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渔民意外打捞“芯片”,来自2.5亿年前,地球文明在循环?

2022年07月03日02:50:02 科学 1400

数百万年前的非洲大陆上一群猿人聚集到一起,它们不再是树上的常客,而是在草原上驰骋,和大部分的猎食者一样,开始追寻猎物,当然那个时候的人类文明尚未崛起,在自然界中还存在厉害的天敌。随着不断的发展进步,人类文明开始立足于地球之上,目标自然是长久不衰的延续下去。

俄罗斯渔民意外打捞“芯片”,来自2.5亿年前,地球文明在循环? - 天天要闻

但是关于地球上生物的起源问题一直以来都悬而不决,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过程。

对于生物演化我们大体上是了解的,但是地球上生命最初的来源到目前为止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性,例如前段时间科学家在隼鸟二号的样本中发现了多种氨基酸的存在,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这也说明生命的原材料可能是来自于地球之外,它们跟随着陨石或者其他天体碎片被带到地球之上,最终在原始海洋中机缘巧合之下诞生了生命。

俄罗斯渔民意外打捞“芯片”,来自2.5亿年前,地球文明在循环? - 天天要闻

俄罗斯渔民意外发现“芯片”

芯片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劳动结晶,在远古时期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是来自于俄罗斯的一位渔民,在钓鱼的时候发现了一块看起来很有意思的石头,他顺势就捡起来去看,在仔细的查看之下发现了一个令人难以相信的东西。

俄罗斯渔民意外打捞“芯片”,来自2.5亿年前,地球文明在循环? - 天天要闻

在这块石头上,渔民Viktor Morozov发现了有着奇怪图案的物体,最开始或许他并不清楚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总之一切都看起来非常的诡异。

Viktor Morozov把这块石头带回家之后,第二天便把它送给自己在大学中的一位朋友,他可以对此进行研究。

俄罗斯渔民意外打捞“芯片”,来自2.5亿年前,地球文明在循环? - 天天要闻

通过一系列的检测研究,科学家发现这块带着“芯片”的石头其实已经非常古老了,至少在2.5亿年前就已经出现,看起来和现代的芯片如出一辙。这不禁让人好奇,2.5亿年前恐龙还没有灭绝,正是它们发展的巅峰时期,在恐龙时代哺乳动物都是苟延残喘的,在自然界中几乎是看不到它们的身影,更不要说后起之秀的人类文明。

没有智慧文明的存在,没有一定的科技手段,是根本不可能制造出芯片的,但是芯片出现在一块石头上,按照研究结果,2.5亿年前它就已经存在,可想而知这个结果有多么震撼,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难道地球上的智慧文明是不断循环的?

俄罗斯渔民意外打捞“芯片”,来自2.5亿年前,地球文明在循环? - 天天要闻

“芯片”可能是什么?人类文明在循环?

按照目前的主流观点,地球上的生物发展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历程,整体来看比较类似于线性的发展,所谓的智慧文明循环或者说史前文明的存在问题目前并不被主流科学所支持。那么这个出现在2.5亿年前的“芯片”它到底又是什么身份?

其实问题有的时候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首先可以来判断这个所谓的“芯片”到底是什么东西,如果真的是“芯片”,也就是人类智慧文明的产物,那么这个问题将变得复杂,毕竟2.5亿年前恐龙才刚刚崛起,那个时代根本不可能出现人类,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往多了说就是数百万年。

俄罗斯渔民意外打捞“芯片”,来自2.5亿年前,地球文明在循环? - 天天要闻

后来经过重复研究,发现这个物体并不是“芯片”,而是一种奇葩的古生物。

这种古生物便是早已经灭绝的海百合,它们生活在早寒武纪世,虽然名字听起来像是植物,它们的外形也比较像植物,但其实是一种棘皮动物。它们在死后形成化石,有的时候因为错觉效果,往往会形成比较奇怪的造型,让人误解。

