也绝非易事。地球目前为止还是很安全的,只要我们人类好好保护地球生态,所以也不用太过担心发生这种灭顶之灾。如果是一些较小的小行星撞击而来,也许未来我们的科技发展可以在发生前进行必要的阻止,破坏它原有的运行轨迹。如果是大行星的碰撞,可能我们也只能探寻到新的宜居星球,进行星际迁移才有可能逃过一劫了,你觉得呢?

1994年彗星与木星剧烈碰撞,威力相当于20亿颗原子弹同时爆炸 - 天天要闻

我们知道在过去恐龙就曾经是地球上的绝对霸主,并且统治地球1亿多年的时间,可在6500万年前就因为小行星的撞击,导致了恐龙的灭绝,当然这也不单单是恐龙遭受了灭顶之灾,绝大部分的生物都因此消声灭迹。虽然这次撞击并没有木星上的那般威力巨大,但是小行星撞击后,地球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大型的自然灾害接连不断,长此以往导致了地球生物的灭绝。

1994年彗星与木星剧烈碰撞,威力相当于20亿颗原子弹同时爆炸 - 天天要闻

有研究认为每隔几百万年,地球就有可能遭受一次撞击,而木星的这次撞击更是被一些人认为是帮地球挡下了灭顶之灾。因为该彗星进入太阳系往中心内部运行,如果中途没有被木星吸引,在变化莫测的太空中,说不定真有可能与地球相撞,那么当初恐龙的下场便我们人类的命运了。这听起来貌似也有点道理,毕竟木星巨大的引力作用,可能会改变附近经过的星体运转轨迹,你认为会是这样吗?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天赐材料起诉永太科技 液体锂盐“商业秘密连环案”揭秘 - 天天要闻

天赐材料起诉永太科技 液体锂盐“商业秘密连环案”揭秘

财联社7月2日讯(记者 曾楚楚 王平安)【引子】今日盘后,天赐材料(002709.SZ)公告,就“商业秘密侵权案件”民事起诉永太科技(002326.SZ)等。这是自今年2月初,天赐材料首次公告披露,对浙江研一、永太科技“将另案处理”后,天赐方面就液体锂盐“商业秘密”系列案件的再次公开曝光。在两家百亿级上市公司,以及作为锂业“...
晶圆键合工艺及键合设备市场情况 - 天天要闻

晶圆键合工艺及键合设备市场情况

一、晶圆键合发展背景在摩尔定律的引导下,集成电路行业一直高速发展,晶体管特征尺寸己经从90nm向7nm迈进。然而,由于随着晶体管特征尺寸已日益接近物理极限,量子效应和短沟道效应越来越严重,内部电子自发地通过源极和漏极,导致漏电流增加,进而限
“地下动脉”托举繁华真如,副中心“最后一块拼图”亮相 - 天天要闻

“地下动脉”托举繁华真如,副中心“最后一块拼图”亮相

在近日举行的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重点板块宣介会上,“真如翠谷”与“真如之心”两大优质地块首次亮相。“真如之心”地块即铜川路水产市场原址,被誉为真如副中心“最后一块拼图”,目前已完成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随着这一核心地块即将入市,真如副中心H型地下公共车行通道(以下简称“H型地下通道”)的全面贯通也将提上...
多面性的双氧水 - 天天要闻

多面性的双氧水

‌‎‎‌‎‎‌‎双氧水,学名过氧化氢(H₂O₂),是一种常见且独特的化学物质。它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以及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正如许多化学物质一样,双氧水具有着复杂的性质和多面的特性,这些特性既可能带来巨大的益处,也可能
迈威生物跃过“J曲线”转折点 - 天天要闻

迈威生物跃过“J曲线”转折点

迈威生物为爆发中的创新药BD浪潮,又添了一把火。日前,其宣布两项BD合作,与齐鲁制药就长效G-CSF产品8MW0511达成的合作(3.8亿元首付款+1.2亿元里程碑款),是本土商业化的经典双赢;而与谷歌系抗衰老巨头Calico围绕IL-11单抗9MW3811的联手(2500万美元首付款+5.71亿美元里程碑款),则彰显全球视野下的价值挖掘能力。两项...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决战百日推动竞赛任务落地见效 - 天天要闻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决战百日推动竞赛任务落地见效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2025年上半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紧扣全年任务目标,以“大干100天 决胜上半年”劳动竞赛为载体,全面掀起夺油上产热潮。广大干部员工迎难而上、奋勇拼搏,用汗水书写担当,用实绩回应挑战,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安全环保平稳受控,经营业绩稳健向好,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中国石...
武汉一救援队把无人机“开发到极致”,实现“套圈”式救人,台湾同胞:技术毋庸置疑 - 天天要闻

武汉一救援队把无人机“开发到极致”,实现“套圈”式救人,台湾同胞:技术毋庸置疑

2025年7月2日上午,在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期间,第四届“汉江湾”汉台水上救援交流活动在硚口区汉江湾上演。武汉云豹救援队联合台湾苗栗县水上救生救难协会、苗栗县救难协会、桃园市水上救难协会,首次以完整建制展开跨海峡救援协作综合演练。 联合救援协作综合演练现场。图/九派新闻 上午9时,随着信号弹升空,云豹救...
麻省理工学院新算法可仅凭单个摄像头控制复杂机器人系统 - 天天要闻

麻省理工学院新算法可仅凭单个摄像头控制复杂机器人系统

Nature期刊最新发表的一项突破性研究展示了机器人控制领域的重大变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视觉运动雅可比场"技术,能够仅凭单个摄像头控制各种复杂机器人系统,彻底摆脱了传统建模方法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