俄罗斯渔民意外打捞“芯片”,来自2.5亿年前,地球文明在循环? - 天天要闻

很多人认为史前文明是存在的,同时地球上的智慧文明也在不断循环之中,我们从科学的角度其实可以接受类似的观点,但是必须要有充足的证据来证明。毕竟按照目前的理解,地球生物的发展进化充满着更多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尤其是智慧文明也拥有着不可重复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关于地球上智慧文明的循环一说并不成立。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科普!蚊虫嗡嗡扰人烦?快来解锁传承千年的“绿色武器”,安全便捷更放心! - 天天要闻

科普!蚊虫嗡嗡扰人烦?快来解锁传承千年的“绿色武器”,安全便捷更放心!

夏夜纳凉,蚊虫嗡嗡扰人清梦?除了花露水、电蚊香,我们还有传承千年的“绿色武器”——中药驱蚊。从古至今,佩戴或悬挂中药香囊是相对安全且便捷的驱蚊方式,可通过药材自然挥发的气味形成天然的保护屏障。在此,静安区中医医院药剂科严善莹副主任药师为大家带来科普解读~为何植物气味能驱蚊许多中药材含有挥发油成分,能...
雄安安全应急创新技术应用大赛作品与多地资源“无缝对接” - 天天要闻

雄安安全应急创新技术应用大赛作品与多地资源“无缝对接”

雄安安全应急创新技术应用大赛作品与多地资源“无缝对接”赛场内外,科技创新项目很抢手航拍的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科创园。(河北日报资料片)“我们的设备能使受灾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健康评估。公司落地后需要一个500平方米左右的展示区。
西安建大新型高压辊式立磨技术落地包头 将打造百万吨级工业固废资源化示范工程 - 天天要闻

西安建大新型高压辊式立磨技术落地包头 将打造百万吨级工业固废资源化示范工程

7月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与内蒙古波普和丰环保有限公司在西安签署EPC总承包合同,标志着国内首条采用“新型高压辊式立磨及其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的工业固废资源化生产线正式落地内蒙古包头。该项目合同额达1.0898亿元,建成后年消纳工业废渣120万吨,年产低碳胶凝材料120万吨,将成为我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领域的重要示范工...
Nature重磅:首次从木乃伊中提取完整人类基因组序列 - 天天要闻

Nature重磅:首次从木乃伊中提取完整人类基因组序列

撰文丨王聪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古埃及文明曾繁荣了数千年,在其鼎盛时期,古埃及建造了众多叹为观止的金字塔,此外,他们还曾流行制作木乃伊,其中,许多数千年前的木乃伊保存至今,科学家们一直希望从中提取古 DNA。然而,木乃伊的制作过程以及炎热的气候条件加速了 DNA 分解,导致其中的 DNA 保存状况不佳。直到 19...
一个月内两次被掩,这颗恒星为啥频繁“躲猫猫”? - 天天要闻

一个月内两次被掩,这颗恒星为啥频繁“躲猫猫”?

7月4日、31日,夜空将上演两次月球遮掩室女座最亮恒星——角宿一的奇妙天象。南半球部分区域的公众将有机会看见这一天象,其他地区的公众可以看到月亮与角宿一近距离相伴的景象。月掩角宿一指的是什么?为啥一个月内会两次发生月掩角宿一?天文科普专家为
新国标落地 女性健康被阳光照见丨中听 - 天天要闻

新国标落地 女性健康被阳光照见丨中听

评论员 王晓娜7月1日,一项关乎所有女性(和部分男性)日常生活的强制性国标正式落地!《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不仅把卫生巾、护垫、成人纸尿裤等产品划进“重点监管区”,还新增了pH值、荧光剂检测等硬核指标。简单来说,以后厂家再想用“毒卫生
生态头条 |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物种新记录 - 天天要闻

生态头条 |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物种新记录

记者7月2日从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该局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联合组织的贡嘎山植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活动顺利收官。科考团队在此次野外调查中,发现大量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及珍稀濒危植物,也收获了多项物种新记录,为保护区生态保护与科